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宝山月浦镇月罗单元呈现 " 曲水泾浜,星络村池 " 的风貌特点。/ 赵立荣摄
" 小河岸边,枝摇影飘;庭院深处,嫩绿含娇 ",社交媒体上,村咖 " 花隐小院 " 的主理人杨雯越这样描摹自家院落。
这座小院位于宝山月浦镇月狮村。" 花 " 的意涵取自月浦八景之一东林梅坞。月浦的梅花历史悠久,明代诗人潘履祥曾感慨," 为爱梅花买棹寻,月溪佳胜是东林。" 月溪,正是月浦的古称。
图为坐落于河岸边的村咖 " 花隐小院 "。/ 赵立荣摄
不久前,小院有了新名片:" 沪派江南 " 乡创驿站,邀请更多人以共创保护特色风貌。
沪派江南——去年发布的《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指向对于上海乡村特色风貌的保护与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 " 江海交汇的都市型江南 "。
一场特色村落风貌保护实践由此开启,一批批规划设计团队走遍田间地头,系统梳理出 " 六域、八脉、十二意象 " 等上海乡村风貌空间结构的典型特征。今年,首批 15 个试点单元全面开工建设," 花隐小院 " 所处的宝山月浦镇月罗单元正是试点之一。
地图铺展,郊野乡村面积占全市面积 60% 以上。沪派江南究竟是何模样?
实践深入,沪派江南眉目渐成。" 不仅局限于乡村风貌,部分古镇、公园也以此为题举办展陈,主动挖掘文脉,并向外推介。" 市规划资源局乡村规划处处长顾守柏乐见其成。在他看来,沪派江南从郊野踏勘中 " 识别 " 而来,涵纳了自然水田格局、村域聚落形态、民居建筑及非物质文化等元素,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体系、空间脉络、自然要素和人文特质。
保留肌理,具象演绎 " 曲水泾浜 "
曲水入江海,蜿蜒流经的稻田滋养灌溉形成团状村落,如繁星般散布。
图为宝山区月浦镇月罗单元呈现 " 曲水泾浜,星络村池 " 的风貌特点。/ 采访对象提供
实地踏勘中,看着眼前 " 村依水建、田绕村生 " 的独特风貌,沪派江南月罗单元团队负责人、同济规划院设计师周丽娜脑海中闪过 " 曲水泾浜,星络村池 " 的浪漫意象。" 这里地势高、沙壤土质难存水,村民将水流从泾河引入宅沟,围浜而聚,形成了村池。"
图为百年民居姚宅。/ 采访对象供图
江海交汇的独特乡野空间肌理,滋养出简约实用的沪派江南民居。位处月罗单元内的百年姚宅,面水而居,厢房的甘蔗脊、墙面的 " 观音兜 "、青黛色瓦当、曲折的墀头,尽显当地特色。
图为姚宅双层木制百叶窗。/ 采访对象提供
周丽娜被一扇 " 双层木制百叶窗 " 的精巧构思所打动。两层木窗,外层为木栏杆,内层为移窗,双层联动形似现代百叶窗。" 两层都关闭可遮风挡雨,仅打开内层可通风,贴合上海多雨湿润的气候。"
图为村咖 " 花隐小院 " 内的 " 上房揭瓦 " 互动场景。/ 采访对象供图
一片片青黛瓦当则勾起杨雯越的儿时记忆。" 上房揭瓦 " 是人们熟识的儿时俚语。设计自家小院时,她灵机一动,以叠瓦造型复刻传统屋顶纹路,铺上木质长椅,营造出新的互动场域。白天,人们在此喝上一杯屋檐咖啡,眺望无边稻田;入夜,一场露天电影悄然启幕。
设计巧思背后,正是乡村创客们对沪派江南的理解深入。" 不是简单地将咖啡等新业态搬到乡村,而是真正理解乡村里的生活,乡村里的江南。" 杨雯越说。
挖掘文脉,生动还原 " 月浦八景 "
以曲水为线索,周丽娜也找到设计灵感——顾泾。这条直入江海的河流,流经聚源桥村、月狮村、沈家桥村等 3 个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连片规划、整体运营的思路浮现眼前。
翻阅史料时,她意外发现,平桥步月、佛耳石泉、土山望海、月映西溪、东皋晚眺、西寺竹林、东林梅坞、元夕观灯等 " 月浦八景 " 曾闻名遐迩。这些盛景能否逐一还原?结合实地调研,她发现,不少场景已有现实基础。
图为当地村民本身就有种养竹子的习惯。/ 赵立荣摄
以西寺竹林为例,月罗单元内的甘露寺正在整修,其西侧恰好有一片闲置场地,周边曲水环绕,适合种植竹林。同一单元内的 " 竹隐清境 " 民宿旁,也丛植着一片百年竹林,遥相呼应。走村串户发现,当地村民本身就有种养竹子的习惯,并形成了月浦竹编这一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一代传承人顾月芳更将竹编技艺与珠串、土布混搭,跨界创造出不少时尚单品。
图为 " 幸会茶事 " 乡野茶室,其屋顶木横梁就使用了成片竹编。/ 采访对象供图
自然风貌、历史典故、非遗文化、创新产业……在时间长河中氤氲的 " 沪派江南 " 有了生动气息。周丽娜介绍,计划通过种植竹木,恢复 " 西寺竹林 " 景观,人们可在林下抚琴品茗,竹编元素也将被广泛运用至滨水建筑。
图为 " 花隐小院 " 的围栏也选择竹制风格,保持整体统一。/ 赵立荣摄
今年初开业的 " 幸会茶事 " 乡野茶室,其屋顶木横梁就使用了成片竹编,如今 " 花隐小院 " 的围栏也选择竹制风格,保持整体统一。
做优 IP," 镇村联营 " 提升能级
" 月浦八景 " 的文化内涵深厚,又在沪派江南的全新语境中找到了新的表达。如何放大、做优 IP?
图为游客在 " 花隐小院 " 放烟花。/ 采访对象提供
在顾守柏看来,全市 9 个涉农区、千余个行政村天赋不一。特别是远郊村落资源禀赋有限,单打独斗较难形成规模效应,可否探索 " 镇村联营 " 新模式?不久前,上海青旅受邀研发沪派江南旅游线,有机串联起金山区枫泾古镇以及毗邻的新元村。" 一日游的时间、空间有限,游客能同步感受江南古镇、自然风光等不同场景。" 在市人大代表、金山区博物馆馆长余思彦看来,这一组合联营模式或许能打出差异化、提升竞争力。
他认为,做优 IP,首先要把准文化脉络。以金山区为例,124 个行政村实现了村志全覆盖。倘若能用足用好这些乡土资料,充分发挥乡贤作用,结合当地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筛选识别出真正具有人文底蕴、村域特色的 IP,何愁找不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业态?
图为宝山区月罗单元内的露营基地。/ 赵立荣摄
" 探寻沪派江南生活方式的来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刘悦来有相似的理解。他曾实地踏勘位处青浦区金泽西岑风貌单元内的山深村,热情的村民用自家小船捕获的小毛鱼混搭红烧肉,添上现摘豆角,这餐 " 农渔结合 " 的家常饭,也是沪派江南的特征之一。刘悦来认为,毗邻湖荡的村落并非仅能发展皮划艇等水上运动。村内保留着捕鱼木船及生活方式,也能激荡出新业态、新产业。他期待,沪派江南铺陈出一幅活色生香、各美其美的生活画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