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11小时前
黄河之畔织路网 外联内畅谱新篇 兰州交通全面升级 夯实西北枢纽根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G30 连霍高速清忠段

清晨的兰州,黄河穿城而过,晨曦为这座西北重镇镀上暖光。火车站广场上,旅客通过新建地道快速进站;北滨河路上,车流沿着拓宽的马路平稳前行;中川机场的跑道上,客机正缓缓滑向天际 ……

" 十四五 " 期间,兰州市交通运输系统以强省会行动为总牵引,纵深推进 1139 工作部署,以 " 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 " 为目标打响的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让这座丝路重镇的交通脉络愈发通畅,让千万市民的出行故事愈发鲜活。

空中枢纽:西北门户的 " 展翅升级 "

2024 年 11 月 28 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春秋航空 A320 与海南航空 B787 双机型的轰鸣声曾划破天际,这是民航西北地区首次采用双机型、双场区、双塔台、三跑道模式的试飞验证,最终收获 " 稳、正、准、好 " 的高度评价。这场试飞的圆满完成,为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标志着兰州空中枢纽能级的历史性跃升。

作为国家交通重大工程,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总投资达 334.38 亿元,新建两条跑道、40 万平方米 T3 航站楼和 27 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飞行区等级提升至 4E 级。从 2024 年 5 月飞行区亮灯,到 6 月完成飞行校验,再到 7 月主体工程竣工,项目建设按下 " 加速键 ",2025 年 3 月 20 日,T3 航站楼正式投运。投运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 38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30 万吨,国际航线可覆盖中亚、东南亚主要城市,兰州作为西北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愈发稳固。

" 以前去中亚谈生意,得先飞北京转机,现在家门口就能直飞,省了整整一天时间。" 做跨境贸易的张经理对此深有感触。空中通道的拓宽,不仅便利了旅客出行,更让兰州成为 " 一带一路 " 西向通道的空中支点,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铁轨纵横:丝路枢纽的 " 速度革命 "

" 兰州到武威只要一个半小时。"2024 年 6 月,兰张高铁兰武段开通运营的消息,在两地市民的朋友圈里被刷屏。这条高铁的通车,是兰州 " 十四五 " 时期铁路网建设的缩影,如今兰新、兰渝、兰张高铁网逐步成型,让兰州西站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

高铁带来的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生活圈的重构。

" 周末带孩子去西宁看青海湖,早上出发中午就能到,玩一天休息下,周末两天足够玩了。" 市民李女士的周末出行计划,得益于兰州 2 小时高铁经济圈的形成,这个圈已覆盖西宁、银川等周边城市,让区域联动显得愈发紧密。

货运铁路同样捷报频传。2024 年 12 月,柳沟至红沙梁铁路专用线通车,这条全长 133.44 公里的线路,成为兰州铁路局管辖范围内最长的铁路专用线,首列 3500 吨煤炭列车顺利接入兰新铁路网,年运量可达 800 万吨。

此外,兰州火车站站前广场于 2024 年 8 月完成提升改造,新建的旅客地道净宽 8.4 米,彻底改变了以往高峰期进出站拥堵的状况,让 " 丝路驿站 " 更具温度。

铁轨的延伸与提速,让兰州从内陆城市向开放枢纽加速转型,2025 年上半年,仅甘肃省铁路项目就完成投资 106.83 亿元,同比增长 14.81%,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投资也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运输能力与发展动能。

路网延伸:城市血脉的 " 四通八达 "

" 现在从市区去兰州新区走中通道,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家住城关区的通勤族王先生,见证了 G1816 乌玛高速兰州新区至兰州段(中通道)通车带来的变化。这条控制性工程于 2024 年 1 月 1 日建成通车,与 G312 清水驿至傅家窑公路、S104 兰阿公路等项目一起,构成了兰州对外联通的快速骨架。

环城高速 G2201 线建成后将实现 " 外围高速绕城 ",南山路与北环路形成城市 " 二环路 ",北滨河路西延线、柴家峡大桥至港务区大桥联络线串联起黄河两岸的风景与产业。柴家台村村民柴先生看着家门口的新路感慨:" 以前过桥得绕远路,现在几分钟就到对岸,这条路真是修到了我们心坎上!" 这条风景优美的新路,如今还成了市民骑行锻炼的 " 打卡地 ",交通建设与民生体验实现了完美融合。

