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4小时前
央视报道!贵大科研团队克隆3头“苗寨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消息,日前,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贵州省成功获得首批混合体细胞克隆地方猪。3 头白洗猪仔猪,其中 2 头母猪、1 头公猪。这一成果标志着贵州省已具备独立开展地方猪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能力,为濒危地方猪种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专家展示贵州首批混合体细胞克隆白洗猪

白洗猪又称 " 苗寨猪 ",是贵州省黔东南州独有的地方猪种,主产地为施秉、黄平等县。这一猪种目前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苗寨猪 " 具有粗饲、早熟、肉质好等特点。此次开展核移植的白洗猪体细胞采集自黔东南州施秉县的一头白洗猪公猪和一头母猪的耳朵细胞组织,这些细胞在 -196 ℃液氮中冷冻保存时间超过 2 年。今年 5 月,负责这一项目的贵州大学科研团队将以上两头猪的体细胞解冻复苏后进行混合培养,随机注入去核受体卵母细胞后进行胚胎融合获得 315 个白洗猪克隆胚胎。之后,科研团队通过胚胎移植技术让一头发情受体母猪成功怀孕。9 月 20 日,受体母猪顺利自然分娩 3 头体重分别为 1.54 公斤、1.37 公斤、1.36 公斤的 " 苗寨猪 " 仔猪。

△目前三头新生仔猪健康状况稳定

据了解,贵州省现存白洗猪等 11 个地方猪遗传资源类型,但在现代养猪业快速发展形势下,外来猪种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地方猪种的繁育空间,地方猪的种群规模缩小,有的猪种已处于濒危状态。地方猪面临活体保种成本高、疫情风险大、长期封闭容易导致基因漂移等难题。地方猪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贵州实现本土化研究突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地方猪种源 " 卡脖子 " 难题,为地方畜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撑。贵州省成功克隆 " 苗寨猪 ",推动了当地独特猪种遗传资源的精准保护,构建起濒危地方猪遗传资源 " 活体保种+体细胞冷冻备份+危机时复原 " 的立体化保护体系。

△ 2023 年研究团队在施秉县采集白洗猪耳细胞

△研究人员演示注入去核受体卵母细胞的显微操作过程

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贵大动科院博士生导师陈祥表示,该技术的本土化突破,将加速贵州濒危地方猪种的抢救性保护与复原,缩小与先进省份的种业差距。通过快速扩繁优良种群,还能推动地方猪保种和选育开发利用,更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提升经济价值,同时为传承与地方猪深度绑定的农业文化遗产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新生仔猪健康状况稳定,团队正持续监测其生长发育,为后续技术推广与产业应用积累数据。" 陈祥说。

△贵州大学建设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

来源 贵州教育发布 央视新闻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天眼新闻

编辑 王欣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