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 日,当很多人选择通过出游来庆祝双节,度过假期第一天的时候,37 岁的郑勇教授,和众多留学生一起,在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通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制作漂流漆扇来庆祝双节,感受中国古人的艺术与智慧……
郑勇带留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 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为年轻人所喜欢 ",郑勇说," 除了和留学生们一起办活动,十一假期里艺术学院这边正马不停蹄装修、布置‘中华器物艺术高等研究中心’ "。
研究中心会展示许多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器物作品,其中就有郑勇工作室的陶胎漆器代表作," 争取十一假期结束后,面向学校师生,甚至更多朋友开放。"
一柄漆扇的千变万化
" 双节快乐!"10 月 1 日下午,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里,郑勇和多国留学生一起手举自己制作的漂流漆扇,面带笑容地喊道。
这天下午,留学生们通过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度过了格外有意义的假期第一天。
体验一开始,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的郑勇老师将大漆颜料轻轻倒入水桶,各种颜色的漆液缓缓流淌在水面上,一旁的留学生屏息凝神,看着郑勇把纸胎扇面缓慢浸入漆液中,漆液在扇面上自然晕染,深浅交融,随后郑勇轻轻提起扇子,刚刚还是纯白色的扇面,便出现了一幅自然、精致的水墨图。
" 这就是用中国传统生漆制作成色漆,然后再用漂流漆技艺,制作而成的中国传统漆扇,生漆采自自然生长的漆树 ",制作过程中,郑勇给留学生们讲解着漆扇知识。
看到如此快速便制作出精美的扇子,扇面上浮现出类似云雾或山峦的抽象纹路,别有韵味,留学生们踊跃地尝试自己制作漆扇。
天津郑氏漆器制作技艺
" 真有意思 "" 太美了 "" 我真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 ……照着老师的动作,大家亲手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漆扇图案,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艺术智慧。
一棵树生长的颜料
"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教师我们更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出去 ",郑勇说,传统漂流漆扇制作可以快速让大家有所体验," 除此以外,还有更多传统文化,要静下心来去体会、研习 "。
比如中国传统器物制作技艺,现在艺术学院这边正布置 " 中华器物高等研究中心 ",预计在十一假期结束后布展完成,这里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地方,里面会展示郑勇工作室出品的陶胎漆器,还会有各种陶瓷、玻璃、景泰蓝等艺术作品,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器物文化。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 中华器物高等研究中心 " 十一期间加紧布展
" 十一之后,工大艺术学院升级更新后的漆器工作室也会投入使用,学生可以在更舒适的新环境中,制作各种大漆艺术品。" 在郑勇看来,学校对艺术学院这边的工作非常支持," 让师生可以心无旁骛地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学习之中 "。
升级更新后的漆器工作室
" 我们种植了四五年的漆树也流出漆液了 ",郑勇带记者看艺术学院中庭里,他和学生们亲手种植的多棵漆树,它们已从当初的小树苗长到几米高," 再等等就可以取漆了,后面可以用于教学之中 "。
郑勇介绍漆树
漆树通常生长在陕西、山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山区,郑勇曾经在工大多处地方种植漆树苗,但没有成活,单是艺术学院中庭这里的漆树苗成活长成了漆树," 看来艺术学院中庭这里的环境很适合,也应了中国人常讲的缘分一说 "。
郑勇谈到,中国古人是很有智慧的,一棵树上可以发现颜料的作用。
" 把漆树割开,里面就会流淌漆液,加工处理后变成透明的,再加上各种矿物质粉可以变成各种颜色,中国传统的漆器就是源自一棵树 "。
传统文化基因的接续
今年 37 岁的郑勇,自幼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自小耳濡目染长辈们拉胚、烧窑,上了大学他便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漆器、陶瓷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留校任教后,他建立师生团队复原中国传统 " 陶胎漆器 " 技艺等手工艺,如今已经形成郑氏漆器制作技艺,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郑勇工作室复原的陶胎漆器制作技艺
" 陶胎漆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先制作出高古釉料的陶瓷,再用施釉手法对器物表面进行上色,然后利用大漆进行类似于工笔画手法的绘制,一件陶胎漆器需要经过制胎、烤漆、裱布刮灰、打捻、变涂、打磨、推光、成型八大步骤。" 郑勇介绍,早在华夏民族良渚文化时期,当时的先民就有制作陶胎漆器的历史,后来这种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并濒临失传。
在一次大漆文献展览会上,郑勇看到了一段关于陶胎漆器的记载,陶胎漆器的精美绚丽一下子就吸引了他,由于陶胎漆器制作难度较大,制作周期长,国内鲜有人去进行这一技艺的制作和复原,郑勇从一行行少得可怜的记载中,寻找制作陶胎漆器的方法,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 起初我们按照记载中的步骤复刻,但是成品上的漆极易脱落,无法持久附着在陶器表面。" 郑勇请教了研究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家,经过数月研究和反复实验,终于破解了增强漆层 " 抓力 " 的关键,如今工作室已经对这项传统文化艺术绝技进行了深入的复原。
" 良渚先民在陶杯上涂漆防渗,宋代匠人用大漆修补瓷胎,我们今天在做的,是把断裂的文化基因重新接续,我们护住的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文明迭代时不断裂的基因 ",郑勇认为,"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传播技艺的同时,更会向青年学生传授思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津云新闻记者张赫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