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商业 14小时前
存贷双高引关注,不差钱的东鹏饮料赴港IPO,图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刘振涛

东鹏饮料再次向港股 IPO 发起冲刺!

10 月 9 日,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东鹏饮料再次递交了上市申请书,向港股上市发起冲刺,拟募集资金近 15 亿港元。

此前,东鹏饮料曾于 4 月 3 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但由于满 6 个月而未聆讯,首次递交的申请书在 10 月 3 日失效。没想到,仅仅隔了 6 天时间,公司便火速二次递表。这足见其急待上市和对赴港上市的志在必得。

2021 年,公司实控人林木勤带领东鹏饮料登陆上交所,成为 A 股 " 功能饮料第一股 "。截至 2025 年 10 月 17 日收盘,东鹏饮料总市值超 1500 亿元,林木勤家族财富也超过 500 亿。

2025 年中报显示,东鹏饮料营收达 107.37 亿元,同比增长 36.37%;实现净利润 23.75 亿元,同比增长 37.22%,账上的现金储备(现金 + 可交易金融资产)高达 90 多亿,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 17.40 亿元,造血能力较好。东鹏饮料可以说是 " 现金奶牛 "。

然而,就是这样的 " 现金奶牛 ",账上躺着 90 多亿的资金,却还要伸手向港股投资者募资近 15 亿港元。公司的二次递表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不差钱的东鹏为何执着港股上市?

不差钱冲刺港股 IPO,存贷双高引关注

对于企业谋划 IPO 上市,能想到的最普遍原因就是公司 " 缺钱 ",希望通过上市来募集一笔资金解决燃眉之急,维持公司项目的研发开展。特别是企业赴港上市,大多是为了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股东结构。

而对于东鹏饮料赴港上市,怎么看它都不像缺钱的企业。

2024 年东鹏饮料账上的货币资金 56.53 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 48.97 亿元,合计现金储备超过了 100 亿。2025 年上半年末,虽然现金储备有所下降,但也高达 91.75 亿元。2025 年上半年末,东鹏饮料的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达 17.40 亿元。

从财报数据上来看,东鹏饮料的现金流相当充足。

并且,2025 年中报,东鹏饮料还实施了现金分红,每 10 股派发 25 元,共计分红现金 13 亿元,分红率达 54.74%。

无论是账上的现金流,还是中报的现金分红,都说明了赴港上市的东鹏饮料不差钱。

东鹏饮料赴港上市,除了不差钱引起市场关注外,公司的 " 存贷双高 " 的问题也引发关注。

2024 年末,东鹏饮料账上的短期借款达 65.51 亿元,比 2023 年末增长了 118.69%。2025 年上半年,在东鹏饮料账上躺着 90 亿的现金储备下,公司的短期借款达到 61.28 亿元,虽然较 2024 年末有所下降,但较 2024 年同期增长了 7.68%。

值得注意的是,东鹏饮料在 2025 年 4 月召开的股东大会中,还通过了《关于 2025 年度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公司拟计划以不超过 110 亿元来择机购买理财产品。

10 月 9 日晚间,东鹏饮料发布理财进展公告,委托包括中银理财、厦门国际信托、华夏银行等 7 家金融机构进行理财,金额达 8.935 亿元;10 月 15 日晚间,东鹏饮料再次公告,委托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现金管理 7000 万元。

存贷双高之一,东鹏饮料一手借款,一手大笔理财。据媒体报道,有市场人士分析,这种 " 矛盾 " 的背后可能隐藏着 " 低息借款 + 高息理财 " 的套利模式。

2025 年中报显示,东鹏饮料的借款利率在 1.00% 至 1.95% 之间,利息费用约 5012.99 万元。而公司 2025 年上半年利息收入 9562.03 万元、投资收益 5670.62 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7929.60 万元,合计约 2.32 亿元。

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相比差距较大,如果加上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高出利息支出 1.8 亿多,这或许说明了东鹏饮料的投资理财的收益率要高于借款的利率。

这样的背景情况下,IPO 上市融资成本更低,赴港 IPO 不仅能获得成本更低的资金,理财套利的空间也可能进一步扩大。这或许也是东鹏饮料追求港股 IPO 上市的考量之一。

单一产品依赖度高,

不差钱的东鹏饮料差国际市场

获取低成本的资金而获得高利息的套利回报,或许是东鹏饮料谋划港股上市的考量之一,但这并非是核心。在招股书中,东鹏饮料称," 港股 IPO,进一步提升资本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强化国际品牌形象,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求,推进全球化战略。"

