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2 日,南海问题骤然升温,铁线礁成为焦点。
菲律宾两艘公务船未经中国允许进入铁线礁附近海域,并与中国海警船发生擦碰。
菲方船只不仅高速冲撞,还在擦碰后继续加速,挑衅行为明显。
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介入,谴责中国所谓 " 危险行动 ",并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任何地点。
与此同时,美日菲三国军舰涌入南海展开联合军演,韩国则抓住时机,向菲律宾推销反舰弹道导弹。
面对复杂问题,中方果断划定军事禁区,释放强硬信号。
菲律宾的挑衅行为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意图。铁线礁位于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菲律宾长期对其主权提出争议。
此次事件中,菲律宾政府迅速炒作 " 受害者论 ",试图通过国际舆论吸引更多关注,并借助外部势力施压中国。
美国的表态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目的。
然而,美国至今未加入该公约,却频繁以此为依据指责他国,其真实意图是将南海问题国际化,既为菲律宾撑腰,又试图削弱中国的国际形象。
铁线礁事件发生之际,美日菲三国军舰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
菲律宾派出其最先进的护卫舰 " 安东尼奥 · 卢纳 " 号,日本则派遣 " 大波 " 号驱逐舰,美国出动 " 辛辛那提 " 濒海战斗舰。三国军舰联合出现,政治意味浓厚。
菲律宾试图展示其所谓 " 现代化海军 ",以证明自己有能力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抗衡,同时向外界传递 " 有盟友 " 的信号。
而美国则通过这次军演强化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提醒所有国家:南海仍是美国战略掌控的重点区域。
不仅如此,美国近年来持续在南海及周边地区部署进攻性武器。
" 堤丰 " 中程导弹系统和 NMESIS 岸舰导弹系统已先后部署在菲律宾和日本。
这些武器射程超过 1500 公里,具备对陆攻击能力,显示出美国试图将菲律宾打造为其前沿阵地的意图。这不仅针对南海,也可能服务于台海问题的战略联动。
在美菲联合军演的背景下,韩国也趁势出手。
据报道,韩华集团正在向菲律宾推销 CTM 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达 160 公里,能精确打击海上舰艇。
这一举动被外媒解读为 " 趁火打劫 ",试图在南海问题升温时谋求自身利益。
如果交易达成,这将是韩国首次向东南亚国家出口反舰弹道导弹。然而,韩国的行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就在 10 月 14 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及其在美的五家子公司采取反制措施,原因是这些企业协助美国对中国造船、物流和海事行业的 301 调查。
韩国在南海博弈中的角色愈发复杂,一方面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另一方面又试图避免与中国关系恶化,这种平衡变得越来越困难。
面对连锁反应,中方迅速采取行动。中国外交部和海警局重申铁线礁等南沙岛礁属于中国领土,菲律宾的挑衅行为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同时,中国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宣布南海部分海域将进行军事训练,禁止驶入。
这一禁区不仅是一次军事演训,更是向外界释放信号: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不可动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