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闻网 昨天
乘客遗失物折射社会时代变迁,也映照出一座城市最真实的品格与温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博物馆地铁站的站厅里,

有一个特殊的展示柜,

里面的 " 展品 " 包括各类衣物、

水杯、背包、电子产品等物品,

并且经常更新

——这些都是车站工作人员

在乘客来去匆匆间拾到的遗失物品。

记者从哈尔滨地铁集团了解到,自地铁 1 号线开通运营至今年 3 月,全线 78 座车站共拾获遗失物品超过两万件(不包括即时能找到失主的物品),现金四十余万元。随着车站数量与客流不断增长,乘客遗失的物品种类也日益丰富,它们不仅折射出社会变迁与时代前行的印记,也成为哈尔滨城市经济、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微缩图景。

这些被细心保管的物件,不仅是失物,更是哈尔滨这座城市有爱、有品、有温度的见证。每一次归还,都是一次温暖的相遇;每一件被妥善照看的物品,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善意与关怀。在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里,哈尔滨始终以细腻的关怀与从容的品格,默默守护每一位过客的行程,让城市不仅有风景的壮美,更有人情的温度。

失物时代画像:

" 以前丢钱包和现金,现在丢证件、手机 "

" 这只是我们近半年捡到的遗失物品的一部分。" 在地铁博物馆车站遗失物品展示处前,地铁 1 号线区域站长塔贵龙告诉记者,地铁客流不断增长,博物馆站作为 1 号线和 2 号线的换乘车站,节假日日客流几十万人次,匆忙中不少人会把个人物品遗落在车站。该车站在 2024 年 4 月份设立了这个展示处,并根据捡拾到物品的频率,不断更新。

记者看到,不大的玻璃展示柜里,每一件物品都被细心地贴上了号码,号码与车站内的遗失物品台账相对应,台账里记载着每一件物品是什么时间、在什么车站被捡到。哈尔滨地铁会将乘客遗失物品的信息,及时在车站公告栏或揭示板上发布,方便失主前来认领,信息的公示留存期为十五天。

" 大约从 2020 年起,车站里就很少捡到乘客遗失的现金了,除了一些老年人和游客还会随身携带少量现金。现在捡到最多的,是各类衣物和证件等物品。" 塔贵龙介绍,过去人们习惯使用钱包,里面除了现金,通常还有身份证、银行卡、名片等身份信息明确的证件,联系失主相对容易。而现在,除了手机能较快地找到失主外,其他没有个人信息的物品,只能等待失主主动寻回。失主需准确描述物品特征,经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无误后,方可领回。

文旅热缩影:

景区车站走一圈就能拾到手套,

工作人员将游客遗失毛绒帽子寄回家

作为哈尔滨地铁线网中的 " 旅游线路 ",2 号线车站内来自游客的遗失物品相对较多,尤其在冰雪季,帽子、手套、围巾成了最常被遗忘的 " 热门单品 "。2 号线站长顾旖旎介绍,中央大街站外地游客集中,遗失物品现象尤为常见。冬季车厢座椅开启加热功能后,游客常随手摘下帽子、手套,下车时便容易遗忘。" 在站里走一圈,大概率会捡到一只手套。" 她笑言。

本地市民冬季习惯直接戴上羽绒服自带的帽子,而南方游客则格外钟情于那些毛绒绒的可爱帽饰。这份喜爱,有时甚至成了一份旅途中的牵挂。在 1、2 号线换乘的博物馆站,曾发生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位已在机场准备登机返程的南方姑娘,突然发现自己心爱的帽子遗落在车站。工作人员根据她的描述,很快找到了那顶带围脖的粉色帽子。尽管回到南方可能已无处佩戴,姑娘仍不舍这份来自冰雪童话世界的纪念,于是工作人员帮她将帽子邮寄回家。

记者在中央大街站、人民广场站看到,出入口墙面设有近期失物招领提示板,遗失物品多集中于中央大街、尚志大街、人民广场及江北大学城等站。其中,紧邻热门景区的中央大街站拾获物品最多,包括身份证、水杯、电子产品等。

据顾旖旎介绍,这些站点之所以成为失物 " 高发区 ",与其位置和功能密不可分:中央大街站与尚志大街站毗邻中央大街景区与道里菜市场,人民广场站是 2、3 号线的换乘枢纽,客流量大;而江北大学城站作为线路终点,保洁与站务人员常在清空车厢时发现被遗忘的物品。

新城活力印记:

