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汽车技术不断进步,手机无线充电功能逐步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普及,上到百万豪车,下到十万元的入门车型,大多都配备了这项功能。相比以往传统连线的充电方式,车载无线充电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适配率高,支持 Qi 无线充电协议的手机都可进行充电,开车出门不必再携带各类充电线,能有效避免车内线多杂乱的情况。那么对于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车型而言,无线充电功能的实际使用效果是否一致?本次我们将针对近一年内上市的 10 款不同价位的热门车型进行无线充电性能测试,涵盖了自主、合资和进口品牌,通过测试结果对比来寻找答案。


一、测试设备及流程
为了模拟真实的使用环境,我们采用苹果 iPhone 13 Pro 和华为 P50 Pro 两款手机作为固定测试机,车内环境温度设定在 25-30 ℃。测试时,首先将两款手机的电量耗尽,并确保手机初始温度与车内环境温度保持一致,然后分别放置在车载无线充电板上充电 15 分钟,来测试其充电效率。充电结束后,查看并记录充电量,同时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对两款手机的背部进行测量,以测试机身发热量情况。
二、测试结果分析
1、 iPhone 手机充电 15 分钟测试
在针对 iPhone 13 Pro 的充电测试中,别克 GL8 陆尚、小鹏 G7 和比亚迪唐 L EV 车型的表现可圈可点,15 分钟内的充电量都超过 10%。其中,比亚迪唐 L EV 的充电效率最高,达到 16%。相比之下,东风奕派 e π 008 对于 iPhone 手机无线充电的支持不太友好,15 分钟的充电量均仅为 5%,充电效率较低。
在充电 15 分钟后机身发热量方面,东风奕派 e π 008 表现突出,在充电过程中对于温度的控制出色,手机充电前后温差为 2.1 ℃,与其较低的充电效率也有一定关系。而乐道 L90 在此项测试中表现一般,充电前后的温度差值为 14.4 ℃,手感发烫。
综合来看,在 iPhone 手机充电 15 分钟测试中,小鹏 G7 整体表现最佳,在保证高效充电的同时,温差也控制得相对较好。同样表现不错的还有比亚迪唐 L EV,不仅在充电效率方面表现出众,温差也保持在合理水平。
2、华为手机充电 15 分钟测试
在针对华为 P50 Pro 的充电测试中,别克 GL8 陆尚、乐道 L90、小鹏 G7 和吉利博越的充电效率表现不错,15 分钟内的充电量均超过 20%。同时,东风奕派 e π 008、一汽 - 大众揽境和比亚迪唐 L EV 的表现也值得肯定,充电量均超过了 10%。而华晨宝马 M235L、理想 i8 和宝马 M5 新能源这 3 款车型在该测试环节中成绩垫底,15 分钟的充电量都仅为 4%。
在充电 15 分钟后机身发热量方面,理想 i8 在充电过程中对于温度的控制十分出色,手机充电前后温差仅为 1 ℃,不足之处是充电效率较低。而别克 GL8 陆尚和乐道 L90 在此项测试中表现一般,充电前后的温度差值都超过了 15 ℃。
综合来看,在华为手机充电 15 分钟测试中,小鹏 G7 的整体表现再次胜出,充电效率和温差控制都可圈可点。同样表现不错的还有吉利博越,充电效率和温差控制都较为出色。
3、手机无线充电功能
通过 10 款车型手机无线充电功能对比可以发现,小鹏 G7 共配备了 3 个无线充电板,有 2 个位于前排,1 个位于后排,前后排用户都能享受到手机无线充电功能带来的便捷性;乐道 L90、理想 i8 和传统合资品牌的一汽 - 大众揽境均配备了 2 个无线充电板,且前排无线充电板均具备通风散热功能。此外,除别克 GL8 陆尚和华晨宝马 M235L,其余 8 款车型的手机无线充电功能都支持关闭,使用自主权交到了用户手中,并且东风奕派 e π 008、小鹏 G7、吉利博越和比亚迪唐 L EV 均支持两种关闭方式,实用性可圈可点。
总结:
此次参与测试对比的 10 款车型中,小鹏 G7 的综合表现处于领先地位,对于 iPhone 和华为手机的充电效率较高,手机发热量也控制合理,并且拥有 3 个手机无线充电板,充分照顾到了前后排乘员的需求。表现同样值得肯定的还有一汽 - 大众揽境,作为传统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在手机无线充电体验方面不输新势力品牌车型,无线充电板具备通风散热功能且支持关闭,只是对于苹果手机的充电效率还有待优化。相对而言,华晨宝马 M235L 和宝马 M5 新能源综合表现一般,针对两款手机的充电效率都不高,且在充电功能上也存在一定缺失,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