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10-13
还原西夏陵是怎样建成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环球人文地理》2025 年 9 月号,月刊

今年夏天,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不只是陵冢,更是解锁丝绸之路文明的密码。最新一期《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用图文的方式还原了西夏陵是怎样建成的,由此揭开神秘帝国失落的王朝记忆。

文章从公元 1017 年(北宋天禧元年)6 月的一天说起。这一天,西夏政权前身党项的统治者李德明听闻一则民间传言:黄河对岸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市)西侧的贺兰山一带有龙出现。一些大臣趁机进言,指出当时的都城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地处交通要冲,容易受到敌方围攻,不如迁都到怀远,有贺兰山作为天然屏障,东、南两面又有黄河环绕,可阻挡敌方进攻,向西又便于扩展疆域,李德明采纳了这个建议。经过数年建设,一座背依贺兰山、面朝黄河的新城在宁夏平原拔地而起。1020 年 11 月,李德明正式下令迁都怀远,将该地改名 " 兴州 "。如果说,李德明将兴州作为地方政权的都城进行建设,他的儿子李元昊继位后,则将其视为与北宋、辽朝抗衡的帝国首都。因此,李元昊以更宏大的视野对兴州加以扩建。公元 1033 年,李元昊改年号为显道,将兴州升为 " 兴庆府 ",正式定都这里,并大兴土木,修建宫城殿宇。从规模上看,兴庆府城周长约 18 里,相当于唐代长安城的三分之一,虽城门数量少于北宋汴梁,但在当时已算大型城市。据估计,城内居民约有 20 万人。

在营造新都城的同时,帝王陵墓的营建也同期进行着。对李德明而言,这不只是将父亲迁葬到更安全之地,也暗含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雄心。他不仅要通过富国强兵壮大势力,建造一座媲美唐宋气象的都城,还要在陵墓规制上直追盛唐之风,让家族永享尊荣,被后世铭记。文章写道,由于李德明希望帝陵突出党项特色,因此西夏陵虽借鉴了中原规制,却最终形成了独特风貌。布局上,它严格遵循 " 背山(贺兰山)面水(黄河)",入口低缓,陵体顺着山势逐渐抬升,整体高于入口及阙台,与北宋帝陵 " 南高北低 " 的风水取向截然不同。西夏帝陵巧妙地依托贺兰山山势与黄河水脉,坐落于山前开阔的冲积扇上,远远望去,犹如一朵朵以山峦为枝干、面向东方的巨大莲花,盛开在贺兰山东麓。

作者 郑文丰

编辑 王欣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西夏 黄河 北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