今年 9 月 30 日,G30 连霍高速清忠段、S103 什青公路、X320 榆定公路 3 个重点外联交通项目在国庆前一天全部建成正式通车。截至目前,今年计划拟通车的 9 个外联项目已有 4 个项目通车运营。

农村公路同样没有缺位。兰州持续推进 " 四好农村路 " 建设,通过养护、安防、危桥改造等工程,让乡村与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农产品能更快运出山区,城里人周末能轻松走进乡村,交通成了乡村振兴的 " 加速器 "。

便捷出行:智慧赋能的 " 内畅跃升 "

" 十四五 " 以来,兰州市以基础设施升级为抓手,持续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完善配套设施体系,着力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市民出行体验。其间重点建成轨道交通 2 号线一期工程,新增轨道里程 9.06 公里;市区累计建成 48 条规划(疏解)道路,建设总里程达 34.07 公里,各县城新增道路 17.66 公里;同步推进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停车泊位 35345 个,有效缓解 " 停车难 " 问题。

轨道交通与路网骨架的不断完善,市区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48 条规划(疏解)道路的陆续建成,让五星坪三岔路口 " 两个左转绕行两公里 " 的窘境成为历史,也让火车站东路区域通行效率提升 18.4%,使 " 畅通兰州 " 从蓝图走向现实。2 号线一期自东方红广场至雁北路,设 9 座站点,进一步织密城市交通网络;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一期)打通北滨河路双向四车道瓶颈,释放桥北广场建设空间,激活沿黄文旅发展新引擎。

在优化机动交通的同时,兰州市同步推进慢行系统建设,构建绿色出行新格局。安宁砂之船奥特莱斯人行天桥、建兰路人车分离改造等项目实现人车分流,减少横向交通干扰;西关十字枢纽站周边综合整治完成地面、地下分流过街,有效缓解核心区域交通压力;黄河两岸健身步道的全线贯通,更引导市民绿色出行,赋予城市健康活力。

智慧赋能也成为基础设施升级的亮眼底色。城关黄河大桥、雁滩黄河大桥等安装 5G+ 北斗智慧桥梁安全运营系统,实现对交通流量、结构响应、环境状态的全天候监测;酒泉路等 5 条智慧路灯试点项目的落地,则点亮了城市管理的 " 神经末梢 ",推动基础设施从 " 有 " 向 " 优 " 迈进。

枢纽赋能:发展动能的 " 全面激活 "

交通的升级,最终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动能。兰州西站周边,曾经的老旧区域如今商铺林立、写字楼拔地而起,高铁带来的人流正转化为商业流与经济流;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带动了临空经济区发展,物流、商贸等产业加速集聚;轨道交通 2 号线沿线,新的商圈不断涌现,人气持续升温,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

" 交通枢纽的完善,让兰州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潘进军表示,交通建设正支撑着强省会行动下的人口集聚、产业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发展。2024 年四季度,兰州集中开工 G341 黄岛至海晏公路中川至河桥段、S01 河桥至海石湾段等项目,这些列入国家和省 " 十四五 " 规划的重点工程,将进一步强化兰州经济圈环线功能。

从空中的航线网络,到地面的铁轨公路,再到城市中的智慧出行," 十四五 " 期间的兰州交通,完成了从 " 瓶颈制约 " 到 " 支撑引领 " 的华丽转变。数据背后,是千万市民出行体验的改善;路网延伸之处,是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

如今,一条条道路如城市血脉畅通流动,一座座桥梁装上了 " 智慧大脑 ",步道串联起黄河两岸的生态与生活,停车位承载起市民日常的安心与便利。" 十四五 " 规划收官之年,兰州正以系统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支撑起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人本格局,让 " 黄河之滨也很美 " 的城市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本报记者 何怡璇 常亚金 文 / 图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高铁 黄河 兰州 西北 西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