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9 日,上海,秋天正款款而来。
就在这一天,久未露面的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现身黄浦江边一家名为 " 知春 " 的创新中心。
张一鸣在发言现场
这个创新中心是他与上海交通大学 ACM 班创始人俞勇教授联合发起的民办非营利性机构。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正如这句诗所说,在仪式现场,张一鸣的言辞中不仅没有 " 秋 " 的萧瑟,反而是 " 春意盎然 ",话头所指,几乎全是那些对泛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年轻人。
" 创新中心希望培养思维活跃、有热情和韧性的人才。" 张一鸣在发言中说," 核心是独立思考和重视实践,关注长期和全局,在探索中学习,保持平常心,放松自信,拥抱不确定性。"
2021 年,张一鸣在卸任首席执行官之时,就计划 " 相对专注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动手尝试和体验,以十年为期,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 "。当时,他在内部全员信中袒露他的焦虑,认为自己过去几年都在 " 吃老本 ",难以跟上技术新进展,他更喜欢思考理论上可能存在但现实中尚未发生的事情,显然,他害怕失去对相关新技术的敏感性。
如今,尽管十年期限未到,但经过四年深度思考,张一鸣想必有了许多新的收获。他是否已经准备好,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
但时移世易,当他再次公开露面,面对的是市场和企业的全新发展阶段。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从 " 野蛮生长 " 转向 " 精耕细作 " 的深度调整期。市场已告别流量红利,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企业增长逻辑正从 " 模式创新 " 转向 " 硬核创新 "。全新阶段,字节跳动也面临全新的挑战。
二是技术面临断层,单纯的算法优化已无法驱动持续增长。国内流量红利见顶,广告增长乏力;TikTok 在美遭遇 " 生死劫 ",地缘政治成为重要变量。那个曾经无往不利的增长机器,第一次显露出疲态。字节跳动在创新上做了颇多努力,特别是在 AI(人工智能)上投入巨大—— 2024 年资本开支达到 800 亿元,但除豆包外,未能催生更多现象级新品。Fanno、派对岛、可颂等产品相继折戟,昭示着 " 大力出奇迹 " 模式正面临边际效益断崖式下跌。
三是 " 大公司病 " 出现,敏捷组织面临失去创业精神的风险。流程烦琐、部门墙高筑、创新精神流失,贪腐问题浮出水面。2024 年,字节跳动共辞退违规员工 353 人,其中 39 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今年 9 月 4 日,字节跳动披露二季度员工违规处理情况,共有 100 名员工因触犯公司红线被辞退,这些数字背后,是一种激情褪去后不得不面对的管理考验。
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穿越周期,是字节跳动必须解答的难题。当下考验的已不仅是捕捉机会的能力,更是应对复杂局面的智慧,即如何在多重约束条件下,构建可持续的创新体系和发展路径。这标志着互联网企业真正进入了 " 价值重构 " 的深水区。
字节跳动面临一个根本选择:是继续做 " 优秀的优化者 ",在既有赛道追求极致效率;还是成为 " 艰难的造梦者 ",投入周期更长、风险更高的原始创新。前者能维持增长但终将触顶,后者可能失败却是穿越周期的唯一路径。
这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缩影:当流量红利消失,从业者是否还有勇气做艰难而正确的事?
就此而言,张一鸣创办创新中心,并在近年来首次亮相,充满象征意义。面对增长瓶颈和行业变局,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和原始创新,这或许表明他宁愿忍受短期的不确定性,也要为组织重塑创新基因的决心。这不仅是张一鸣 " 延迟满足 " 哲学的实践,更标志着他从产品打造者向创新生态塑造者的战略升维。
知春创新中心的名字寓意深远。所谓 " 知春 ",即知晓春天的到来。
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国很多地方,秋天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 " 小春 "。对张一鸣和字节跳动而言," 下一个春天 " 何时到来、如何到来,到来的是大春,还是小春?这些取决于今天在创新基因重塑上投入的决心。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硬仗。
每经评论员 |徐肖逍
编辑 | 陈柯名 向江林
校对 | 金冥羽
|每日经济新闻 nbdews 原创文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