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底的深圳前海,室外 30 ℃的闷热与雪场内 -6 ℃的凛冽形成鲜明对比。
一墙之隔的 " 冰火两重天 ",不仅是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的真实写照,更映照出中国室内滑雪场爆发式发展的现状,以及部分头部房企向 " 文旅 " 赛道转型的迫切尝试。
9 月 29 日,获吉尼斯认证为 " 全球最大室内滑雪中心 " 的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试运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 " 每经记者 ")在现场了解到,试运营首日上午 9 时许,场馆外便聚集了大量冰雪爱好者与打卡市民,门票早早售罄,甚至有香港游客组团过来游玩。
9 月 30 日晚间,华发冰雪世界项目方面向每经记者表示,试运营当日共接待游客超 4500 人,目前正在持续优化体验,备战国庆假期。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在房地产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 地产 + 文旅 " 模式能否帮助房企实现转型破局,仍待市场检验。但当下华发股份(600325.SH,股价 5.66 元,市值 155.77 亿元)的打法,无疑是在给有类似转型方向的房企 " 蹚路 "。
华发冰雪世界项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荣浩 摄
重资产投入背后,室内雪场运营面临多重拷问
按照此前计划,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项目总投资规模达 296 亿元(含雪场、商业、酒店等业态),在国内室内滑雪场领域堪称 " 标杆级 "。
不过,华发冰雪世界项目方面向每经记者透露,由于后期该项目多宗商业地块被政府收储,因此总投资规模有所变化。
而这样的重资产投资背后,也揭示了国内室内雪场典型的 " 重资产 " 属性:高投入、高运营成本、长回报周期。
相对而言,室内滑雪场的投入额又要明显高于传统室外滑雪场。每经记者梳理国内典型滑雪场的投入金额后了解到,室外滑雪场的投入金额数亿元比较常见,而室内滑雪场的资金投入动辄就是数十亿元,甚至更高。
如 " 武夷雪谷 " 室外滑雪场,雪道总面积 15 万平方米,总投资 5.1 亿元;海阳市林山滑雪场占地 1200 亩,投资 1.6 亿元。而诸如广州热雪奇迹、上海耀雪冰雪世界等典型室内滑雪场,投资金额均超过 70 亿元。
华发冰雪世界内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荣浩 摄
华发冰雪世界的投入更是 " 加码 ",公开资料显示,华发冰雪世界此前规划的总投资超 296 亿元。
每经记者注意到,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今年 7 月,华发股份将 7 块未建商业用地退还给政府,回笼资金约 44.05 亿元,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此举是为 " 盘活沉淀资产,规避持续开发的市场风险 "。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室内雪场在运营成本方面具备 " 烧钱 " 属性。9 月 30 日上午,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向每经记者表示,室内冰雪类文旅项目普遍存在 " 高投资、高能耗、高运营成本 " 的特点,项目未来将面临平衡 " 客流吸引力 " 与 " 成本控制 " 的挑战。
" 在成本控制方面,高能耗的制冷系统和庞大的运营团队将大幅增加运营成本,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能耗和人力成本是关键。而在非冰雪热门城市复制此类项目,还需突破多重障碍,如气候差异导致非冰雪城市居民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等。" 袁帅表示。
一位冰雪行业从业者向每经记者透露,室内雪场全年运营,恒温制冷系统的持续用电成为运营成本的重要一环。而室外雪场仅为季节性经营,核心成本是造雪用电,两者成本差异显著。
华发冰雪世界外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荣浩 摄
反映在票价上,华发冰雪世界的定价处于国内高端梯队:平日初级道 3 小时滑雪票 348 元起,中 / 高级道不限时票 568 元起,要高于广州融创雪世界、上海耀雪冰雪世界等竞品。" 毕竟整体的投入也不一样,所以票价高其实也是正常的。" 上述冰雪行业从业者表示。
国金证券研报对华发冰雪世界的盈利预测显示,中性预期下,项目进入成熟期后每年可贡献营收 6.5 亿元、净利润 1.3 亿元。
直击华发冰雪世界开业现场,深圳迎来文旅 " 新地标 "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的开业,为深圳增添了一座重量级文旅地标。
