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入天津市国资怀抱后,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渤海人寿 ")正在重整旗鼓,招兵买马。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自今年 9 月下旬迎来新任董事长后,渤海人寿向社会公开发布选聘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拟选聘两名副总经理,分别负责保险业务渠道,以及战略企划、资本运营等工作。
2025 年 9 月 24 日,因到达退休年龄等原因,渤海人寿原董事长吕英博辞职。1976 年出生的寇江华接任渤海人寿董事长职务,早在今年 3 月,其已经接任渤海人寿党委书记一职。
寇江华拥有丰富的监管和政府部门工作经验。自 2000 年 8 月进入原保监会工作以来,寇江华在办公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等多个部门任职,从科员起步,逐步晋升至副主任、处长等职务。2015 年至 2017 年期间,寇江华挂职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2018 年 4 月开始主职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之后寇江华还曾担任多个相关职务,包括天津市滨海新区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以及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等。
关于总经理选聘,10 月 9 日,渤海人寿方面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相关选聘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中。目前公司由党委书记、董事长寇江华兼任公司临时负责人,公司经营管理情况稳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渤海人寿成立于 2014 年 12 月,是首家总部落户天津自贸区的寿险公司。此前,海航集团通过旗下孙公司渤海租赁,持有渤海人寿 20% 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成立初期,渤海人寿发展迅速,公开数据显示,2015 年至 2017 年,其营业收入从 7.1 亿元飙升至 108.1 亿元。
2017 年 6 月,监管部门要求各家银行排查对海航集团等多家企业的授信情况,海航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股权遭遇被冻结,渤海人寿的经营也因海航集团深陷财务困境发生改变。自 2018 年起,渤海人寿开始陷入亏损,2023 年亏损额度达到 31 亿元。
2024 年底,天津国资完成对渤海人寿 10 亿元的首批增资,标志着渤海人寿正式脱离 " 海航系 " 标签,迈入国资控股时代。渤海人寿透露,后续天津国资股东还将进一步注资,以推进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公司长远战略。目前,渤海人寿正在推进国资控股后的第二轮增资相关准备工作。通过补充资本,渤海人寿的净资产及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得到有效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及治理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改善。
在迎来新任董事长的同时,渤海人寿迁入新址。2025 年 9 月 24 日,渤海人寿官网发布公告称,基于公司整体规划和实际经营发展需要,公司营业场所变更至天津市空港经济区西四道 168 号融和广场。
渤海人寿方面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总部迁址空港后,公司有望充分利用空港经济区的政策与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同时依托国资股东优势,努力成长为服务区域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公司将聚焦 " 金融五篇大文章 ",深度融入天津港保税区 "4+2+3" 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重点产业。
渤海人寿方面还表示,在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正从负债端、投资端、内部管理方面多管齐下,经营态势企稳向好:一是在保险业务方面坚持以价值为导向,在保持现金流和业务规模稳定的同时,深化业务转型,加快风险化解;二是在资金运用方面,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加强投资能力建设,提高投资收益率;三是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合理控制销售费用等各项成本费用,实现降本增效。
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的多重革新为行业内中小险企风险处置、改革化险提供了现实的重生样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