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 14 日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 " 星舰 "13 日从得克萨斯州发射升空,实施第 11 次试飞。
火箭在起飞后顺利分离,冲出太空又平安回到地球,最后精准落入墨西哥湾海域,实现了让 " 星舰 "" 飞回来 " 的阶段目标——完成从发射到受控落水的完整闭环。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直播画面显示,美国中部时间 13 日 18 时 23 分许(北京时间 14 日 7 时 23 分许)," 星舰 " 从位于得克萨斯州南部的发射基地升空。两分多钟后,火箭第一级 " 超级重型 " 助推器和第二级飞船成功分离。助推器随后进行了返航制动燃烧,并在墨西哥湾附近海域实现受控溅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飞船在完成上升燃烧后,进入太空滑行阶段,并部署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 8 颗 " 星链 " 模拟卫星。这些卫星沿飞船同一亚轨道轨迹飞行,在重返大气层时焚毁。
此后,飞船的一台 " 猛禽 " 发动机完成在轨再点火测试。发射 40 多分钟后,飞船开始受控再入地球大气层,随后完成着陆燃烧,最终在印度洋预定区域溅落。直播画面显示,飞船在重入大气层过程中丢失了一些隔热瓦片。
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介绍,此次任务重点对助推器新型着陆燃烧方案、飞船返航轨迹、飞船隔热系统耐受性等关键技术进行实验和验证。为此,星舰部分隔热瓦片被故意移除,以重点检测 " 脆弱区域 " 在再入过程中的耐热能力。
试飞最后阶段,飞船还模拟了未来返回发射场的飞行路径,进行了动态机动测试和亚音速制导算法验证。任务旨在为研发下一代 " 超级重型 " 助推器以及未来实现飞船返回发射场回收积累关键数据。
据央视新闻,截至目前," 星舰 " 已完成 10 次试飞。从早期的低空跳跃,到全尺寸轨道级飞行,每一步都带来了不同层面的数据突破。业内普遍认为,这 10 次试飞虽然 " 九险一胜 ",但每次都在验证不同系统——推进、分离、热防护、姿态控制——并通过 " 爆炸式试错 " 积累了宝贵数据。正如美国专业技术媒体 Ars Technica 所评论的,SpaceX 通过不断的失败,把人类送得更高、更远。
而这次的第 11 次试飞,则被业内普遍视为二代 " 星舰 " 的 " 毕业考 "。
这次," 星舰 " 搭载了升级后的猛禽 2 号发动机,采用更轻的结构与强化隔热瓦系统。与前 10 次相比,本次的重点是验证高温再入、防热瓦密封、发动机重启和载荷释放系统。
过去 10 次试飞," 星舰 " 都没有一次能完整 " 活着回来 " ——要么在升空阶段爆炸,要么在重返大气层时解体。即使是今年 6 月的第 10 次试飞中,虽然飞船成功重返地球并在海面软着陆,但仍部分受损。
而这一次," 星舰 " 再次完成了 " 从出发到回家 " 的完整旅程,标志着 SpaceX 梦寐以求的 " 再入闭环 " 终于实现。接下来,SpaceX 将把重点转向新一代的 " 星舰 "3 研发。
突破一:火箭复用技术被攻破
这次成功最直接的意义,在于 SpaceX 第一次真正跨过了可复用重型火箭的门槛。
首先是热防护系统经受住了极端高温;其次是发动机在再入后重新点火成功;助推器也实现受控落水。若后续测试顺利,未来 " 星舰 " 将可以在短时间内回收、翻修并再次使用,这将大大降低航空成本,就如马斯克所言,未来的太空运输将实现像目前的航空运输一样频繁。
突破二:载人登月战略获支点
在美国航天战略层面,这次试飞也具象征意义。国际航天竞争正在加剧,试飞成功为白宫在下一选举周期中提供了重要 " 科技成果 "。
此外," 星舰 " 被指定为 NASA" 阿尔忒弥斯 3 号 " 登月任务的登月舱,此次试飞成功,意味着 NASA 距离实现载人登月目标又近了一步。《华尔街日报》此前就指出," 星舰 " 的进度直接关系到美国重返月球的时间表,第 11 次试飞的顺利完成,让这一计划重获信心。
突破三:人类深空探索能力获得积累
每一次 " 星舰 " 试飞,都是为未来的深空任务做准备。这次试飞任务验证了再入与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为未来的月球补给、火星运输甚至星际任务都积累了真实飞行数据。
从某种意义上说," 星舰 " 的飞行也是一种文明实验——探索能否让航天成为日常运输。
" 星舰 " 第 11 次试飞的成功,意味着马斯克兑现了他反复强调的承诺——让火箭 " 活着回来 "。这也为未来的深空运输、月球补给乃至火星探测打下基础。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