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双十一 " 马拉松 ",不过京东、抖音电商等多个电商平台今年比以往动身更快、更早。相比之下,10 月 15 日晚 8 点开启的天猫双 11,不仅依旧固执地保留了预售环节,似乎还显得有些姗姗来迟。
此次天猫双 11 在玩法上,也颇有些耐人寻味的地方。据了解,除了不再强调跨店满减,今年天猫双 11 在官方立减 85 折的基础上,还将叠加 9 折消费券、行业品类券、购物金等多重折扣。例如淘宝直播将狂撒 30 亿红包、每人每天可领超 2000 元,并且李佳琦直播间将首次发放 9 折无门槛券,人人可领、且最高额度 100 元,该券能与平台其他优惠叠加使用。
能够成为平台大促核心玩法的载体,李佳琦的含金量显然又再一次被验证。随着辛巴在今年早些时候隐退,昔日的 " 四大带货天王 " 也仅剩其仍活跃在直播间中。
但就在这份 " 独宠 " 的背后,似乎是淘宝直播缺乏新生力量的窘迫。更何况同样是许久没有新的头部主播出现,抖音电商似乎却并不急于拉拢 " 旧人 "。
不过淘宝直播并不打算就此 " 躺平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双 11 前夕,李诞、熊黛林、包文婧、谈莉娜、伍嘉成等多位明星达人陆续开始在淘宝开播。而这批明星达人又都与小红书颇有渊源,例如李诞就曾在小红书红极一时,熊黛林和包文婧也曾小红书试水直播。
由此不难推测,淘宝直播或许是想要截胡小红书这个电商行业的新星,并且此举大概也正中这些明星达人的下怀。
毕竟数据滑落,如今已是摆在面前的难题。以曾经在小红书斩获 " 一哥 " 称号的李诞为例,今年 9 月他在小红书的 2 场带货直播,场均销售额为 28 万元,场均观看人次为 34 万,较去年单场 260 万元的 GMV 峰值已经大幅缩水。
更为重要的,这或许是小红书所采取的流量普惠模式所致。此前在 2024 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小红书副总裁许磊就曾表示,小红书作为 "3 亿人的生活百科全书 ",基于个性化推荐算法,将超一半流量曝光分给千粉以下用户。并且克劳锐指数研究院的相关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其中显示 2024 年 100 万 -300 万之间粉丝量的腰部 KOL,在抖音、快手、微博平台占比均为 60% 左右,而 10-50 万粉丝腰部 KOL 在小红书的占比却高达 81%。
对于中腰部、乃至尾部创作者而言,流量普惠自然是件好事,但对头部创作者而言却意味着天花板受限。
不过即便淘宝直播能从小红书等平台挖到人,但最终效果如何仍是未知数。事实上,这并非他们首次从其他平台引入主播。此前在 2022 年前后,由于包括薇娅、雪梨在内的头部主播相继被罚,于是如何填补头部主播阵容,就成为了摆在该平台面前的一道难题。
吸引其他平台主播 " 出 X 入淘 ",便是淘宝直播当时给出的答案。为此,淘宝直播先后推出新领航计划、引光者联盟、源力计划等扶持政策。用时任淘宝直播新生态事业线负责人虚罗的话来说," 你们能想到的(主播),我们基本上都聊过 "。
而且彼时淘宝直播的这一决定,同样也正中主播的下怀。毕竟 "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对后者来说,跨平台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降低对单一平台的依赖,还有望帮助他们提升话语权、覆盖更多消费者,从而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更多保障。
然而即便被挖至淘宝直播的主播不少,却大多难逃 " 高开低走 " 的结局。例如东方甄选入驻一个月后,场观就从千万量级骤降至三百余万,朱一旦、小 P 老师、年糕妈妈、小沈龙、刘畊宏等人则因带货表现不佳,选择了逐步停止更新。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淘宝内容基因的先天不足无疑是其中之一。由于缺乏内容基因,淘宝就很难像抖音、快手那样快速抢夺用户的注意力,所以自然也就难以在流量产出、调度上与后者并肩,更难以复现后者的 " 货找人 " 模式。
那么如今淘宝解决内容这一短板了吗?显然并没有。甚至由于从交易前的决策环节到下单后的履约环节,淘宝越来越开始追求速度与效率,反而使得其工具属性也随之进一步强化。
例如淘宝开始内测的 "AI 万能搜 " 等 AI 功能,显然就不再追求让用户花更多的时间停留,而是希望让用户的每一次搜索、每一次提问,都能在 AI 的 " 助力 " 下转化为购买。
更何况从淘宝闪购到 AI,如今淘天花钱的地方并不少,所以即便是再次开始 " 挖人 ",真的还能像当年那样大手笔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