年轻聚居区,小物件述说都市新生活

地铁 3 号线被誉为 " 穿梭于居民区的地铁 ",与旅游属性鲜明的 2 号线不同,乘客遗失物品的情况更为 " 均匀 " 地分散在沿线各站。

近日,记者在 3 号线车站的失物招领栏中看到,待认领的物品包括衣物、包袋、证件和电子产品等,涉及凯盛源广场站、哈西大街站、征仪路站等十余个站点,折射出沿线居民日常生活的丰富图景。

作为一条深入居住区内部的线路,3 号线不仅服务众多老社区,也串联起如哈西这样迅速崛起的新兴板块。近年来,随着大量新建住宅与商业综合体落地,哈西已成为年轻一代安居乐业的活力区域。

坐落于哈西核心地带的凯盛源广场站,周边环绕着哈西万达、西城红场、金爵万象等大型商业中心,是年轻人休闲购物的热门目的地。据站长关艳介绍,该站平日客流量约四万人次,周末更可突破六万。从车站拾获的失物中,时常出现的盲盒、文创包挂等小物件,也悄然印证着这片区域的青春气息与生活温度。

有爱城市的温度:

三分钟找到学生书包、老人四万多现金当天归还

" 我家孩子的书包落在往哈东站方向的车厢里了,回家还要写作业,非常着急!" 今年 9 月 25 日晚 7 时 08 分,一位家长焦急地将电话打到了地铁 1 号线博物馆站。一场找书包的 " 紧急行动 " 就此展开。

博物馆站工作人员迅速将失物信息发布至线路工作群。" 车厢里没有。" 几个相关车站几乎同时反馈。就在这时,学府路站传来消息:在站台座椅上发现一个粉色书包,孩子姓名与家长所述一致。原来,是家长记错了遗失的位置。

从接到求助到找到书包,1 号线仅用了三分钟。工作人员随即通知家长前往学府路站认领。家长连声道谢,坦言书包虽不值钱," 但孩子的课业耽误不起,没想到地铁找东西这么快!"

在哈尔滨地铁,这类温暖的寻物故事并不少见。2 号线中央大街站的工作人员至今仍记得,几年前曾为一对老夫妻找回装有四万多元现金和房产证的包裹。

那是一个晚上,晚高峰已过,老夫妻抵达 2 号线终点气象台站时,才发现随身包裹不见了。他们本要带着这笔钱和证件去香坊的儿子家。情急之下,他们联系了公安和地铁车站。在全线协力的寻找中,中央大街站工作人员在无障碍卫生间里发现了遗落的包裹。经老人与公安人员共同确认,物品完好无缺——原来他们曾在中央大街站如厕,离开时竟将包裹忘在了那里。

一个书包、一件玩具,对孩子而言是整个世界;一笔积蓄,对老人来说是天大的事。在哈尔滨地铁,每一次寻回与归还,都不只是物品的传递,更是城市温度的流淌。它无声,却暖入人心;它平常,却拉近彼此。

物品找寻指南:

地铁里四个地方容易遗失物品

" 站台座椅、车厢座位、安检处和卫生间,是乘客最容易遗失物品的四个地方。" 一位地铁站工作人员介绍。在卫生间,常有乘客洗手时将手表摘下放在洗手池边,离开时忘记带走;也有乘客如厕时使用手机,将其遗落在厕位内的置物架上。

地铁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客难免不慎遗落物品。哈尔滨地铁提醒广大乘客,一旦发现物品遗失,可第一时间联系车站工作人员,各站均设有服务电话;也可直接拨打地铁集团统一服务热线:51986000。如一时记不清地铁热线,亦有乘客通过拨打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成功联系到地铁方面并寻回失物。

那么,丢失物品后如何认领?依据地铁拾遗物品认领流程,失主联系服务热线或车站时,工作人员会仔细询问遗失时间、物品名称、具体特征及失主姓名与联系方式。认领人需提供相关特征信息,车站将在所有拾遗物品登记记录中进行比对,如确认相符,即联系失物所在车站进行后续交接。

对于某些特殊类别的遗失物品,地铁方面也作出提示:车站拾获的食品及易腐物品会及时登记在册。这其中,有包装的食品保管时长为 24 小时,超时无人认领将按废弃物处理;无包装食品或易腐品(如肉类、蔬菜等)则保管至当日运营结束,随后按规处理。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董艳春 文 / 摄 / 视频

相关标签

地铁 哈尔滨 博物馆 准确 背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