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瑞财经 曾树佳
正当外界热议京东要 " 造车 " 的时候,京东站出来泼了一盆冷水:不造车。
这番表态,瞬间打散了人们一厢情愿的遐想。
事情的起因是,几天前,京东宣布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推出 " 国民好车 ",新车将于京东双十一期间发布,并由京东独家销售。
在这次合作中,三方都有自身的角色定位,提供整车制造的是广汽,贡献电池技术及换电生态的是宁德时代,而京东只做生态整合者,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
它或许将利用其电商平台积累的海量消费数据,参与产品的定义阶段;而在销售环节,京东 App 将成为这款新车的独家预售平台。
这边刚官宣合作,那边就开始砸重金抢人。
京东已在招聘平台上,发布了汽车相关岗位。
其中,汽车零售事业部算法岗年薪可达 123 万元,汽车后市场商品总监岗位年薪达 114 万,汽车行业采销负责人年薪达 112 万。
而除了抢人之外,京东也迅速设立了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
10 月 16 日,上海瑞迪美贸易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为 10 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徐保乾,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等。
穿透股权可知,上海瑞迪美由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持股 100%。
京东此次 " 造 " 车,相关动作颇为利落,但打法有点似曾相识,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华为。后者虽深度参与造车,也没有亲自下场制造,提供的只是 " 鸿蒙智行 " 体系下的技术等。
与之类似,京东只想做自己擅长的东西,与外界对其 " 爱跨界 " 的人设,有所不同。
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谈到过去时曾说到,最近的五年是京东失落的五年,是走下坡路的五年,没有创新、成长、进步。未来,京东每年都会有一个超级项目。
尽管京东似乎有意识地在加快步伐,但刘强东也曾强调 " 做所有业务只围绕供应链。"
京东汽车的生态链,是围绕车主 " 买-配-养-用-换 " 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这个闭环,刘强东布局了近十年。
十年前的 2015 年,刘强东就通过个人身份,投资了蔚来汽车,开启了对汽车领域的试水。
2018 年,京东上线整车交易平台。2021 年,它成立汽车事业部,并于隔年,将线下汽车服务品牌 " 京车会 " 升级为 " 京东养车 "。
2023 年 6 月,京东零售整合整车、车品、二轮及养车全渠道等业务和团队,成立新的京东汽车事业部,正式独立运营。
京东养车的业务版图逐渐成型,而从此次京东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内容,也可以看出刘强东的真正落点。
据悉,两家企业将联合推进电池消费市场全渠道服务。在电池后市场领域,依托 " 京东养车 " 全国服务网络,开展电池后市场业务合作,为更多用户,提供新能源后市场服务。
从这个层面上看,京东入局造车,醉翁之意不在酒,为的是给京东养车输送炮弹。
毕竟,京东养车正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久前,它还因不正当竞争,赔了一大笔钱。
两年前,在途虎养车上市前夕,京东养车推出 " 震虎价 ",其中包含汽车维修保养商品,包含轮胎、保养、配件、蓄电池等多个品类,且众多产品都是途虎养车平台售卖的同款大牌,但价格更低,甚至直接打 5 折。
但 2024 年初,一直对此事没有太多回应的途虎养车,突然提起诉讼。
途虎养车认为," 震虎价 " 的推出,对其商誉造成影响,因此主张被告在全渠道删除 " 震虎价 " 相关表述。
今年 7 月 21 日,该案件迎来终审判决,途虎养车胜诉。京东养车因涉不正当竞争,需赔偿途虎养车经济损失 500 万元。
而 9 月初,有媒体报道,京东养车似乎发起了反击,也以 " 不正当竞争 " 为由,起诉了途虎养车,且法院已受理此案。
两者相争,映射出国内汽车后市场这条万亿级赛道上,白热化的竞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强东参与 " 造车 ",进一步打造汽车生态链,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公司:京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