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州博物馆多转几圈,你或许隐隐有感:馆长齐增玲是个 " 追星族 "。
" 来,喝茶。" 接过齐增玲递来的茶碗,红亮的茶汤偎在白瓷里相映成趣。透过茶水,碗底由工匠划出的花瓣纹路清晰可见。" 定州花瓷琢红玉。" 齐增玲顺势吟出的诗句颇为应景," 这首《试院煎茶》是苏东坡写下的最有名的茶诗。"
定州博物馆以白瓷为主题的 " 天下大白 " 展厅中,这句诗词被印在展板显眼位置。游客驻足于此,抬头看苏公千年前留下的赞誉,低头与这 " 颜色天下白 " 的瓷器对望。
苏东坡和定州的故事,馆长齐增玲娓娓道来。
说她追苏东坡这颗 " 星 ",齐增玲是认的。" 我特别喜欢他,应该说,每个定州人都会对苏东坡有种特殊的情感。" 她的语气不自知地柔软起来," 从读书到工作,我读了、背了好多他的诗词文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诗酒趁年华’…… "
从苏东坡那儿得到的精神力量,被齐增玲糅进对文物的理解里。馆藏 " 国宝 " 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上下两屏正中央分别端坐着西王母、东王公,寄予当时人对羽化登仙的向往。文物里的长生故事,当下如何讲?苏东坡告诉了齐增玲解法。她把《赤壁赋》里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搬进讲解词," 珍惜当下的同时,感悟自然之永恒 "。
定州博物馆也乘上了苏东坡的 " 东风 "。齐增玲例举:又见东坡——苏轼与定州主题展。该展用诗句和文物讲述苏东坡与定州的故事,见多识广的游客对这个展览称赞有加。如今,展览更名 " 定见东坡 ",仍在博物馆内开设。
为什么苏东坡在定州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 这是他在定州留下的文化烙印。" 齐增玲将一个人和一座城的故事娓娓道来:元祐八年(公元 1093 年)九月,苏轼以两学士充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定州军州事。彼时党争激烈,苏轼在朝中举步维艰,外加爱妻亡故,可谓是到了人生低谷。正是定州,敞开怀抱接纳、治愈了他。苏轼在这里固边防、促生产、改秧歌、酿松醪,给弟弟苏辙寄定瓷,为亡妻王闰之植双槐,赏 " 雪浪翻飞 " 的奇石……任上,苏轼在定州留下了 63 篇诗词颂赋等文学作品。
齐增玲透露,国家文物局正主持建设 " 东坡游径 ",从三苏祠开始串联全国与苏轼有关的文物遗迹,定州是其中一站。" 而定州博物馆因和苏东坡的紧密联系,成为节点之一。"
她出镜拍了视频。围绕着苏东坡在定州的任职经历,以雪浪石、文庙双槐、松醪酒等为锚点,为更多人讲述苏东坡留给定州的一面。
鲜有人知,苏轼来定州不久,也专程去追 " 星 "。元祐八年十一月,苏轼在阅古堂祭奠故定州守韩琦,在《祭韩忠献公文》里写 " 我独何幸,敬践后尘 "" 虽无以报,不辱其门 ",以表他对这片土地的雄心与承诺。
岁月流转,东坡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定州人。" 我在我该在的地方,做着我该做的事情。" 这是齐增玲对苏轼的应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