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铜川 10-23
宜君文艺小院:以文艺之光铸乡村振兴之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宜君县,一座座乡村文艺小院恰似散落的 " 种子 ",将剪纸的灵动、秦腔的悠扬、笔墨的清香悄然扎根乡野,在时光中静静生长、绚烂开花。自 2022 年以来,这些由闲置农院精心改造的空间,以 " 一院一特色 " 的独特姿态,成为滋养群众心灵、凝聚干部力量的重要文化阵地,让艺术与烟火完美相融,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润而持久的动能。

剪纸裁春:指尖技艺唤醒乡土自信

在西村综合服务中心石堡村,宜君县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冯拴正在耐心指导学员剪纸。" 以前农闲的时候,大家就聚在一起串门闲聊,现在可不一样啦,一有空就往小院跑。" 剪纸爱好者刘翠霞满脸笑意地展开刚完成的作品。" 跟着老师,我学会了几十种花样呢,在窗户上贴上这些剪纸,别提多好看了,剪纸作品还能在景区展示,让更多人看到咱们宜君的剪纸艺术!"

在宜阳街道城关村的韩淑凤剪纸小院里,更多的故事在指尖缓缓流转。受外婆与母亲的影响,韩淑凤深深爱上了剪纸艺术。2023 年,她建起这座充满温情的小院后,周边的爱好者纷纷闻声而来。

在这里,六旬老人重新找回了年轻时的乐趣,邻家女孩坚持在寒暑假前来学艺。剪纸不再是孤单寂寞的手艺,它填平了年龄之间的代沟,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沉浸其中。当这些精美的剪纸作品通过电商走向全国,当 " 剪纸进课堂 " 活动让孩子们读懂民俗的 " 密码 ",剪纸艺术便成了唤醒乡土自信的神奇 " 钥匙 "。

秦腔醉夏:弦歌不辍凝聚邻里温情

彭镇东村的夏夜,总被一阵激昂的秦腔唤醒。李世选的戏曲小院里,培训室、排练室一应俱全,鼓、板胡、扬琴等乐器在墙角整齐排列,墙上的剧照默默记录着村民从 " 看戏人 " 到 " 学戏人 " 的华丽蜕变。" 以前,得赶十几里路才能看到演出,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过足戏瘾!" 村民李双民说。

小院里,戏剧家协会协会会员和村民同台排练,弦乐声里藏着家长里短的和解。" 秦腔唱的是人情世故,一起唱戏的人,哪还能存隔夜仇?" 戏剧家协会会员李茂林轻轻擦拭着心爱的板胡,语气里满是自豪。这悠扬的旋律,成了凝聚邻里温情的神奇 " 黏合剂 "。原本可能因琐事产生隔阂的村民,在共同排练中重归于好,乡村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光影记秋:镜头定格美好人生

尧生镇思弥村的秋日,层林尽染,宛如一幅绚丽的油画。张大龙的摄影小院里,爱好者们正拿着手机热烈切磋技艺。" 以前拍照片只是我的爱好,没想到能让家乡被更多人看见。" 张大龙指着墙上一幅幅照片,眼中闪烁着光芒。

小院中的摄影培训让村民手中的智能手机焕发出新的生机,定格笑脸、定格团圆、定格美好时刻不再是年轻人的特权。村干部带着摄影爱好者走访村落,将古村故事巧妙融入镜头中,沉寂的乡村迎来了文化融合的新生,摄影不再是孤独的创作,而成了群众增收的 " 小喇叭 "。

笔墨润冬:书香文脉联结干群心桥

在彭镇白塬村,刘小元的耕读文学小院里暖意融融。作为 " 全国五好家庭 " 的当家人,刘小元常组织读书分享会,镇、村干部总会准时到场,和村民一起读书、聊民生。

" 以前干部上门走访,村民总觉得生分。现在能一起坐下来读书、聊故事,人心就聚在一起了。" 白塬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元感慨地说。

60 多岁的白润元也深受启发,他笔耕不辍,常年在村中为老人画碳素人像," 等一切准备好了,我也要在这田地间建设一个氛围浓厚的书画阵地,把我的手艺教给想学的村民。"

这样的书香场景,在钟攀的乡村文学小院同样可见。村民们把田间地头的感悟写成打油诗,干部们则将这些诗句当成了解民情的 " 晴雨表 "。

宜君的文艺小院已形成 " 一村一风景 " 的独特格局。政府给予每户 2 万元补贴改造小院,市级文艺协会骨干会员定期上门指导,让 " 送文化 " 真正变成了 " 种文化 "。

如今的宜君,文艺小院里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群众在这里收获技能与快乐,让文化自信扎根乡土;干部在这里倾听心声、凝聚共识,让服务更接地气。当剪纸映亮窗棂,秦腔飘过塬顶,镜头留住风光,笔墨温润人心,这些黄土塬上的小院便不再只是文艺空间,更是赋能干群、滋养振兴的文化沃土,让每一朵文艺之花都在乡野间绽放。

来源 / 铜川日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艺术 乡村振兴 我的爱 指导 美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