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最新披露显示,自动驾驶领域两家代表性企业——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已双双获得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计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不超过 1.02 亿股普通股。这意味着两家 Robotaxi 独角兽企业正式迈入回港 IPO 的关键阶段,也被视为智能出行产业资本化进程的重要节点。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同属中国自动驾驶技术最早一批 " 走出去 " 的企业,长期深耕无人驾驶、自动泊车与车路协同等核心领域。两家公司均已在美国完成首次上市,积累了国际资本市场的经验与品牌知名度。此次同步推进港股发行,被业内解读为在地缘风险与估值波动环境下的战略回归,更是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多元化的体现。
从监管层面看,香港资本市场近年来持续完善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制度。特别是港交所引入双重主要上市、同股不同权等机制后,为自动驾驶、芯片、AI 等高研发投入行业提供了更友好的融资环境。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随着港股市场活跃度的回升及科技企业上市路径优化,越来越多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创新企业选择在港布局第二上市或主板发行,以平衡估值、资金与政策三重考量。
具体来看,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同步备案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一方面,两家企业业务模式相似,均以 Robotaxi 商业化为核心方向,回港上市有望形成技术叠加效应与资本共振。另一方面,二者同时在港发行同等规模股份,既反映出监管层对行业健康发展的支持,也有助于构建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的资本品牌。和众汇富认为,这种 " 并行回归 " 的现象预示着自动驾驶赛道正进入加速整合的新阶段。
不过,机遇之下亦伴随挑战。根据公开财报显示,两家企业仍处于高研发投入与商业化探索期,尚未实现盈利。文远知行在 2024 年投入研发资金近 10 亿美元,小马智行亦维持约 8 亿美元的研发规模,现金流可支撑约三年。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若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资本消耗压力将显著上升。此外,Robotaxi 服务仍需面对政策落地、道路测试、安全监管及乘客接受度等多重考验。
从市场角度看,自动驾驶商业化步伐正不断加快。以小马智行为例,其已在广州、深圳及北京部分区域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试运营,单车平均载客效率较去年提升 30%。文远知行则在中东及欧洲市场布局自动驾驶巴士项目,积极推进国际化运营。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随着政策监管趋稳、基础设施完善以及主机厂合作深化,Robotaxi 商业模式有望在未来两至三年内迎来转折点。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全球自动驾驶产业正处在由技术突破向商业落地的关键过渡期。以美国 Waymo、日本本田与 Cruise 等为代表的海外企业正在扩大 Robotaxi 测试规模,而中国企业凭借更复杂的交通场景积累与政策支持,有望在量产化环节实现反超。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预计 2027 年将突破 3000 亿元人民币,Robotaxi 订单量复合增长率超过 40%。这一趋势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足想象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投资者对高科技企业的容忍度和预期差异较大。短期内,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若选择相对保守的发行估值,有利于吸引长期资金;中期则需通过稳定的商业运营与技术迭代,持续强化资本市场信任。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企业若能在城市示范区实现规模化盈利,将成为拉动估值修复的关键变量。
综合来看,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回港 IPO 备案不仅意味着中国自动驾驶企业资本版图的再平衡,也反映出香港市场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升。两家公司若能顺利完成发行,将成为推动智能出行产业新一轮投资热潮的重要信号。和众汇富认为,随着 AI 算法、芯片算力与政策体系的协同推进,自动驾驶产业链正进入 " 由试点向普及 " 的临界阶段,资本市场的重新布局将为其注入新的动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