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前天
第十届国际肿瘤精准医学大会在津召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天津北方网讯:10 月 17-19 日,第十届国际肿瘤精准医学大会在津召开。本届大会汇聚了 6 位中外院士担纲主讲,以 " 肿瘤治疗 · 精准破局 " 为主题,汇聚了百余位来自全球的顶尖肿瘤学者、临床专家与产业领袖,共同回顾肿瘤精准医学十年发展历程,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疫苗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承办,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协办。作为大会创始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郝希山在回顾十年发展历程时表示,肿瘤精准医学已从最初的理念萌芽,成长为引领肿瘤防治事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精准十年回眸,从理念萌芽到体系成熟

会上,郝希山院士回顾了中国肿瘤精准医学的十年发展之路。" 十年前,我们意识到肿瘤是一种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疾病,必须从基因突变中寻找治疗突破口。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中率先建立基因检测与分子诊断实验室,迈出了精准医学的第一步。" 郝院士进一步阐释," 这十年是肿瘤治疗史上突飞猛进的十年。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问世,到 CAR-T 细胞疗法的突破,再到如今个体化新抗原疫苗的兴起,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十年来,郝希山院士团队始终走在创新前沿。在他的推动下,我国肿瘤精准医学实现了从 " 跟跑 " 到 " 并跑 " 乃至部分 " 领跑 " 的跨越。特别是在实体瘤治疗领域,团队聚焦于肿瘤异质性难题,开创了个体化新抗原疫苗研发体系,为攻克肺癌、肝癌等难治性肿瘤提供了 " 中国方案 "。

核心技术突破,个体化疫苗展现中国速度

在备受关注的肿瘤疫苗领域,我国科研团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本届大会上,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发布的一项关于 " 个体化新抗原疫苗 " 的临床研究进展,引发了广泛关注。该研究由郝希山院士领衔,医院胸部肿瘤科主任尤健与细胞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李晓玲作为共同研究者,深入探索了这一前沿技术在攻克肺癌等实体瘤中的巨大潜力。

"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我们首次基于患者自身的肿瘤突变‘指纹’,为其‘量身定制’疫苗,从而精准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 郝希山院士介绍,该技术路线为我国实体瘤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

李晓玲主任表示,个体化新抗原疫苗技术,是从患者自身的肿瘤组织中,通过基因测序找到这些特异的基因突变,即新抗原,然后为患者专门制备只针对他自身肿瘤的疫苗。

这种 " 一人一方 " 的 " 精准制导 " 疫苗技术实现了三大关键突破,在国际上处于 " 领跑 " 地位:一是自主构建了新抗原预测体系,能从上千个突变中精准筛选出最具杀伤力的 20 至 30 个靶点;二是建立了类器官免疫微环境共培养体系,能在体外提前验证疫苗疗效与安全性;三是创新采用 " 多肽疫苗 " 与 " 树突状细胞(DC)疫苗 " 联用的策略,形成 " 双重激活 ",强力唤醒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攻击肿瘤。

尤健主任从临床角度分享了令人振奋的病例。" 患者双肺多发肿瘤,伴随全身多处转移,其中肩胛骨的转移灶已被严重破坏,疼痛剧烈。" 尤健主任介绍,就是这样一位肿瘤负荷极高的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个体化新抗原疫苗联合其他治疗后,出现了奇迹般的好转。" 治疗约半年后,影像检查显示他全身的转移灶,包括被破坏的肩胛骨已完全修复,肺部的肿瘤也显著缩小。患者体重增加了近 30 斤,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尤健主任表示,这种疫苗属于 " 治疗性疫苗 ",其作用机制犹如为人体免疫系统装上 " 精准导航 "。" 肿瘤很狡猾,会伪装自己,让免疫系统无法识别。我们的疫苗就像给免疫系统提供了‘敌人’的精确照片,让它们能精准识别并发动攻击,这与传统的靶向药和细胞治疗原理不同,是从启动环节解决问题。"

该科研创新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全链条协同创新,打造出科研成果转化的 " 天津模式 "。据了解,团队能将国际通行的 3 个月疫苗制备周期大幅缩短至平均 6 周,得益于医院构建的 " 从临床到实验室再回临床 " 的全链条无缝衔接创新体系。" 从手术室取下的标本,5 分钟内就送到了实验室进行处理。" 尤健主任表示,这种高效的联动模式是保障研究成果快速应用于临床的关键。李晓玲主任也深有感触地指出,这项成果正是 " 科研团队与临床团队在同一个大体系下紧密合作 " 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优势。

国际视野交融,全球专家共绘抗癌新蓝图

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顶尖肿瘤学者,多位外国专家分享了精准医学的最新进展,并对中国在该领域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Otis Brawley 指出,精准医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区分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从而避免过度诊疗。" 通过精准分型,我们认识到多数早期前列腺癌生长缓慢,无需立即手术放疗,这使患者免于不必要的治疗损伤。"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福瑞德 · 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西雅图转化肿瘤研究中心主任 Eric Holland 认为,中国在精准医学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庞大的患者群体和极高的科研热情,使中国有能力构建世界级的肿瘤研究数据库,这对全球抗癌研究都是宝贵资源。"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 Jennifer R. Grandis 则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 特别是在老药新用等研究领域,中国严谨的科研环境为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了理想条件。我们期待与中国同行携手,共同破解肿瘤治疗难题。"

面向未来,精准医学锚定肿瘤防治新目标

站在十年发展的新起点,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与多组学融合、动态监测技术普及以及新型细胞治疗和疫苗技术突破,将成为未来十年的重点方向。

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继辉介绍,医院不仅建立了院士领衔的专职项目制管理团队,由郝希山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整合来自临床医学、基础科研、生物信息等多学科的专家,还构建起 " 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临床应用 " 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天津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形成了从实验室发现到临床应用的完整闭环。特别是在个体化新抗原疫苗项目上,实现了从样本接收到疫苗制备的全流程标准化,并引入三大创新突破——在肿瘤新抗原靶点预测、个性化新抗原疫苗制备以及其在临床应用方案等三个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了项目独特的创新技术路线。

基于深入研判,郝继辉院长认为,未来医院将在肿瘤精准医学方面实现三个维度的突破:首先是 AI 驱动个体化治疗进入新阶段,通过多组学数据整合构建 " 数字化患者 " 模型;其次是动态监测指导的免疫治疗,通过液体活检实现 " 治疗 - 监测 - 调整 " 的闭环管理;第三是新型细胞治疗技术突破,新抗原 DC 疫苗等技术将攻克实体瘤治疗难题。" 我们通过系统性布局,将持续推动肿瘤精准医学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天肿贡献。" 郝继辉院长如是说。(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肺癌 李晓 医学 疫苗 院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