图片来源:AI 制图
国庆前夕," 机票跳水 " 再次成为打工人的噩梦。
今年 9 月,林跃订购了一张 9 月 27 日从深圳到上海的机票,下单价 800 元,9 月 25 日她随手查询时发现,同一航班的票价已经跌至 300 多元。在线值机时,她还多花了 100 元的选座费。
半个月前,方晓明订购了一张 9 月 27 日深圳出发的机票,总价 1300 多元。9 月 26 日他再打开订票平台,发现总价已经跌至 800 多元。退票的话,手续费要 400 多元。
加收选座费和高额退改费,也是近年来备受诟病的机票乱象之一。
而在这个 9 月," 刺 " 向乘客的不止是 " 机票跳水 " 和 " 高额退改费 "。受 " 桦加沙 " 台风影响,仅大湾区的五座机场就有接近 3500 次航班停运。在黑猫平台和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反映,他们的去程航班因台风取消后,返程航班要退票、改签,还要支付高额手续费。
9 月中旬,卢嵋通过机票代理平台,订购了从深圳到泰国曼谷的往返机票,9 月 24 日出发,9 月 27 返程。卢嵋的去程因 " 桦加沙 " 取消后,售票平台拒绝为返程票办理退费。
卢嵋的返程机票售价接近 500 元,按平台的回复,走退票流程,平台不再退还费用,也就是说,卢嵋收不到一分钱退款。要改签,要付 800 元手续费。至今为止,卢嵋还未与平台交涉出结果。卢嵋考虑,下一步将通过诉讼维权。
与代理平台或航司协商不成,维权的旅客不在少数。有人向 12315、民航局、黑猫平台等渠道投诉,也有人通过诉讼维权,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机票跳水的吐槽可谓层出不穷—— " 昨天下单今天跳水 "," 刚付款就降价 "…… 有用户分享,国庆前她看了一眼先前定的机票,发现往返票价算下来,已经跌了 1300 元,这位朋友发出嗟叹:" 国庆还没开始,已经亏了 1300"。
2025 年 2 月,黑猫投诉发布的《黑猫投诉 2024 年度机场航空公司领域投诉数据报告》中透露,高额退改费和票价临期跳水,是用户投诉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航司、售票平台的票价变动机制不透明,这中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否掩盖了售票方的欺诈行为,是否有违公平,一直是乘客们关注的问题。
就票价跳水这一问题,2024 年 1 月,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出台了 24 小时买贵退差价的相关规定。两家航司的规定相似,旅客在订购机票后 24 小时内,发现机票降价,可以再订购一张与原机票行程、航班日期和航班号完全相同的新机票。航司将在旅客购买新票后,免费办理原机票的退票。目前,未发现其他航司出台类似规定。
不过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一部分网友分享了相似的退票经历,虽然超过了 24 小时,不过与客服反复争取后,最终也得以通过再购买一张航线、日期、航班号完全相同的新机票,免费退掉原机票的方式,挽回了机票跳水的损失。
袁融则是通过另一种方式退掉了机票。但这个方法与身体状况相关,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去年 9 月,袁融订购了一张国庆期间从天津飞深圳的机票,临近国庆时她发现票价降低了 200 多元,她询问航司,退票要另付 100 多元的手续费。她不止咨询自己购票的南方航空,又咨询了国内多家航空公司,而后发现除了 " 身体原因不宜乘机 " 这一因素,乘客很难实现全额退票。恰好,袁融的耳朵刚做过小手术,她到医院做了一次复查,查出了耳膜穿孔,而耳膜对气压骤变极其敏感。根据这一情况,她向南航申请了退票,最终实现了全额退款。
但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你的机票买 " 贵 " 了,可能是代理平台的猫腻。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机票代理平台涉嫌销售欺诈,如 " 退高买低 "、乘客订单价格与行程单、发票显示价格不符等问题。而根据法律规定,此类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 " 退一赔三 "。
今年上半年,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曾对机票代理平台的销售欺诈乱象进行报道,报道中透露,就机票销售的欺诈行为,消费者 " 退一赔三 " 的诉求却很难实现。
律师小朱在去年年底,就遇到了机票代理平台 " 退高买低 " 的欺诈行为,她经历了数轮维权,拿到了 3000 元赔款,但也未达到 " 退一赔三 " 的额度。
去年,小朱订购了一张 2024 年 12 月 30 日出行的东航 MU6341 机票,她付款时票价(含机建燃油)一共 1290 元。12 月 28 日凌晨,她手机上弹出一则航旅纵横的退票消息。她赶紧打开代理平台和航司 app 查看,单机票行程显示并未变动。
出于律师的职业敏感,小朱仔细对比订单中的各项细节,并对比了航旅纵横上的行程单。她发现航程客票号发生了变更。她接着打电话给航空公司咨询。