从东鹏饮料招股书中的表述可以看到,东鹏饮料差的不是钱,差的是国际市场。

东鹏饮料的前身是 1994 年成立的深圳市东鹏实业有限公司,公司一度在 1999 年濒临破产。2003 年,时任销售副总林木勤联合 20 余名管理层,以 267 万元的对价完成管理层收购(MBO),把东鹏从国企改制成民营公司。

林木勤拿下公司后,选择 all in 功能饮料,精准卡位 " 平价红牛 " 空档。2009 年,东鹏饮料的产品 " 东鹏特饮 " 维生素功能饮料获国家 " 蓝帽子 " 保健食品批文,开启了销售之路。此后,一句 "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 洗脑广告,让东鹏特饮火遍大江南北。

2021 年,东鹏饮料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当年东鹏饮料的营收 69.78 亿元,净利润为 11.93 亿元。而 2024 年,东鹏饮料的营收超过 150 亿达 158.39 亿元,净利润达 33.27 亿元。

2025 年上半年,东鹏饮料的营收和净利润持续保持着增长,资本市场的总市值也水涨船高,突破 1500 亿元。

东鹏饮料上市后的业绩以及资本市场价值高光表现背后,主要依赖的是公司的大单品——东鹏特饮。

尼尔森 IQ 数据显示,2024 年东鹏特饮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由 2023 年的 43.0% 提升至 47.9%,连续四年成为国内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超越红牛。

2024 年,东鹏饮料的收入达 158.39 亿元,东鹏特饮系列能量饮料的收入为 133.04 亿元,占到了总营收的 84%。

营收依赖大单品东鹏特饮,也让市场开始担忧其未来的增长性。林木勤曾公开表示," 未来三年 , 我们必须培育发展出第二增长曲线 , 我们不能有躺平的心态。"

2024 年,东鹏饮料提出 " 全面实施 1+6 多品类战略 , 其中的 "1" 是核心产品东鹏特饮,"6" 是电解质饮料、咖啡饮料、无糖茶、鸡尾酒、椰汁及大包装饮料六大品类。

不过从 2025 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东鹏特饮系列能量饮料依旧是东鹏饮料的依赖产品。2025 年上半年,东鹏饮料能量饮料收入 83.61 亿元,占到总营收的 77.91%。

值得注意的是,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全球化,进军国际市场也是东鹏饮料发展的战略。早在 2021 年,公司成立香港子公司试水东南亚、北美市场的出口业务。但相较于竞争对手红牛、魔爪等,其全球化步伐明显滞后。

比如,红牛 1987 年在奥地利交易市场上市后,便以 " 区域试点 - 核心市场突破 - 本土化深耕 " 策略,覆盖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东鹏饮料 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仅覆盖越南、马来西亚等 25 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东鹏饮料的海外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东鹏饮料来自国内的收入占比在 99%,剩余的部分的收入主要来自中国香港以及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从收入占比来看,东鹏饮料似乎并未真正走出去。

东鹏饮料对于走出去十分渴望。2022 年 6 月,东鹏饮料公告拟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不过,2024 年 2 月,公告终止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事项。

对于当时谋划瑞士上市,东鹏饮料表示,能量饮料行业的领头羊 " 红牛 Red Bull" 和 " 魔爪 Monster Energy" 均通过国际化提升了品牌竞争力、做大做强品牌。公司也希望能通过境外上市,加快品牌的国际化。

香港市场拥有较强国际化地位,因此港交所上市成为了东鹏饮料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东鹏饮料走向国际市场重要的阵地瞄向东南亚。而东南亚市场恰恰是红牛的大本营。红牛在东南亚有从原料到生产到营销的完整链路,东鹏饮料靠出口产品难以撼动红牛在东南亚的市场地位。

2024 年 12 月,东鹏饮料曾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全资子公司广东东鹏饮料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印尼公司,投资总额不超过 2 亿美元,主要围绕软饮料的生产与贸易开展业务。遗憾的是截至 2025 年上半年末,在印尼的项目还未投产。

招股书提到,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在海外重点市场建立包括仓储在内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以满足这些地区(例如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高速增长需求,并最终实现本地化运营。

由此来看,东鹏饮料还是想 " 撕开 " 东南亚市场,补足自己差的国际市场。

综合来看,尽管东鹏饮料不差钱,还存在 " 存贷双高 " 现象,公司还是要急迫地赴港股上市,不仅能低成本融资来优化股本,还能为自己的国际化之路,争夺东南亚市场找到支点。

东鹏饮料二次冲刺港股 IPO 能否成功?我们将保持关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东鹏 ipo 港股 港交所 a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