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8小时前
“从黄浦江到伏尔加河畔”:上海爱乐深圳首演《上海》,奏响中俄交响对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0 月 11 日,上海爱乐乐团在艺术总监张艺执棒下,于深圳龙岗文化中心 · 大剧院献演 " 从黄浦江到伏尔加河畔 " 专场音乐会。作为 2025 深圳 " 一带一路 " 国际音乐季的重要演出,本场音乐会以中俄音乐对话为核心亮点——不仅包括上海爱乐乐团委约作品《上海》(全称《第十一交响曲 " 上海 "》)世界首演,还搭配深圳 " 一带一路 " 国际音乐季原创作品《梦工场》首演,以及俄罗斯巨匠肖斯塔科维奇的经典交响之作,生动诠释 " 一带一路 " 框架下的文明互鉴与艺术共融,其中《上海》的首演更是本场主题 " 从黄浦江到伏尔加河畔 " 的灵感源头。

上海爱乐乐团素来以 " 融汇中西、细腻雅致 " 的演奏风格和持续创新的艺术追求著称,多年来积极推广中国原创交响乐、提升本土音乐影响力,此次南下深圳正是乐团践行文化互鉴、展现中国原创音乐活力的重要实践。而其参与的 2025 深圳 " 一带一路 " 国际音乐季,以 " 深圳,让世界听见丝路 " 为年度主题,深度践行 "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 的丝路精神,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超越单纯艺术展演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与情感共鸣的舞台," 首演首发 " 更是其显著特色——本届超六成节目为世界或中国首演,持续彰显创新性与国际性。

作为文旅部 2024-2025 年度 " 时代交响 " 创作扶持项目入选作品,交响曲《上海》是上海爱乐乐团庆祝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庆祝上海解放 75 周年,于 2024 年特别委约新中国同龄人、作曲家黄安伦创作的作品。这部四乐章作品以 " 丰富交响语言展现城市百年巨变 " 为核心,既追溯了历史上鼓舞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黎明的英雄主义精神,也描绘了上海街头鸟语花香的市井图景与人民欣欣向荣的生活面貌,完整记录了这座城市从江南水乡到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变迁。乐曲融合江南民谣与现代都市节奏,以宏大的气势、细致入微的笔法、充满动力的和声、严谨的复调技法与鲜明的管弦乐色彩,兼具浓厚民族气息,精准诠释了上海 "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 的城市精神与 " 开放、创新、包容 " 的城市品格,既是对上海厚重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其活力未来的展望。

同场首演的《梦工场》由作曲家周湘林专为本次音乐季创作,聚焦承载无数创业者梦想的深圳前海。作品灵感源自东方庄周梦蝶的哲思与西方梦境理论的探讨,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穿梭,引领观众走入交织哲理与想象的音乐梦境;其以热情洋溢的音乐语言、听觉饱满的交响音响植根深港音乐文化基因,将当代审美与青春创想结合,传递 " 一万个梦想有一万种形态,一万个梦想有一万种色彩 " 的斑斓情怀,让每位聆听者都能找到专属的奇幻旅程。

音乐会压轴曲目为俄罗斯音乐巨匠德米特里 · 肖斯塔科维奇的《降 E 大调第九交响曲》(作品 70),该作创作于 1944 年至 1945 年间,是由五个乐章组成的经典。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特殊节点,这部作品以维也纳古典主义的疏远基调和怪诞的欢快气氛,描绘出 " 马戏团的世界 " 般的隐喻场景;其以新古典主义风格突破传统战争主题交响曲的表达范式,通过幽默活泼的曲风与高度浓缩的音乐语言传递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同时呼应 " 伏尔加河畔 " 的诗意主题,实现中俄音乐文化的深度对话。

据悉,2025 深圳 " 一带一路 " 国际音乐季从 9 月 13 日持续至 10 月 24 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福田区人民政府承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深圳音乐学院(筹)】、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执行。

指挥家张艺与上海爱乐乐团此次以对作品细节的精准把控和整体意境的完整呈现,实现黄浦江畔海派文化、深圳前海创新活力与伏尔加河畔经典传承的跨时空对话,以专业水准搭建文化沟通桥梁,让 " 跨越山海,以音符相连;一带一路,让心乐相融 " 的理念在深圳舞台落地生根,为音乐季的 " 文明互鉴视听盛宴 " 再添亮色。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 深圳 音乐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