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Sci梅斯 昨天
热议!患者吐槽:嗓子卡鱼刺竟然还要做CT!是过度检查吗?不及时检查拔鱼刺,鱼刺可能会游走全身!中国医生最擅长拔鱼刺,请听从建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患者吐槽:嗓子卡了鱼刺竟然还要做 CT!

是过度检查吗?

关于卡鱼刺做各种检查的问题,今天笔者就特地用一篇文章来讨论讨论。

10 月 3 日,国庆假期期间,东北一名患者向广大网友吐槽了自己去医院拔鱼刺的就医经历,说出了自己的不理解,引发热议。

他发文表示:" 昨天吃鱼嗓子扎了一个鱼刺,我去哈尔滨某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大夫看了半天,说看不见鱼刺,叫我做个喉部 CT,我现在真是越来越佩服哈医大的医生了!我女儿当初被鱼刺扎,喉镜都没做,直接来一个医生从鼻子伸进去一个仪器,一个人指挥(应该是可视的),大约 5 分钟就拔出来了!我现在也扎了鱼刺,竟然要做 CT?有网友说,大夫都是有成本的,收回成本并盈利是第一宗旨,至于是否有职业道德就因人而异了,毕竟谁不愿意轻松地赚钱呢。"

总之,该网友认为,嗓子里卡了鱼刺,医生竟然要求做 CT  ,不太合理。

在该评论区下,很多网友也认为,嗓子卡了鱼刺,根本不用做 CT  ,最多做个喉镜,谁提出做 CT,谁就是想多赚患者的钱。

例如,黑龙江一名网友表示:" 我 7 月份在家吃鱼的时候不小心扎了一根刺,去的哈尔滨第四医院挂的耳鼻喉科专家号,由于当天是星期五,没有普通号只有专家号,挂号费 24 元,排队等了一个半小时左右,坐上观察椅,医生戴上一个很亮的灯,一照就看到了鱼刺,前后不到一分钟就用镊子夹出来了,过后又让我补交了 50 块钱,说是治疗费用,一共花费 74,吃这一条鱼的成本太高,不敢吃鱼了……依我的经验,鱼刺卡嗓子,非常普遍,最多用喉镜探照,用不到 CT 的,要求拍 CT 拔鱼刺,100% 是庸医。"

很多人认为嗓子里卡鱼刺不应该拍 CT,最多照个喉镜,拍 CT 涉嫌过度检查了,对于这件事,笔者认为,如果能很明显地看到鱼刺扎向的位置,你不用去就医,自己的家人就能用镊子搞定这根鱼刺,何必去劳烦医生。

至于拍 CT,如果就医时,医生本就看到了鱼刺,他还要让你去拍 CT,那这个医生确实不太行。但如果真的看不到鱼刺扎在了什么位置,你又明显感觉不舒服,那拍个片子找一找,也无可厚非。患者总认为嗓子卡鱼刺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使用 CT 是大材小用,殊不知,这根鱼刺要是真的找不到,别说 CT   了,就算是增强也得做一遍,直至找到这根鱼刺!

卡鱼刺有必要做 CT 吗?

看不到鱼刺,不做 CT 谁都不放心

在患者的固有认知中,只有棘手的疾病才会动用 CT  ,像嗓子卡鱼刺这种事,徒手三分钟就能解决。那么,卡鱼刺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做 CT 呢?

对此,浙大一附院陈主任介绍,一旦遇到鱼刺卡喉且轻咳无法咳出者,要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如果喉镜检查看到了鱼刺,那就直接取出,无需做 CT;如果喉镜无法看到鱼刺,则必须做食管 CT 检查明确食管内有无鱼刺;如果喉镜看到鱼刺且取出后患者还是有异物感,那就更需要做个 CT 了,这是为了排查有无残余鱼刺,尤其是那些已经应用吞咽饭团等办法者;如果是鱼刺卡喉了好几天的就诊者,均建议做个 CT,除了明确有无鱼刺存在,还要观察周围组织损伤情况。

所以,不要认为卡了鱼刺是小事,也不要认为医生给患者开了 CT 就是想挣钱,如果鱼刺扎入食道且长时间未能及时取出,轻则会造成粘膜损伤甚至穿孔、感染,更严重的是,食管周围有主动脉等重要的血管结构,一旦被鱼刺刺破动脉,患者就可能出现大出血风险。这些风险与鱼刺的位置和存留时间相关。因此,食管 CT 检查很重要,绝不是一些人口中所说的过度检查!