每经记者进入雪场内部看到,开阔宏大的空间瞬间颠覆了人们对室内场馆的常规认知,部分专业滑雪者也表达了震撼之情。
9 月 29 日上午,中国香港滑雪总会秘书长萧辉豪在项目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冰雪运动在香港特别受欢迎,项目在大湾区,对香港滑雪爱好者来说较为便捷,提供了一个堪称‘五星级’的场地 "。
华发冰雪世界已开业的商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荣浩 摄
据了解,场内打造了一个 4000 平方米的冰雪乐园,设有 14 项冰雪游乐项目,包括极地探险之旅、雪上卡丁车、速降回旋雪道、飘雪游乐场等。
对于其他待开业的基础配套情况,华发冰雪世界项目方面向每经记者表示," 目前 JW 万豪酒店正在紧锣密鼓筹备,预计很快营业。包括潜水基地、超感公园街区等,将于今年年底面世。到时项目除了滑雪,还将呈现攀岩、机车、冲浪、骑行等多元运动业态。"
据每经记者观察,从全球格局看,目前国内已经成为室内滑雪的 " 主战场 "。
据《2024 — 2025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目前全球规模排名前十的室内滑雪场中,中国已占据 7 席,且前五名全部在中国。随着深圳华发冰雪世界和长春万达茂滑雪场的开业,全球前十中将有 9 席属于中国。而待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二期建成后,全球规模排名前十的室内滑雪场将被中国包揽。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中国室内滑雪市场的快速扩容:2024 — 2025 雪季财年(2024 年 5 月 1 日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全国运营的室内滑雪场达 66 家,较 2013 年的 5 家增长超 12 倍;同期室内滑雪场累计产生 563 万滑雪人次,占全国总滑雪人次的 21.61%,年化复合增速 15.37%,高于全部滑雪人次 12.87% 的增速,成为全球滑雪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图片来源:《2024 — 2025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
多位业内专家向每经记者表示,对深圳来说,这座 " 全球最大室内滑雪中心 " 填补了深圳大型冰雪文旅项目的空白,而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极具意义。
国家高端智库 CDI 资深研究员宋丁向每经记者分析称,虽然该项目位于深圳,但在大湾区的 "9+2" 城市融合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趋势了,未来大湾区的产业和市场将会形成一体化格局,这对一些重要文旅项目也是新的机遇。
高投入长周期," 地产 + 文旅 " 能否助房企转型破局?
每经记者梳理发现,除此次布局冰雪世界的华发股份,在地产企业中对 " 地产 + 文旅 " 模式较为轻车熟路的企业,还包括融创中国、华侨城等。
融创中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文旅板块已构建起涵盖融创乐园、热雪奇迹、商业、酒店等多元业态的完整体系,尤其在冰雪文旅领域布局深远,旗下 " 热雪奇迹 " 品牌已开业 9 家室内雪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华发冰雪世界项目就是由华发股份与融创中国合作开发。2020 年 11 月," 华发股份 + 融创中国 " 联合体以 127.1 亿元竞得深圳宝安沙井地块,计划合作开发该项目。但此后,融创中国因流动性压力退出,该项目由华发股份全盘接手。
华侨城则在战略调整中重提 " 地产 + 文旅 " 双轮驱动,强调旅游业务存量提升与增量拓展并重,依托旗下超 60 家文旅景区的基础,试图通过资源优化与产品升级重振核心竞争力。
那么,在当下住宅销售增速放缓的背景下," 地产 + 文旅 " 的模式能否成为部分房企发展的新机会?
袁帅告诉每经记者," 地产 + 文旅 " 的模式已经在业内存在多年了,考验的是企业资金实力及运营能力。尤其是大型文旅项目,往往需动用数百亿元资金,同时还需预留充足资金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和意外风险。而且,文旅项目整体的回报周期较长,一般企业根本难以承受。
" 对滑雪文旅项目来说,室内雪场需打造独特 IP(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内容或品牌)、强化安全保障,并推动与商业、度假、数字化业态的融合,才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具备吸引力。说到底,最终还是拼企业的运营能力。" 袁帅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