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 日晚,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第十二季走进北漂小夫妻的 " 蜗居 " 生活,在极致浓缩的空间里重新定义 " 三室一厅 "。
设计师林琮然获委托人指名改造,捕捉不经意间的灵感刷新梦想婚房。
北漂夫妻为爱 " 蜗居 "
婚房三室一厅算是理想配置,但若浓缩在 50 平方米内,画面就立刻局促起来。本期节目的委托人——北漂夫妻晓月和晓旭,便是在这样一间 " 老破小 " 里安了家。家中每一个房间的面积都非常有限,主卧、客卧和书房都只有 7 平方米左右,厨房和卫生间更是小于 4 平方米。空间狭小带来的不便每天都在上演:早晨洗漱要排队,做饭讲究辗转腾挪,主卧放不下衣柜,仅有一张 1.3 米宽的婚床,为了不挡门只能靠墙摆放,充电和起夜甚至成了睡在外侧的福利……
两人一狗的拥挤日常尚能打趣应对,可一旦畅想未来有了孩子的生活,夫妻俩就有些笑不出来了。这个家不仅缺少舒适的育儿空间,更没有足够的房间给来探访的家人小住,而上世纪 90 年代老房子屋顶漏水、马桶反味、噪音大的通病也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如此不宜居,为何这个 " 浓缩的三室一厅 " 还会被选做婚房?原来," 蜗居 " 的背后是丈夫对妻子爱的守护。在晓月通勤路上一次意外的车祸后,晓旭决定以妻子的安全为最优先,把婚房购置在能让晓月步行上班的位置。让人安心的才是 " 家 ",无论多小的房子,只要能支撑彼此,寄托对生活的期待,就能感知幸福。至于硬件上要怎么变得更好,夫妻俩决定把这个难题交给《梦想改造家》。
林琮然体验 " 设计师变形记 "
在研究了《梦想改造家》所有的改造案例后,晓月和晓旭尤其喜欢林琮然的设计风格,节目组给夫妻俩的第一个惊喜,就是把林琮然 " 打包送上门 " ——为了更好地了解房屋居住痛点,设计师和委托人共同生活一天。而在这 24 小时里,对林琮然而言堪称一次 " 设计师变形记 "。夜里有噪音和闷热的轮番夹击,还险些被卫生间的高低差绊倒,白天则要面对拥挤混乱的动线,和晓旭一起做饭时也施展不开手脚。对于房子的原始布局,林琮然的评价是 " 不及格 "。
为了满足夫妻俩的生活需求,必须重新梳理这 50 平方米,然而位于房屋中心的烟道和结构墙却给设计增加了限制,形成了入门处的 " 空间死结 "。林琮然和团队反复推敲,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就在众人沮丧之时,商务车上的可移动座椅启发了林琮然,他试图把 " 浓缩的三室一厅 " 改造成 " 可移动的三室一厅 ",让空间变换自如。
为让小户型的居住感更开阔,设计师还以七巧板为灵感,大胆打破原有房屋四平八稳的布局,引入斜线设计延长视域空间、增加采光,并运用多变的色彩和形状分割空间,期待改造后的新家能为夫妻俩 " 拼 " 出一个鲜活美好的未来。
" 七巧板 " 幻变理想家
在克服大型板材无法运输、阳台上下沿不在一个水平面、老旧金属管道腐朽堵塞等等老房子的施工难题后,改造后的家焕然一新——远不止于空间的扩容,还成为情感与巧思交织的生命体。
设计师以 " 七巧板 " 为核心理念,打破传统方正布局的束缚,通过斜线切割重构视觉动线,极大提升空间通透感与采光效果。
色彩上,他大胆运用 " 撞色 ",以初春麦田绿、胡同砖红等充满叙事感的色调呼应委托人的记忆与偏好,在细节中藏入日月铭牌、旧镜重组等情感符号,实现 " 家的记忆 " 与现代功能的融合。
空间运用也颇为极致:打造了一个 " 可自由组合的家 " ——可移动墙体隔断、隐藏式家具、多功能中岛与变形餐桌赋予狭小住宅前所未有的弹性,从二人世界的静谧到多人聚会的欢腾,每种生活场景皆能自由切换。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困扰已久的中央烟道与结构柱,被巧妙转化为视觉焦点与功能核心,真正实现 " 无一处不设计,无一处不利用 "。
设计师林琮然认为:" 空间不应限制生活,而应回应渴望。" 这一理念在改造中得以完满体现——无论是女主人梦想中的 " 见草见花、见狗见鱼 " 的入户景观,还是男主人期盼的宽敞厨房,甚至未来育儿空间的预留,每一个梦想都被细心聆听、创造性实现。节目组借此传递对 " 美好生活 " 的理解:家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充满用心与温度;真正的改造,不仅是空间的焕新,更是对生活可能性的勇敢开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