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于 2025 年 8 月下旬至 10 月下旬在北京举办。
本次展演汇聚全国 22 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上海沪剧院经典红色剧目《芦荡火种》成功入选,于 10 月 15 日、16 日登上了中央歌剧院剧场,为首都观众献上了一场跨越时代的红色艺术盛宴。通过 " 沪剧名家 + 青年新秀 " 两大版本的演绎,既复刻了岁月沉淀的艺术精髓,又注入了新时代的创新活力,让 " 芦荡火种 " 在首都舞台上燃起新的光芒。
沪剧《芦荡火种》拥有一条刻满 " 坚守 " 与 " 接力 " 的传承脉络。自 1960 年首演以来,这部讲述地下党员阿庆嫂与新四军联手智斗汉奸刁德一、胡传奎的剧目,便成为沪剧红色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保留了沪剧 " 软糯婉转却藏锋芒 " 的方言唱腔特色,更以紧凑的剧情、鲜明的人物,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同心、隐蔽斗争的历史场景。60 余年间,上海沪剧院始终以 " 梯队传承 " 守护这部经典。从初代演员奠定的人物基调,到沪剧中坚力量演员接过接力棒时对细节的打磨,再到 06 级、13 级青年演员对角色的年轻化诠释,每一代演员的演绎,都是对 " 芦荡精神 " 的一次重新诠释,更是对沪剧艺术根脉的牢牢守护。
此次赴京展演,两大版本的同台呈现,正是这种 " 传承中创新 " 的生动实践。由 74 级与 87 级演员领衔的 " 明星版 ",是对经典的原味复刻与深度挖掘。程臻深耕阿庆嫂角色多年,将 " 地下工作者的智慧 " 藏在每一个细节里。递茶时的从容、与刁德一对话时眼神的明暗交替、面对胡传 奎刁难时语气里的绵里藏针,既保留了角色 " 八面玲珑 " 的外在特质,更透过沪剧特有的唱腔,唱出了她内心对党的忠诚。
而 06 级与 13 级领衔的 " 传承版 ",则让经典与年轻观众实现了隔空对话。洪豆豆饰演的阿庆嫂,少了几分资深版的沉稳,多了几分青年女性的锐气——她在与敌人周旋时,眼神更亮、动作更干脆。
从太湖芦荡到首都舞台,从 1958 年到 2025 年,沪剧《芦荡火种》的每一次演出,都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精神的传承。当沪剧名家的 " 稳 " 遇上青年沪剧人的 " 鲜 ",当传统唱腔撞上现代舞台,《芦荡火种》才能跨越时代,成为永远的红色经典。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