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
作者 | Chester
" 哎?你换新手机了,旧的呢?旧的我放转转回收了!比新机便宜 2000 块!不仅便宜还和全新的一样!"
这半年,在 B 站、抖音上冲浪,任谁都没无法逃过视频博主们这段 "0 帧起手 " 的转转广告。
网友们在感谢 " 金主爸爸催更 " 的同时,也被这波洗脑式投放折磨到反感。毕竟,"谁能傻到把 99 新的手机便宜 2000 块卖出去啊?"
为了流量,转转也是拼了。最近甚至搞出一个 " 转转女团 " 的官方频道,靠广告里的女回收员们来博取点击率和好感度。
但颇为矛盾的是,就在广告投放铺天盖地的同时,转转却悄悄关停了最能带来流量的 C2C 业务:关停了旗下的 " 自由市场 "。这意味着,宣布彻底退出与闲鱼的战场。
打不过,就退出。这家曾以 " 更专业的二手交易平台 " 自居的公司,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转转的诞生,原本是58 同城对闲鱼的一次防守反击。
2014 年 6 月,淘宝二手更名为 " 闲鱼 " 并正式上线。创始人谌伟业回忆,闲鱼诞生的前两年都没有 GMV 的考核,只背了用户规模和互动率两个指标。
这种 " 去商业化 " 的设定反而造就了闲鱼独特的社区氛围。到 2015 年,闲鱼用户突破 1000 万,平台的内容也开始超越二手交易本身,逐步出现租房、求职等功能——这正是 58 同城的腹地。
感受到威胁后,58 同城在 2015 年 11 月推出了 " 转转 ",比闲鱼晚了 17 个月。
虽然今天看来,58 同城、赶集网等分类信息网站似乎已成 " 旧时代的遗产 ",但在以非标品为主的二手市场中,信息混乱与信任稀缺反而构成了它们的天然优势。
也正因此,转转有底气以 " 更专业的二手交易平台 " 自居——它懂信息、懂撮合,也懂流量分发。
2016 年成为关键分水岭。闲鱼上线 " 鱼塘 ",进一步强化社区属性;转转则推出 "1 元验机 ",开始用平台化介入来保证交易标准化。
如今看来,那一年,几乎注定了它们此后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个做社区,一个做生意。
同年 " 双十一 " 期间,转转首次大规模投放广告,卖出 3 万台二手手机。随后迎来高光时刻:2017 年,转转获得腾讯 2 亿美元投资,并接入微信九宫格入口,月活跃用户一度突破 5000 万。
但 "1 元验机 " 却难以支撑利润。C2C 模式意味着平台只是撮合者,盈利能力极其有限。创始人黄炜曾坦言,2019 年是转转最艰难的一年,账上现金仅够维持六个月工资,对下一轮融资何时到来一无所知。
相比之下,背靠阿里的闲鱼显得 " 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
2020 年,转转收购 " 找靓机 ",正式转向 C2B2C 模式,聚焦二手手机业务。巧合的是,找靓机早期也以魔性广告著称,在今日头条、抖音上铺设了大量营销矩阵号,喊出 " 二手手机之光 "" 一个没有感情的质检机器 " 等口号。
收购后,转转不仅继承了这套营销打法,还建立起标准化质检中心与线下门店,彻底告别 "1 元验机 " 的轻资产 C2C,转向重资产运营。
这一转型确实救了命。2020 年,集团收入增长 229%,验机单量同比增长 219.04%,3C 业务支付订单量同比增长 267.2%,GMV 同比增长 131.1%。
到 2021 年 2 月,转转自有手机日收获量突破 1.5 万单,是同期垂直回收平台的近两倍。2022 年 7 月,转转首次实现整体盈利。
但转型也不是没有代价。C2B2C 和 3C 业务的高投入,逐渐吞噬了平台的灵活性——非 3C 品类在转转上的存在感越来越弱,C2C 交易更是被一步步边缘化。早在 2022 年,黄炜就坦言,自由市场的 C2C 业务仅占转转整体的 30%。
如今,这一部分也正式被按下了 " 关机键 "。
今年 9 月 22 日,转转集团宣布将逐步关停旗下的 " 自由市场 " 业务,给出的理由是未来将全力聚焦 " 官方验 " 模式,为用户提供 " 更有保障的二手消费新选择 "。
根据转转披露的数据,自 2019 年以来," 官方验 " 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平台交易的主流;而自由市场在整体 GMV(商品交易总额)中的占比,已跌至 3% 以下。
CEO 黄炜在内部信中直言,这个决定 "艰难但必须坚定"。他承认,C2C 模式承载了转转最初的梦想与第一批用户的信任," 但也成了网络诈骗、灰色交易的温床 ",平台难以有效管控风险,也无法彻底解决纠纷。
这一表态与闲鱼坚持 C2C 路径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闲鱼同样面临类似挑战,但始终坚持选择在 C2C 框架内寻求解决方案。而转转,选择了彻底抽身。
黄炜在信中向用户致歉,承诺 " 尽全力做好收尾 "。但无论措辞多温和,这次业务收缩,已经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转转与闲鱼,彻底走上了两条不再相交的路。
对 C2B2C 模式和 3C 业务的重押,确实让转转尝到了盈利的甜头,也让转转陷入了新的难题。
C2B2C 意味着高投入、高成本——质检、仓储、人工,每一环都烧钱。更糟的是,用户增长停滞。