其实,对于鱼刺卡喉,CT 检查有着显著的优势。普通的 X 光检查,只能呈现二维平面图像,且对鱼刺这类细小异物的显示效果不佳,容易出现漏诊。而 CT 检查具有极高的密度分辨率,即使是毫米级的细小鱼刺也能清晰显示。

无论是卡在咽喉浅表部位,还是刺入食管深层、靠近大血管的鱼刺,CT 都能精准定位。同时,CT 还能判断鱼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比如是否引起了组织肿胀、感染,有无损伤血管的风险,为医生制定取出方案提供全面信息。

总之,在看不到鱼刺的情况下,医生动用 CT 检查,是很正常的行为。医生明明知道你嗓子里卡了鱼刺,却看不到,那这根鱼刺具有极大的隐患,有可能已经刺入组织内,一定得找到,否则后续花的钱可就不止做 CT 的钱了!

卡了鱼刺,这根刺竟然游走到肝动脉!

要听从医生建议,中国医生最擅长拔鱼刺!

被鱼刺卡了,却找不到鱼刺,别说做 CT 了,搞不好还得送到国内顶级大三甲,急诊开胸也要找到这根鱼刺,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报道的真实案例!

2023 年 11 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黄斌教授、郭强副教授团队,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期刊   European Heart Journal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A fish bone wandering in the body" 的学术文章,展示了一例鱼刺刺穿食管、刺入主动脉并游走至肝动脉的病例。

病例显示,患者为 51 岁男性,2023 年 3 月 31 日吞咽鱼刺,后出现胸痛症状于当地医院就诊,内镜检查未见食管异物。

内镜看不到,那就只能做 CT 检查(看谁还说卡鱼刺做 CT 是过度检查),影像显示,一尖锐高密度异物,经胸段食管刺入胸主动脉,形成主动脉食管瘘。

2023 年 4 月 1 日,急诊行开胸手术,但术中未找到鱼刺,仅修补主动脉破口,使用聚维酮碘及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并放置引流管。

2023 年 4 月 7 日,患者为寻求进一步治疗,转入华西医院。入院后,急诊行腹部增强 CT 扫描,并未见明确造影剂外溢,但由于鱼刺在 CT 下显影也为高密度,增强后无法明确鱼刺位置。

随后,医生联系放射科进行图像后处理及三维重建,获得三维重建图像后,血管外科与影像科沟通行腹部彩超检查,最终定位鱼刺已 " 游走 " 至肝动脉。由于鱼刺位于血管内,可能形成夹层,影响相应脏器血供,也可能导致相应动脉出现假性动脉瘤,甚至刺破血管导致大出血,或者刺入其他脏器内形成脓肿等,必须马上手术。

2023 年 4 月 14 日,血管外科黄斌教授、郭强副教授为患者进行手术。术中,于右肋缘下作切口,游离裸化肝动脉后发现一根 2 厘米鱼刺穿过肝动脉,取出鱼刺后修复肝动脉。患者术后腹痛症状消失,7 天后出院,6 个月后随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通过分享这一特殊案例,华西血管外科团队提醒临床医生:食管异物可能在全身外周动脉游走,收治此类患者时需要细心追踪其部位并及时取出。

看看这起案例,华西医院甚至还发了顶刊,各位读者还觉得卡鱼刺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做 CT   吗?

也就国内医生最擅长治疗卡鱼刺这种带有地域特色的疾病,要是放在国外,外国医生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呢。

毫无疑问,中国医生最擅长拔鱼刺,经验最丰富!我们应该积极听取他们的治疗建议!

外国医生拔鱼刺经验不如国内,并不是说外国医生医术差或者外国人不吃鱼,其实外国人也吃鱼,而且吃得也不少。但问题在于,外国人吃的鱼和中国人常吃的鱼不一样,他们吃的最多的是海水鱼,中国人则喜欢吃淡水鱼。像我国的 " 四大名鱼 " 松江鲈、黄河鲤、兴凯湖鲌、松花江鳜,还有 " 四大家鱼 "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全都是淡水鱼。

海水鱼和淡水鱼的鱼刺差异非常大。海水鱼缺少肌间骨,只有中间一条粗壮的脊骨,但淡水鱼则不同,除了脊骨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肌间小骨刺,想要被鱼刺卡住,那可太容易了。

仅就这个国庆假期,福建泉州单单一家三甲医院就收了 200 多例嗓子卡鱼刺的病例,这么多的病例,医生要求拍 CT 的也不少,难道全都是过度检查?

所以,医生要求做 CT  ,肯定是思考过的,不做 CT  ,不找出这根鱼刺,那后续的隐患可就真的太大了!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立刻下载梅斯医学 APP!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ct 医生 哈尔滨 黑龙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