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晚报 11小时前
甘肃发布“好房子”规划导则: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勾勒高品质居住新图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甘肃省 " 好房子 " 规划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出台,围绕住区环境、内外交通、配套设施、智慧服务等核心维度,构建起全省 " 好房子 " 规划指标引导体系。这一举措不仅响应了党的二十大 "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的要求,更精准对接甘肃群众从 " 有房住 " 向 " 住好房 " 的需求转变,为全省新建住宅划定了 " 健康、安全、绿色、智慧 " 的品质底线。

《导则》适用范围覆盖甘肃省各市(州)、县(区、市)好房子规划工作,扩建、改建住宅项目可参照执行,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精细化规划引导,让住宅在全寿命期内实现 " 健康舒适、安全耐久、绿色低碳、智慧便捷、服务周全 ",最终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居住目标。

中海 · 天空之镜项目配套实景图

选址优先安全集约

空间设计告别 " 水泥森林 "

选址环节,《导则》明确规定住宅不得选在滑坡、泥石流、山洪、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威胁地段,需与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保持安全距离,且必须完成灾害风险评估。同时,选址区域应具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多样便捷的出行方式。优先选择城市已开发区及邻近区域,提倡旧区改造与低效用地再利用,既保障居住安全,又推动土地集约利用。

空间布局上,摒弃 " 行列式 " 单调布局,要求注重轴线关系与空间的适度围合,合理布局组团空间和集中绿地,营造疏密有致、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针对不同高度住宅设置单元宽度限制:18-36 米高住宅单一方向宽度不超 4 个单元,36-60 米高住宅宜为 2-3 个单元,60 米以上住宅不超 2 个单元,同时确保建筑日照满足国家规范,提升居住舒适度。

斌鑫 · 云颂项目配套实景图

优化交通与停车

解决居民 " 出行难、停车烦 "

外部交通方面,住区主要出口需实现公交站点 500 米内步行可达,条件允许时 3 公里内打造骑行系统,同时设置网约车、外卖车等社会服务车辆临时停车区,减少交通流线冲突。内部交通推行 " 人车分流 ",主入口设无障碍通道,至少规划 1 条完整人行归家路线,主要人行道宽度不小于 2.5 米。

停车设施配置上,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不低于 1.1 辆 / 户,地面车位仅供访客且占比不超总车位 10%,室内车位尺寸不小于 2.5m×5.5m;100% 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20% 直接建设充电桩;非机动车停车区优先设在小区出入口附近或小区环道外侧,地面车位占比达 50%,同步配置充电设施与车棚,破解居民 " 充电难、停车乱 " 问题。

斌鑫 · 云颂项目配套实景图

建三级生活圈

全龄段需求 " 就近满足 "

《导则》提出构建 " 十五分钟、十分钟、五分钟 " 三级生活圈,精准匹配不同需求: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建全民健身中心、社区托管服务设施、共享学堂、共享图书室等;十分钟生活圈配建小学和不小于 350㎡的社区养老服务站;五分钟生活圈设幼儿园、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小超市或便利店,以及 800㎡以上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等。

同时,住区内设置快递箱(柜)或预留安装条件,配建智能末端配送设施(智能快件箱)服务用房,格口数量为社区日均投递量的 1-1.3 倍,新建住区应建设不小于 15㎡的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

针对 " 一老一小 " 重点群体,《导则》提出专项设计:老年人活动场地需满足无障碍要求,配备低强度、全身性健身器材,以及急救设施与智能照明;儿童活动场地进行分龄化设计,选用零甲醛、防滑防撞材料,且远离住户卧室和起居室。此外,住区可配备宠物活动场地,设置宠物运动场、宠物饮水器、宠物卫生设施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间距不超过 70 米,全方位覆盖生活需求。

斌鑫 · 云颂项目效果图

绿色与智慧同步

住区更环保更便捷

绿色建设上,住区绿地率不低于 30%,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利用建筑、道路、绿地吸纳雨水防内涝,室外停车场优先采用生态林荫式设计,开放水体、下凹式绿地等区域需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标识。住宅需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要求,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结合当地条件实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利用。

智慧住区建设方面,楼栋人行区域安装高空抛物监测设施,电梯具备智能呼梯功能,视频监控系统可实时识别消防通道堵塞、电瓶车进楼等异常情况;全装修交付住宅宜配置智能家居系统,实现灯光、家电、安防等一体化控制;新建住宅需预留城市 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数据接口,上传建筑能耗与设备运行数据,助力智慧城市协同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导则》还结合甘肃地域特色,将全省划分为河西走廊、兰白都市圈、陇中陇东、陇南山地、甘南高原五大风貌区,提出差异化建筑指引。如兰白都市圈鼓励发展立体生态住宅,陇南山地突出 " 依山傍水 " 带状布局,甘南高原探索低密度特色住宅,让 " 好房子 " 既符合品质标准,又彰显地方文化底蕴。

此次《导则》的出台,标志着甘肃住宅建设正式进入 " 品质提升 " 新阶段。各地将结合地方实际探索实践,及时总结经验优化完善,未来甘肃群众不仅能 " 住有所居 ",更能享受到 " 住有宜居 " 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申琪

来源:兰州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甘肃 甘肃省 泥石流 充电桩 地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