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金融案例大赛今天收官。本次大赛以 " 数字金融创新未来 " 为核心主题,旨在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探索与创新设计,推动数字金融领域的前沿研究,为全国高校青年学子提供一流的数字金融创新展示平台与载体,培养兼具金融素养、技术能力、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 "" 区块链赋能数字金融 "" 数据资产金融价值实现 "" 数字金融赋能普惠金融 " 四个主题方向,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 173 所高校共 445 支团队、1262 人报名参赛,通过初赛与复赛选拔,共有来自全国 21 所高校的 24 支队伍脱颖而出,晋级 10 月 18 日举办的决赛。大赛还首次引入 AI 大模型点评案例," 技术流 " 模式为赛事注入新活力。
最终,中国人民大学的 " 中国联通数据资源的确权与入表:挑战与破局 " 荣获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的 "AI 大模型赋能股权投资知识管理——基于联银创投智能问答平台建设与实践为分析案例 "、西南财经大学的 " 智惠羽翼 · 破局阡陌:网商银行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微新解 "、厦门大学的 " 南钢股份:从铁水奔流到数据觉醒,‘智改数转’释放新质生产力 " 荣获二等奖。
大赛由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指导,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承办,高金智库 - 信也科技联合研究实验室协办。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蒋兴浩代表大赛主办方为颁奖仪式致辞。他表示,此次案例大赛,旨在为全国高校青年学子提供金融科技创新展示平台与交流载体,通过大赛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聚焦数字金融发展。
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史建平表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必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强化交叉融合,将现实问题带入课堂,打造探索性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其发展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优势至关重要。
高金副院长李峰发布并解读了最新报告《金融科技人才求职红宝书 2025》,本红宝书是《全周期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育体系》系列丛书之一,在前两年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金融科技求职工具书。高金智库红宝书课题组结合超 1000 份调研问卷分析与企业深度访谈,将金融科技领域主要岗位划分为十二类,即产品类、研发类、测试类、运维类、运营类、营销类、客服类、风控类、数据分析类、投研类、项目管理类以及技术支持类。
红宝书筛选出九大核心专业类别,解析相关专业与岗位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定向匹配关系。例如,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在研发、测试、运维、技术支持四个方向相关性强。数理金融类相关专业与风控、数据分析、投研、产品等 " 传统金融服务 + 技术 / 数理知识 " 交叉岗位契合度高。传统经管类相关专业与产品、营销、客服、项目管理等岗位关联紧密。红宝书还首创附有章节编号的金融科技相关岗位详情检索表,读者可以快速查询到相关专业的匹配岗位、可考虑岗位的介绍以及入职该岗位所需要的准备事项,包括课程、证书、实习、大赛、简历、面试等。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表示,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金融案例大赛比第一届更精彩:不仅参赛人数更多规模更大,在保留 " 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 " 的基础上,新增了 " 区块链赋能数字金融 "" 数据资产金融价值实现 " 等内容,契合了数字金融应用的新进展,而且案例报告质量更高,大赛科技成分也更浓厚,评审和点评引入 AI 大模型,这既是 AI 的具体运用,也是评审的新方式。他还指出,通过大赛激发青年学生来关注并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数字金融人才队伍和新生力量的成长壮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