2020 年,转转的月活用户同比下滑约 40%。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当年 7 月,新蓝领人群中闲鱼的渗透率达到 14.4%,而转转仅为 3.7%。差距自此被拉开,并在之后的几年越拉越大。
截至 2025 年 3 月,转转月活用户为 3588 万,同比减少 5.3%,仅相当于闲鱼(2.15 亿)的 16.7%,且已连续三年未能突破 4000 万。
流量焦虑迫使转转重新祭出 " 找靓机式 " 的广告洗脑术。
" 这个女人叫小美 " 的影视剪辑解说视频,正是转转广告的 " 重灾区 "。这一套打法,与当年找靓机在大量营销号上铺量投广如出一辙——这些账号流量不俗,粉丝量却有限,报价低、转化高,投放性价比极高。
在今年 iPhone 17 于 9 月 10 日发布后,转转迅速捕捉到旧机换新的流量红利。数据显示,发布会后一周(截至 9 月 16 日),转转在抖音上共投放广告素材 1422 条,覆盖从千万级头部博主到几十万粉的中腰部垂类博主。
转转随即发布 " 战报 " 称:苹果发布会当天,二手苹果搜索量环比增长 150%,回收询价量上涨 210%。
这些广告虽然惹得网友反感,但效果却相当 " 显眼 "。为了缓解反感情绪,转转干脆为广告中的 " 美女回收员 CC" 单独注册账号,把她包装成品牌 IP,试图用人设重建好感度。
然而,在流量热潮的背后,信任危机正在加速蔓延。
在 " 黑猫投诉 " 上搜索 " 转转 ",结果显示超过 11 万条投诉。社交媒体上,也频频出现用户控诉:" 平台估价虚高,收回后暴力砍价 "" 检测时用百级气压测试,屏幕直接炸裂 ""3000 块买的平板一年不到,只按 1000 回收 "……
更有网友晒出对比图——同样 128G 的 iPhone 16 Pro,转转上的二手机比拼多多的新机还贵。评论区调侃道:"到底谁才是二手啊?"
转转在 2023 年底宣布实现盈利。网友的反应却更直接:" 压价回收高价卖,想不盈利都难。"
这折射出行业的痛点——二手交易平台不仅要有信任度,更要 "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否则就是砸自己招牌。
换句话说,在用户眼中,C2B2C 模式的二手平台是不配 " 站着把钱挣了 " 的。但转转重资产化的代价,却是它无法再 " 躺着活 ":质检、回收、门店,都让成本高企。
目前,转转拥有约 2500 名质检工程师、近 3000 名上门回收人员,并在深圳、成都、青岛三地建立了质检中心——其中青岛中心单体投资就高达 15 亿元。
从 2020 年起,转转已不再对外披露运营数据,但对比同行可见端倪:爱回收在 2023 年前仍连年亏损,五年累计亏损 46 亿元;闪回科技的毛利率到去年也仅 4.5%。爱回收创始人陈雪峰曾透露,一家简易门店的硬件投入约 7 万元,每月运营成本约 3 万元。
当脆弱的用户信任不堪重负,高昂的重资产模式又退无可退,转转所描绘的盈利图景,将面临市场愈发苛刻的审视。
C2C 走不通,转转就收购了找靓机;眼看二手 3C 业务增长见顶,去年 9 月,它又买下了二手奢侈交易平台红布林。转转的路径迁移越来越清晰:奔向那些利润率更高的 " 非标生意 "。
转转 COO 胡伟琨说得更直白:" 新品垂直电商没有过得特别好的。垂直电商到最后都会面临一个生存曲线,就是扩大规模则获客成本变高,不扩大规模则面临增长天花板。"
对比来看,闲鱼就通过社区建设,不断扩大非标交易的品类,并号称 " 人类对闲鱼的开发不足 1%":从手机充值,各类会员卡券、甚至上门帮遛狗服务,都能在闲鱼上找到;小红书也在用社区兴趣圈层重新定义二手交易,不少 " 老二次元 " 早已从闲鱼转移阵地,在小红书上买卖二手 " 谷子 "。
转转当然也清楚,于是它选择了可能是二手市场里利润最高的一块——奢侈品。
从数据上看,这门生意确实诱人。预计到 2030 年,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而与数码产品 " 明码标价 " 的回收不同,奢侈品的鉴定存在大量主观空间,真假、成色、年份、限量款式都可能成为定价的理由——这让利润弹性更大,也更 " 玄学 "。
而关停 C2C 交易也不难看出,转转对赚钱有多急了。
被收购的红布林,本质上就是一个 " 二奢版转转 ":同样以 C2B2C 为核心,通过回收、鉴定、寄卖实现再销售。只不过,这门生意同样麻烦。黑猫投诉上,红布林的投诉量超过 5000 条,集中在真假难辨、售后失灵、佣金过高等老问题上。
如今红布林并入转转体系,这些问题恐怕只会进一步放大。
更关键的是,奢侈品交易从来不是 " 卷流量 " 的生意,而是 " 拼信任 " 的生意。受众有限、复购周期长,对品牌调性又极为挑剔。关停 C2C 业务的转转,相当于亲手切断了自己的 " 流量入口 ",也断开了与最广泛用户的连接。
于是,转转只能靠更密集的广告来维持曝光。但这又带来了新的结构性矛盾:当平台的运营模式本身就是重资产、强干预时,越用力地营销,越容易透支信任,最终陷入 " 投入越高、口碑越差 " 的负向循环。
盈利,本是企业最合理的目标。可在转转身上,盈利的每一步尝试,却都充满争议。
参考资料:
福布斯中国《流量巨人,信任矮子?转转的突围之路充满变数》
差评《撒钱折磨网友的转转,其实自己也不好过?》
凤凰网科技《转转终于还是让闲鱼打怕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