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牛钰 实习记者 陈怡皓
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可以做商业 " 侦探 "。人们在搜索引擎输入 " 查关系 "" 查老板 "" 查失信 " 等字眼,排在前列的是天眼查、企查查、爱企查等公众较为熟悉的面孔。如今,这类商业大数据服务商开始奔向资本市场。
10 月上旬,上交所官网显示,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企查查 ")的 IPO(首次公开发行)申请获受理,拟于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担任保荐人。其上市拟募资 15 亿元。
一年前,旗下拥有企业信息查询工具企信宝的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615.SH,下称 " 合合信息 ")已登陆科创板。截至 10 月 17 日收盘,合合信息的总市值为 236.88 亿元,股价为 169.20 元 / 股,与其 2024 年 9 月 26 日的发行价 55.18 元 / 股相比,大涨了 206.63%。2025 年 6 月底,合合信息开启了赴港双重上市的征程。
企查查在招股书中提及,启信宝位居中国商业信息查询 C 端 APP 市场第三名,而企查查处于行业前两名。数据显示,企查查注册用户数量、付费用户数量分别是启信宝的 3 倍和 6 倍。
从企查查的业绩来看,这门生意简直是太赚钱了。
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企查查累计营收为 22.19 亿元,其中净利润合计为 9.38 亿元,其近年的毛利率普遍超过 87%,2025 年上半年的最新毛利率达到了 90.74%;2022 年至 2024 年,其扣非后净利润由 1.62 亿元增至 2.98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35.42%。
数据服务的生意经
企查查的创始人、董事长陈德强是一位 "85" 后程序员,其 2007 年开始先后在苏州的两家科技公司做了 7 年工程师。
2014 年,陈德强与两名合伙人杨京、施阳开始创业,做一个体育场馆租赁项目。但他们在寻找场馆过程中,常常发现找到的 " 老板 " 只不过是中间人。如何找到真正的老板?陈德强等人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查询工具,输入场馆名字就能查到工商信息,结果这个查询工具意外地获得了商人朋友们的青睐。
2014 年 3 月,企查查的前身苏州朗动由马群(陈德强的配偶)、李素芹(杨京的母亲)、施阳 3 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其中,马群认缴了 36% 的出资比例。2014 年 6 月,政策鼓励健全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在企业工商信息公开透明后,一批商业大数据服务类企业开始崛起,企查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企查查的股权结构上市前的股东名单内,多了不少身影,比如险峰投资、君安控股、中信投资等,也有万得信息旗下的投资主体荷花缘。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企查查已经从一个小工具,成长为注册用户超 1.5 万亿人、月活跃用户数超 8000 万人的平台。
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企查查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5.18 亿元、6.18 亿元、7.08 亿元和 3.75 亿元,逐年递增;营业成本分别为 0.66 亿元、0.71 亿元、0.79 亿元和 0.35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2.76%、11.49%、11.19% 和 9.26%,呈小幅下降趋势。
作为商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企查查部分数据是各级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行业协会等依法公示的公开信息。招股书显示,数据服务公司的数据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主要是自动化访问采集,少部分向供应商采购。
除了自动化访问采集,企查查在数据获取方面的成本不高。以 2024 年的财务数据看,其数据服务费约为 1205.22 万元,占总营业成本的 15.20%,低于职工薪酬(31.03%)、云端服务费(25.06%)、折旧摊销费用(16.32%)。
在费用方面,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企查查的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为 2.71 亿元、2.91 亿元、2.91 亿元和 1.55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52.34%、47.06%、41.05% 和 41.40%。2023 年和 2024 年,企查查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均超过了 1 亿元。
在营收方面,企查查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会员类产品、企查查专业版及数据接口服务。其中,会员类产品主要面向个人用户(即 C 端),近三年占企查查收入的比例维持在 85% 左右。
近几年,企查查的会员卖得越来越贵,订单越来越多。企查查 C 端的会员分为 VIP 会员和 SVIP 会员,价格分别为 388 元 / 年和 1500 元 / 年,其中,VIP 会员的年度售价比 2022 年 9 月贵了 28 元,SVIP 会员的价格未变。2024 年,其 VIP 会员和 SVIP 会员的付费订单数分别为 94.1 万单、5.8 万单,与 2022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 9.9 万单、2.2 万单。
面向企业的 B 端产品中,企查查专业版查询终端主账号的价格为 9800 元 / 个 / 年,比 2022 年末涨了 6200 元。目前,企查查的企业合作客户包括 5 大国有银行、12 大股份制商业银行、50 余家证券公司及 200 余家律所。其未披露 B 端客户的数量变化,B 端业务收入呈稳步攀升态势,2022 年至 2024 年,该部分收入分别为 1.06 亿元、1.3 亿元和 1.64 亿元。
数据服务生意赚钱能力如何?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上半年,企查查的毛利率分别为 87.24%、88.51%、88.81% 和 90.74%,与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大致相当。在各项业务中,主营业务毛利主要来自会员类产品、企查查专业版和数据接口服务的销售,在报告期各期,三者实现毛利合计分别占企查查主营业务毛利的 97.71%、98.75%、99.04% 和 98.71%。2025 年上半年,企查查的数据接口服务、会员类产品、企查查专业版的毛利率分别为 90.72%、86.38%、94.07%。
暗藏合规风险
就在企查查 IPO 获受理的前一天,10 月 9 日,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贴出一份罚单。
罚单显示,企查查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罚款 1 万元。时任企查查征信业务部征信业务主管的魏某莉对以上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罚款 300 元。
企查查属于依法办理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非法获取信息、违法提供或出售信息、未经同意采集个人信息等诸多情形都属于违规。
经济观察报联系企查查了解上述处罚事件涉及的具体业务等情况,截至发稿,企查查尚未回复。
10 月 16 日,经济观察报记者试着用企查查平台查询该公司自身的风险,显示有 419 条法律诉讼,150 条开庭公告。其涉及的诉讼纠纷主要分为三类:企业的名誉权纠纷、个人信息保护权纠纷以及媒体的网络传播权纠纷。
在招股书中,企查查表示,公司可能面临核心技术泄露、诉讼、企业征信业务的监管政策变动、个人信息保护和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企查查表示,客观而言难以确保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其将诉讼案件划分为信息本身是否失误的两种情况,对于信息展示有误或更新不及时而相关主体主张更正或影响名誉权的诉讼,其一般达成和解、调解等方式终结,所产生的赔偿义务金额较低。
商业数据平台抓取的 20 份裁判文书明确印证了企查查的说法,企查查仅有 1 桩案件需要赔偿。在该案中,原告方指出,企查查平台显示的一则被执行金额从 "152 万余元 " 显示成 "152 亿元 ",而该错误导致原告错失了商业机会、融资渠道,要求企查查赔偿 1 元并公开致歉。最终法院认为,企查查公司作为经营征信业务的机构,应当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法院支持了原告 1 元赔偿和致歉的诉求。
除了企业,也有付费用户在网络投诉平台吐槽,关于企查查 " 页面诱导消费 "" 擅自自动续费 "" 售后退款难 " 等诸多问题。企查查对大多数投诉进行了回复,但回复内容被隐藏显示。
对于此次拟上市融资,企查查表示,是该公司推动产品升级和业务扩张的战略选择。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围绕着公司的主营业务开展,旨在提升公司 C 端会员类产品和 B 端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接口服务等产品的性能表现;并通过对数据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研发,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技术壁垒,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