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11小时前
双11内存、硬盘涨疯了!都怪AI吃掉了太多存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形容过去两个月的存储硬件价格变化,我的答案只有两个字——疯狂。从老一代的 DDR4 内存到主流的 DDR5 内存,从机械硬盘到固态硬盘,所有和闪存芯片能扯上关系的硬件都在涨价。

这些硬件的涨价有多夸张?这么说吧,小雷在去年 618 时买了一对 16G 的 DDR4 3200 内存条,当时优惠后的价格是 343 元。而在一年后的今天,即使有双十一的优惠活动,同样规格的内存条价格也已经涨到了 759 元,直接翻了一倍有多。

图源:雷科技

说实话,在看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小雷都下意识看了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看看自己是否穿越到四、五年前。毕竟上一次看到 PC 内存卖相近价格的时间,还是 2021 年左右,之后内存条的价格就一路走低,最终在 2024 年跌到了谷底。

估计没有人会想到,2025 年的存储市场,会再度迎来一次涨价潮,在一众 PC 装机佬的哀嚎中,很多人估计都想知道,为什么这两个月的存储硬件会涨得这么夸张?

存储产品的价格高低,说白了就直接取决于闪存芯片的供货价,可以说今年的涨价风波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初现端倪了。彼时小雷还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了镁光、三星等主要闪存芯片厂商减产的消息,当时就直言减产或许会导致存储硬件的价格在未来上涨。

当时有一些人觉得这是危言耸听,毕竟市场已经低迷了许久,以至于闪存芯片一直都是供大于求,在没有决定性产品面世的情况下,闪存芯片的需求很难暴涨,更何况国产厂商的入场也让芯片供应变得更加稳定。

不过,虽然长存等国产厂商确实开始进入闪存芯片市场,但是出货量仅占全球出货量的一小部分,主要的供应商仍然是海力士、三星和镁光,三大巨头从去年就已经开始陆续减少消费级闪存芯片的产量。

当三个主要的生产商都在减产,那么市场上的芯片供应量下降是必然的,只不过因为长期积累下来的库存以及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增长缓慢等原因,减产的影响并没有马上显现出来。

接下来,让我们把时间拉到 2025 年,今年的消费电子市场相较于往年是有所回升的,不过也说不上有多大涨幅,真要说的话还是全靠中国的国补大手拉了一把。如果没有别的变数,那么确实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大家(指普通用户)都忽略了 AI 产业对闪存芯片的需求。

图源:veer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停产部分消费级闪存芯片的三大巨头,并没有将这些产能完全空置,而是转而开始生产 HBM 等更高规格的闪存芯片。为此三星还废了不少心思,才让自己的 HBM 芯片通过了英伟达的检测,取得了供货资格。

HBM 等高规格且高利润的芯片需求,直接挤占了常规消费级芯片的产能,自然也就进一步加剧了消费级闪存芯片的供给危机。而且,不要觉得 AI 产业只对高端产能有需求,为了存储 AI 训练所需的数据,以及企业的 AI 模型数据,全球的数据中心都在大量采购存储硬盘来扩容服务器。

根据 Visual Capitalist 整理的数据,2025 年全球数据中心容量预计增长率约为 17.7%,看起来似乎不多?那么让我们再看看另一个数据,据 Cybersecurity Ventures 推测,2025 年的全球数据中心存储的数据量约为 100ZB,换算成我们熟悉的 "TB",则是 1073741824TB。

图源:veer

数据中心的庞大需求,让不依赖于闪存芯片产能的机械硬盘价格都开始暴涨,只是价格的涨幅没有内存那么夸张,仅上涨约 20% 到 30%。不过,这也已经是自矿潮后最大的一次涨幅了,足以让整个机械硬盘市场重回高速增长状态。

从目前的数据中心增长速度来看,短时间内机械硬盘等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硬件价格都是降不下来的了,对于有需求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个噩耗。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内存价格的上涨,毕竟不仅仅电脑要用到内存,手机等各种智能设备对于内存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

大家估计都注意到了,最近两个月发布的手机,在存储规格上依然没有之前那么大方,实际上就是因为受到了整个闪存市场的供给影响,被迫调整价格。可以说,这一轮闪存产能调整及 AI 产业的需求暴涨,正在深刻的影响整个智能市场。

眼见着内存、硬盘的价格已然起飞,想要买电脑的朋友估计就头疼了,电脑没有显卡还能靠核显顶一下,没有内存和硬盘那是真的开机都开不了。所以,对于那些预算有限的朋友来说,也只能是找一些替代方案了。

