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4 日晚,皇庭国际(000056.SZ)发布公告称,经公司审慎研究,同意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事项,正式宣告公司为期三年的自救计划失败。
尽管公司声称未能就本次交易的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但真正导致重组终止的直接原因是公司两大核心资产重庆皇庭广场和深圳皇庭广场已被司法裁定以物抵债。尤其是贡献公司过半营收的深圳皇庭广场,其被以 30.53 亿元的价格抵偿债务。
眼下,皇庭国际核心资产被拍卖抵债以后,其净资产直接从正转负,未来生存空间极为狭窄,退市风险高悬。
三十亿贷款引爆连环雷
皇庭国际落得今日这般境地,始于九年前的一笔融资。
2016 年 3 月,皇庭国际旗下融发投资以深圳皇庭广场及其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向中信信托融资 30 亿元,期限五年。2021 年 3 月贷款到期时,余额仍达 27.5 亿元。但受房地产金融政策收紧影响,贷款未能续期,融发投资违约,中信信托随即提起诉讼。
为化解债务危机,2022 年 2 月,皇庭国际启动债务重组与资产出售计划,拟出售融发投资及重庆皇庭广场运营公司不少于 51% 股权。同年 11 月,连云港丰翰益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 " 白衣骑士 " 身份出现,与皇庭国际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支付 1000 万元意向金。双方原计划通过 " 合伙企业清偿债务、债权置换股权 " 的方式推进重组。
但遗憾的是,尽管双方积极走访接洽各银行债权人,商谈债务和解方案细节,但由于债务重组涉及的相关方和须协调解决的事项较多,始终未能就债务重组合作的具体细节达成可落地实施的一致意见方案。
最终,随着债权人申请对核心资产进行司法拍卖,这场救援行动无疾而终。2025 年 9 月,深圳皇庭广场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以 30.53 亿元起拍,虽吸引超 4.7 万人围观,但仅 1 人报名,最终流拍。法院随后裁定以起拍价抵偿债务,该价格仅为评估值 57.498 亿元的 53 折。
" 压舱石 " 失守,皇庭国际的经营根基也被连根拔起。2024 年,深圳皇庭广场贡献收入 3.69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 56.03%;其账面价值占总资产的 71.57%。
净资产由正转负退市风险高悬
公开资料显示,皇庭国际主营业务是商业管理业务、物业管理业务、功率半导体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商业运营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功率半导体、融资租赁服务及其他。
深圳皇庭广场经营权的丧失,不仅切断了公司最主要的现金流来源,也彻底击穿了财务底线。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皇庭国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 1.72 亿元。而深圳皇庭广场抵债后,公司净资产将直接降至约 -19.21 亿元。这意味着皇庭国际的净资产将从正转负,公司未来存在可能触发《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9.3.1 的财务类强制退市的风险警示情形。
事实上,皇庭国际的业绩早已承压。2020 年至 2024 年,该公司连亏 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2 亿元、-11.57 亿元、-12.30 亿元、-11.27 亿元、-6.4 亿元,总亏损额超 44 亿元。2025 年上半年,皇庭国际实现营收 2.9 亿元,同比减少 18.48%;归母净利润 -1.85 亿元,同比减少 24.62%。
皇庭国际在公告中解释,终止重组的原因是与各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共识,且重庆、深圳两大皇庭广场已被司法裁定以物抵债。
事实上,皇庭国际早在 2022 年就曾尝试出售资产。2022 年 3 月 18 日,公司委托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对外发布《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 100% 股权转让意向征集公告》,参考价格为 74.93 亿元,但未征集到有效购买意愿。
五天后,公司二次委托联交所,参考价格调整为 56.20 亿元,仍未征集到有效购买意愿。同期,重庆皇庭广场运营主体股权(参考价 7.65 亿元)同样未能找到买家。这些尝试的失败,已经预示着皇庭国际资产重组面临严峻挑战。
皇庭国际在公告中承诺,自披露本公告之日起 1 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有序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在适当的时机与条件下积极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努力提升公司质量和价值,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合法权益。但鉴于公司主要资产已被处置,连续多年亏损的现状,以及净资产为负的财务困境,皇庭国际的未来发展面临极大不确定性。
皇庭国际能否在资不抵债的泥潭中找到一线生机,尚属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核心资产已失、连续亏损不止、净资产为负的多重困境下,留给皇庭国际改善经营状态的时间不多了。(文|公司观察,作者|周健,编辑|曹晟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