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楼市这么多年,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短短四五年,北京楼市的开发商只剩央国企撑场了。
是啊,除了龙湖、懋源、融创等少数民企还有在售项目,往日的民企如旭辉、鸿坤、世茂等基本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国央企(中海、保利、华润、招商、建发)、中建系(如中建智地、中建玖合、中建壹品)和北京本地国资系(如海开、兴创、北京城建)的崛起。
纵观北京、深圳、上海三大一线城市,我可以说,真的只有北京楼市的开发商如此纯粹。
比如下图是深圳 9 月销售排行榜,可以看到鸿荣源、京基、宏发、信义、中洲、卓越等民企,占据了深圳楼市半壁江山。

那么上海呢?上海更不用说,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楼市体量几乎等同于北京 + 深圳,因此大的央企国企,比如保利、金茂、招商等等,上海有;
活跃的民营房企,如融创、嘉里建设、大华等,也是异常剽悍,上海壹号院、大华静安年华等作品,煊赫上海滩。
特别是今年,上海居然还出现了很多民营新面孔。

▲今年 1-9 月,上海土拍有多个民企或外企参与,这跟北京楼市往往由国央企 " 争抢 " 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些民企新面孔中,有做钢结构建筑设计、研发、制造、施工一体化业务的长江精工,很多国家级大型公共建筑,比如国家体育场 " 鸟巢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及沙特国王塔等标志性大工程,都是长江精工承建;
还有消费科技公司新易腾,这是一家智能终端产品服务商,与华为、苹果等国际品牌都有深度合作,由于手里资金充裕,它选择与浙江本土民营房企宇诚集团合作进军上海楼市;
还有前段时间拿下 20 万每平米地王的祺祥旺宇,它的母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车身冲压件模具制造商之一的屹丰集团,迄今为止已在全国 12 个城市建有 18 个制造工厂。想想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有多火,就知道祺祥旺宇这家民企有多豪。
还有来自内蒙的 " 煤老板 " 伊泰集团,这家总资产近千亿的民企早已进军上海楼市,今年上半年接手了原来恒大的北外滩江景地块;来自新加坡的星狮、庆隆,与国贸、金茂等央国企合作,给上海带来了全新的国际化视野 ......
如果说,北京缺少民企,主要是民企抵御不了地产行业周期长、投资大的高压,只能选择及时退场——那情有可原。
只是,为什么单单是北京?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要从土拍溢价率来寻找原因。
为什么?土拍溢价代表着房企争地的热烈程度,土拍溢价越高,房企拿地热情越高。反之亦然。
对于民企来说,保证资金安全、追逐利润才是根本,所以民营房企往往只会去拿大家都看好的地,所以土拍溢价率低的城市,很少有民企。
比如近几年流行的托底,我只见到地方城投和国央企托底的,从来没见过民企托底——明知需要托底的地,风险大、利润低,民企怎么拿?
所以想通了这个道理,看看下面的这张表,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北京作为一个一线城市,土拍溢价率居然比不上重庆、济南,更远低于上海、成都、杭州、苏州、深圳了。
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很多城市的内情和细节。比如杭州地卖的最多,溢价率最高,为什么?
因为杭州是中国唯一放开限价后,部分新房房价还在涨的城市,在这种环境下,开发商能赚钱,买房人也能赚钱,所以杭州的地卖的最多,所以杭州的民营房企(滨江、兴耀、金帝、建杭、江山万里等)都很活跃。

▲杭州放开限价后,涨幅最大的是钱江世纪城板块,板块内奥映鸣翠平均售价在 8.7 万元 / 平方米,而此前,该板块的限价为 47000 元 / 平方米,价格涨幅达到 85.06%。如此大的涨幅,房源却均售罄,可见开发商和购房者对杭州的购买力非常有信心。
再比如上海,虽然上海上半年卖的地比北京多了一倍(无论面积还是宗数),但上海卖地总价却比北京低,这说明上海的土地单价很低——不要以为土拍单价低就以为宗地位置不好,事实上据相关统计,上海今年上半年出让的宗地,有三分之一位于内环线。
我们知道,北京近一年出让的土地,也是越来越趋近城市核心区了,比如海淀的朱房村、功德寺双子星,朝阳的太阳宫地块,通州的运河地块——但是这么多核心地块,北京土拍的溢价率却很低,说明土拍的初始定价是比较高的。
上海则明显相反。上海上半年有三分之一卖的是内环线,近两年甚至还有数十个 2000 万的日光盘,这些项目的位置也都是核心区。但上海土拍的溢价率高、整体平均单价低,我们不难推定,上海土拍初始定价是比较低的,让了部分利润给开发商去争抢,这才有了土拍的高溢价。
由此,北京虽然卖地总数不多,但溢价率在几个一二线城市里是最低的,说明土拍起始价就贵,给开发商留的利润空间很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哪些民企愿意飞蛾扑火呢?
坦白说,土拍起始价的定价,对楼市有重大影响。
比如开发商拿了高价土地,为了不亏本和后续顺销,首开通常会定一个超出市场预期的价格。但在当下的弱市环境里,高价开盘往往会高开低走,进而让购房人更加确认楼市弱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对此我想起曾经的指导价。2023 年,丰台西四环郭公庄双子星土拍,两宗宅地期房销售指导价居然高达 9.2 万 /㎡,且允许浮动 8%,即最高为 99360 元 /。这个价格很明显不是为了帮助开发商卖房,而是为了卖地而设的。
由此,这么高的指导价,也只有财力雄厚的大央企敢接了。
事实上,不只是 XX,还有很多城市,仍存在 " 高土拍楼面价支撑楼市 " 的牛市思维。
在这个思维下,土拍起始价是很难降的,降也是三五千五六千的降,在当下一日千里的大环境下,这点降幅可谓微不足道。
对此,我有个粉丝总结说,现在很多城市的行为非常迷惑:
①通过勾地、城投卖地,非市场方式高位托底和增加供应量;
②市场下行期间,调整控规政策,导致原有资产价值下滑;
③原有的拿地承诺迟迟无法兑现,优先兑现新地块配套;
面对这种情况,赚钱为先的民企,自然只能提桶跑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