幸运的是,固态硬盘的价格并没有如其他几类硬件那样价格飞天,目前常规的固态硬盘价格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虽然相较于年初的底价也是涨了不少),但是至少不会让人看着就肉疼,所以固态硬盘我们就暂且跳过不说。

接下来聊聊内存,内存的重要性应该不用小雷多说,以 Windows 11 的性能需求来说,16GB 的规格是保底要求,如果预算充足一般都是建议直接买 32GB。不过,以目前 DDR5 32GB 动辄上千元的价格来说,直接买并不划算,考虑到内存条的耐久度,其实大家可以考虑一下直接买二手产品,能省一点是一点。

至于还在用着 DDR4 主板的朋友,建议还是别折腾了,静待价格回落吧,或者干脆点一步到位,趁着双十一把整套设备都做个升级,抛弃掉落后的 DDR4 内存吧。毕竟从价格来看,两者已经非常接近,但是 DDR5 的整体性能却是显著高于 DDR4 的。

另外,对于已经有了内存条,但是感觉不够用的朋友来说,其实可以只买一根内存条来拓展容量(主要是 DDR5),并不是必须买两条一起插入电脑,因为 DDR5 是单条双通道设计,所以即使你插入单数量的内存条,整体的性能影响其实并不大,用三条 8GB 凑个 24GB 基本上也可以满足多少场景下的使用要求了。

至于机械硬盘,个人建议是别买了,实在需要存储空间不放开个夸克网盘之类的会员,一年几十块就能有十多 TB 的容量,这可比买高价机械硬盘实惠多了,就算大家想存一些 " 少儿不宜 " 的文件,那么只要把文件压缩并打上密码就不用担心了(切记不要在线解压,文件名也最好换一下)。

回头等机械硬盘价格回落后,再补票上车也不急。当然,如果真的非常需要本地存储,那么也不是没有办法,得益于数据中心的快速扩张,每年因为使用时长到期而被清退的机械硬盘也是多如牛毛,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作为冷备份使用,实际寿命和性能都没有太多影响。

这些数据中心淘汰的硬盘,往往会被专业的二手贩子回收,然后进行测试,其中质量较好的就会被拿去二次销售,大家在淘宝等地方搜索 " 氦气硬盘 " 就可以找到相关产品,价格基本是消费级产品的 60%-70%,如果你的存储容量要求高,那么也能省个几百一千的花销。

图源:淘宝

虽然网上不乏二手机械硬盘可靠性的讨论,但是从小雷的体验及海外硬盘测试网站的测试结果来看,企业级机械硬盘即使 7*24 小时运行 5 年,故障率也在 5% 以内(以 Backblaze 统计数据为主),至于冷存盘出现故障的概率就更低了。

不过,小雷还是建议大家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最好是直接买个 NSA 做本地安全备份(买硬盘省下来的钱这不就有用武之地了),这样即使其中一个硬盘出故障也不用担心数据丢失。至于损坏的硬盘,一般出售二手硬盘的商家都提供 3 年的售后换新,如果担心商家跑路可以找那些有多年老店标志的商家购买。

说实话,最近几个月的存储硬件价格确实是看得小雷头大,就连给 NAS 升级硬盘的计划都搁置了。有意思的是,在搜集相关数据的时候,看到不少网友说只要等国产芯片、硬盘开始量产,价格就会下去的。

对此,小雷只能说大家还是别高兴得太早,闪存芯片方面,长存的产能一直存在爬坡困难,而且多数产能还要先满足国内的数据中心、设备厂商的要求,剩下的才会流入消费级市场。

在早期的产品推广阶段,国产闪存确实把固态硬盘市场的价格打下来了,但是并没有持续太久,目前固态硬盘的价格基本上都回归降价前的水平,内存的产能就更低了,可以说未来几年都很难对市场定价有显著影响。

至于机械硬盘,国产机械硬盘其实很早就有了,你能在电商平台上轻松买到海康威视等不同品牌的国产机械硬盘,但是价格其实和西数等品牌并没有区别,所以也不用指望国产品牌的入场能够给机械硬盘市场带来太多的改变。

短时间内,雷科技认为存储市场都不会有明显的价格回调, 下一个价格调整节点恐怕要等到 2026 年的下半年,所以说有刚需的不用等了,直接买吧。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闪存 ai 芯片 出货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