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专注企业级大模型 AI 应用的人工智能公司——滴普科技已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将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这意味着,港股 18C 新政下首家聚焦企业级大模型及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全栈的专业提供商,即将叩响资本市场大门。
在 AI 领域,投资者的评估体系正从 " 技术领先 " 升级为 " 商业兑现 ",其中企业级市场的规模化落地能力成为核心命题。Palantir 市值的爆发式增长,正是对其顶尖商业化路径的最佳验证。它聚焦大型企业级客户,成功打造了从数据到 AI 的完整业务价值挖掘与创造。这一成功模式在国内能理解并践行的很少,但滴普科技在产品和客户实践是一个成功的标的。
与面向消费者的 C 端 AI 应用不同,B 端市场(尤其大型头部客户)的需求场景距离普通投资者相对遥远,但更具商业延展性与利润空间。滴普科技正是在这一蓝海赛道中,率先建立起技术闭环与商业化验证的中国样本。
一、五年增长五倍的 AI 细分赛道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级大模型应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4 年的 386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2029 年的 2,394 亿元人民币,2024 年到 2029 年的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 44%,意味着这是一个正经历爆发式增长的新兴 AI 赛道。
而在这个尚处早期但快速集中的市场中,滴普科技则迅速崛起为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市场的领先企业。2024 年,滴普科技的收入已达到 2.43 亿元人民币,并保持持续高增长态势,最新招股书披露显示,2025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118.4% 至 1.32 亿元人民币。按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其是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前五的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时代发展的红利,为滴普科技近期的良好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其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关键仍在于独特定位与显著竞争优势。
首先,滴普科技相较于其他竞争者,在数据治理方面具备雄厚的技术储备与实践经验积累。
众所周知,AI 模型的训练、调优和推理均依赖于数据质量。相对于通用场景,垂直场景的落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私有化数据的深度利用。可以说,当前提升落地于垂直场景的大模型能力的关键,并不在于单纯地无限增加参数量级,而在于如何将私有化数据资产转化为模型燃料。
滴普科技是中国首批构建 AI-Ready 数据融合平台的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在数据智能技术方面有良好造诣。公司能够高效地治理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等多模态数据,从而构建高质量知识库和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此外,通过将企业的多模态数据实现多维治理,从而打造企业的业务上下文,建立数据与业务运营之间语言逻辑,改变了从原来看 BI 报表做业务决策的逻辑转变为面向业务岗位的自主运营分析和模型多维度深挖掘的运营决策能力。
其次,区别于通用大模型公司,滴普科技选择了深耕垂直行业、与头部客户共建共创的路线——这与 Palantir 在政府与工业领域的 " 项目制渗透 " 路径极为相似。滴普科技具备强大的行业实践知识(Know-how)与大模型工程能力——公司通过与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垂直行业的头部企业合作,同时滴普科技深度参与客户服务,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对特定业务场景的深刻理解。
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企业的特定需求,还提升了解决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例如,滴普科技在消费零售、制造、医疗、交通等行业的解决方案,不仅涵盖了基础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还提供了针对行业特定需求的深度决策支持,如智能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效率与效果提升等。
在数据治理能力与行业实践(Know-how)能力的基础上,滴普科技打造了 "FastData Foil 数据融合平台 +Deepexi 企业级大模型平台 " 的技术体系,构建了数据治理到模型工程再到智能决策的闭环生态。
这一体系与 Palantir 的 Foundry 平台逻辑高度相似——以数据治理为起点,以场景化智能决策为落点。具体来看,FastData Foil 数据融合平台集湖仓一体、流批一体、统一治理等功能于一身,能够高效处理海量实时多模态数据,为训练企业专属大模型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而 Deepexi 企业级大模型平台通过监督微调(SFT)及强化学习(RL),让基础模型结合行业数据,形成了具备高度理解领域知识(极大降低幻觉)及推理决策能力的通用运营决策大模型,目前平台涵盖的 Deepexi 企业大模型已通过网信办深度合成算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双重监管备案。这些技术基础设施不仅能够高效处理和分析企业私有数据,还能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本地定制化开发企业专属大模型,并基于真实企业在场景需求,为企业提供可扩展的行业特定企业级大模型 AI 应用解决方案,构建了端到端的技术服务闭环。
二、收入年复合增速达 55.5%
投资者们或许早已经注意到,AI 产业的关注焦点已从技术探讨转入价值验证阶段。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虽然难以精准评估技术壁垒,但可通过客户选择与财务指标透视企业真实价值。
而滴普科技的招股说明书,也为市场提供了具备参照价值的评估样本。
在客户拓展方面,滴普科技凭借其高质量的企业级大模型 AI 应用解决方案,成功吸引了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实现了在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多个垂直行业的规模商业化落地。此外,在过去三年中,公司的客户基础持续增长,累计服务的客户数量由 2022 年的 129 名增加至 2024 年的 245 名。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达 283 名,复购客户达 94 名,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滴普科技高度的客户黏性及客户满意度,有力印证了其解决方案的持续价值创造能力。
而商业势能正在直接转化为财务动能。资料显示,滴普科技的收入从 2022 年的 1.00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2.43 亿元,年复合增速达 55.5%。其中,FastAGI 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于 2023 年 11 月才上市,但已于次月产生收入,并于 2024 年高速成长,收入达到 9,039.6 万元,即将突破亿元大关。该业务的收入占比也从 2023 年的 5.1% 跃升至 2024 年的 37.2%,并且于 2025 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 55.3%。不难看出,滴普科技的第二增长曲线已然成型,有望持续驱动业绩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 2024 年账面亏仍有亏损,但剔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及股份支付等非现金因素后,经调整净亏损率从 2022 年的 222.9% 大幅收窄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39.5%。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FRS)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因其附带的赎回权或转股权,被归类为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 "。这意味着其公允价值变动需计入当期损益,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反映的是公司整体估值的波动。当市场预期提升、公司估值上涨时,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会同步上升,会计处理上表现为负债增加和当期亏损扩大。这种现象在赴港上市的企业中十分常见。
简而言之,估值越高,账面的亏损越多。这种 " 估值溢价转化为会计亏损 " 的特殊现象,恰是高速成长科技企业的典型特征,而非经营基本面恶化的信号。
当前,Palantir 在美股市场成为 " 企业 AI 商业化样本 ",但在港股市场当前格局中,兼具全栈技术闭环能力与多行业商业化实证的企业级 AI 服务商尚属稀缺。滴普科技既拥有技术护城河,又在制造和消费零售、医疗等领域沉淀出可复制的商业范式,有望成为兼具技术深度与商业可复制性的 " 中国版的Palantir"。
待公司成功完成港股上市,将为未来发展囤足 " 子弹 ",有望开启技术迭代与行业渗透的加速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