与航空公司核对细节后,小朱大概了解了事情的全貌: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代理平台先将她的机票改签至 2 月 3 日,而后退掉了这张改签机票,又重新给她购买了一张 12 月 30 日出行的东航 MU6341 机票。时间、航线不变,但最后购买的这张机票价格低了很多,算上燃油机建只要 500 元出头。
简单来说,平台退掉了原本为小朱订购的高价机票,重新购买了一张低价票。但平台这一系列操作,既未征得小朱同意,事后也对小朱隐瞒了全过程。平台意在侵吞这中间 700 多元的差价,属于欺诈行为。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电子客票暂行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空运企业直销售票处和销售代理企业,应使用合法的电子客票行程单,行程单上客票价格必须与实收金额相符。另外,该办法二十三条还规定,违反第十四条,空运企业直销售票处和销售代理企业应向旅客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法》,机票代理平台存在欺诈行为,应该 " 退一赔三 "。
小朱了解清楚来龙去脉后,先与代理平台沟通,第一次收到的反馈是退还差价,或者为她免去这张机票的费用。小朱要求平台按照她实付 1290 元的三倍赔偿。客服回复,能申请到的赔偿额度是 1500 元。
小朱拨打 12345,又在 APP 民航 12326 进行投诉。之后她接到了平台电话,客服表示,能为她申请到的最高赔偿为 3000 元,小朱要求平台还需退还 771 元的机票差价,对方没有同意。之后,民航 12326 也进行了调解,但双方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小朱又在国家信访局及 12315 平台(小程序)进行了投诉。最终,出于时间精力考虑,小朱接受了平台赔偿 3000 元的方案。
小朱收到平台的赔付。
虽然没有实现 " 退一赔三 ",小朱还是很庆幸,12 月 28 日凌晨看到了手机弹出的那条短信。如果当初没有收到短信,或者收到后忽略了,她不可能了解到平台的这番操作,更不可能进行维权。她也不清楚,是不是还有很多遭遇相似的乘客,可能没有注意到自己中了平台的套路。
小朱也建议,大家购买机票后,记得关注订单票号、票价,对比航旅纵横的票号、票价,如果付款高于实际票价,或者票号发生了变化,根据《中国民用航空电子客票暂行管理办法》,可以进行合理维权。
卢嵋去往曼谷的机票和酒店,都是在同一家代理平台订购的。24 日飞往曼谷的航班因 " 桦加沙 " 取消后,她与代理平台沟通,希望将 27 日的返程机票改签或退票,平台客服拒绝了她。
平台客服给出的拒绝理由是,虽然去程因台风取消,但返程还是可以正常起飞的,除非航程临时取消,旅客才能免费改签或者退票。除了航变这一特殊情况,卢嵋退票平台不退还费用,改签平台要收取 800 元手续费,客服强调,这是航司的规则。
客服还建议卢嵋,可以购买 25 日或 26 日飞往曼谷的机票,这样 "27 日还能正常返回 "。卢嵋去泰国的旅程本来就只有三天,她觉得客服的建议简直离谱。
但让卢嵋最为气愤的,是平台的退改方案。" 我的去程已经取消了,按照大家的正常想法,返程你给我退票或者改签,都是理所应当的 "。她怀疑平台所说的 " 航司政策 " 只是托词," 到底是平台不肯退,还是航司不给退 "。卢嵋定的是国际航班,她还未联系上航司,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一疑问。
而在穆童的退票过程中,平台确实是假借 " 航司政策 ",试图骗取手续费。
穆童使用的订票平台与卢嵋是同一家。她原本预定了 9 月 24 日上海飞香港、25 日返程的机票,去程因 " 桦加沙 " 台风取消后,订票平台全额退还了去程机票。
然而,穆童要退掉返程票,平台要求她另付 698 元手续费,这张返程票的购买价为 2000 元出头,这笔手续费占了票价的三分之一左右。按照平台回复她的说法,这笔手续费是航司收取的。而根据《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旅客非自愿退票的,承运人或者其航空销售代理人不得收取退票费。
这两张机票是穆童一并下单的往返订单,且航司均为东方航空。而东航早已公开发布消息:9 月 23 日至 25 日的涉港航班可免费退改。穆童打电话到东航确认,客服告知,她的情况符合免费退票的条件。客服还特别提到,退票审核权不在航司而在平台。
与东航核实退票政策后,穆童又数次拨打平台的投诉电话,但无论电话那头的客服是谁,回复的都是同一套话术,绕来绕去只有一句话:要退票就得付 698 元手续费。
无奈之下,穆童 9 月 24 日在 12315 线上平台进行投诉,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这段经历。9 月 25 日,北京海淀工商来电核实了相关情况和诉求。
9 月 26 日,与平台交涉 3 天后,穆童突然收到了平台全额退票的消息。她至今不确定,是投诉起了作用,还是社交平台的分享起了作用。
最近几天,卢嵋也通过 12315 进行了投诉,同时还在等待航空公司的邮件回复。如果还是无法顺利退票,她考虑通过诉讼维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