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昨天发了个视频,旧金山市政厅 9 月 30 日升中国五星红旗,庆祝中国国庆。我写道:强大起来的中国引来旧金山市的这份尊敬。底下马上有人跟评:中国哪个城市能在美国国庆升星条旗吗?如果在中国有人这样做,会怎么样?
这些话的意思显然就是指责中国社会不自信、不包容。乍一听这样的质问很成立,能噎得人没法回答。但我认为,这样的提问虽然不能说毫无逻辑,但它是偏执的。因为中国与美国确实在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有很大差异,有各自开放和敏感的领域,很多事情是不可比的,无法拿出来较真。
老胡也一直主张中国需要在党领导宪法秩序下,创造更多自由和包容的空间,但以美国和西方作为标准,与它们一样就是包容,不一样就是不包容,这种视角有严重问题,它只会对我们扩大开放造成损害。
中美存在很大差异性,这是现实。比如,在美国,升国旗降国旗的事情比在中国普通得多。前段时间,柯克遇刺,特朗普下令白宫和全国降半旗,多么随意,而这在中国可能吗?中国天安门广场自发形成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观礼升国旗仪式,这在美国同样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能说美国对国旗 " 比较随便 ",他们的人民就不爱国了吗?或者中国就应该学他们,无需让升国旗仪式那么严肃、隆重吗?
把美国和西方作为参照的坐标之一,作为它山之石来观察我们的社会,这是有益的。完全拒绝参照西方和惟西方马首是瞻,我都不认为是自信的表现。
但是,如何把握那个度呢?我认为只要我们保持这样的意识,就无需对自己太苛刻了,存在一点偏差并无大碍,我们的民间有一些争议也属正常。比如,一些人在老胡的帖子下质问了,老胡与他们争论了,这是社会正常生态的一部分。
我们要看清一个大的事实,那就是,新中国的起点很低,中国从被西方列强侵略、蔑视到我们今天有了相当强大的国力,旧金山这样的美国大城市在中国国庆节时以升五星红旗示好,表达尊重,这印证了我们国家和民族向前迈了一大步,也是很了不起的一步。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肯定比过去自信多了,因为自信的实力基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我们需要坚定继续崛起,比现在再强大几倍的信念,相信接下来的过程会不断补充我们的自信,而自信是包容的来源。实力扩大胸襟和视野,创造有容乃大,一个人是这样,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更强大起来的中国什么样,我们并不清楚,但肯定与西方发达社会有差异,对外展示友好,我们会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它们与外部世界应当是彼此听得懂、相互尊重并认同的关系。
我同意一点:包容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生态,我们需要长时间致力于建设它。什么是包容?其实把这一点看清楚并不容易。很多人觉得美国挺包容的,我本人也部分认同,但是大家看,美国对反犹多么严厉,政治观点不同,动不动就搞暗杀,他们是不是也有自己很突出的弱点?
美国现在真说不上自信、开放,那个国家的很多领域都在收缩,越来越保守。不仅高端技术产品对外出售严厉限制,连大学理工院系也对竞争国家的学生关上大门。自信的超级大国不该是这样的!
不过,我们不要一味与美国的这些弱点 " 比烂 "。在与外部接触中,我们能够找到有积极意义的信息,我认为这仍是我们对外交流正确态度的一部分。
说到包容与不包容,一定要谈谈互联网。互联网是中国民间意见表达的最大平台,它现在表现出一种倾向,就是喜欢将对外博弈中很多时候需要展示的强硬姿态做民间舆论层面的泛化和固化,它们在一些情况下带来了过度严厉的审视,使得以往对外交往中的正常言行,以及我们生活中因对外交流而产生的一些元素如今在网上变得很敏感。
其实,民间舆论很容易是激烈的,这是舆论本身的规律。但重要的是,多数情况下,不应让舆论的激烈变成针对从事对外交流活动社会成员和机构具有决定性的压力。舆论激烈些,对于对外博弈有时也是有用的,但是它们的压力锋芒应当指向外部力量,而不应朝着内部过度释放。
大国的世界非常复杂,我们的前进一定会是党领导宪法秩序下合力推动的。我们的社会需要多元,但它们最后形成的合力方向应当是中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包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