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底,有这么一款新能源车上市:车长 4850mm、轴距 2902mm,标配 50 英寸的 AR-HUD、26.45 英寸的 5K 中控屏、后置后驱、有纯电增程可选,增程版车型纯电续航 200 公里,次低配开始就有高速 NOA、泊车辅助,顶配有前排座椅通风加热按摩、23 个扬声器等等。
这样一款中型 SUV,上市价格为 11.99 万元 -16.09 万元。乍看之下,很多人会以为这又是性价比之王零跑的某款新车。但实际上,这是一款合资品牌新能源 SUV,而且是长安马自达目前在售的第二款新能源车型 EZ-60。
在 EZ-60 的前一款新能源车型是 EZ-6,价格同样平民化,经过市场沉淀后这台中型新能源轿车起售价只有 9.98 万元。但就是这样让人大跌眼镜的价格,在市场热度和舆论度上的反应都非常平淡,销量也异常的低迷。

实际上,在合资品牌中,能将新能源车型做到如此接地气的品牌并不多。目前我们较为熟知的就是丰田的铂智 3X 和日产 N7,那为什么丰田和日产的新能源车能出圈,长安马自达的就不行呢?仅仅是因为品牌原因吗?
性价比之王与市场小透明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在 " 内卷 " 成常态的 SUV 领域,一款车型能否脱颖而出,性价比往往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敲门砖。当我们以冷静而审慎的目光审视市场,会发现 EZ-60 这款车型表现还不错。
即便是在合资品牌的中型 SUV 里面,包括大众途观 L、大众探岳、别克昂科威这些车型,车身尺寸比 EZ-60 还小。更不用说丰田 RAV4 荣放、本田 CR-V 这类的紧凑型燃油 SUV 了,不仅小,价格还比 EZ-60 更高,而这些还都是燃油车。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车型定位下,EZ-60 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宽敞、舒适的驾乘空间和储物可能性。以及更重要的,新能源技术带来的体验革新。当尺寸更大、价格更低、能源形式更丰富这三重优势叠加,EZ-60 对传统燃油 SUV 市场形成的,无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如果将比较范围聚焦在所有新能源中型 SUV,EZ-60 的定位同样清晰而坚定。在如今百花齐放的新能源赛道,各大品牌纷纷推出产品以期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能够在 11.99 万元这一极具吸引力的价位起步的中型新能源 SUV,实则凤毛麟角。
细数下来,无非零跑 C10、长安启源 Q07、比亚迪宋 L DM-i、奇瑞风云 T9、哈弗枭龙 MAX、极狐阿尔法 T5 等寥寥数款。可见,国产汽车品牌在价格上的优势,还是很多合资品牌无法企及的。但长安马自达敢于去做这种大胆的事情,也能看出其魄力。
与 2024 年 10 月在国内上市的 EZ-6 一样,EZ-60 融合了马自达的设计语言和标志性的驾驶性能,并融合了长安的电气化和智能化技术。即便是在长安马自达国内市场销量日渐式微的阶段,这个品牌也并没有放弃对时代的追赶。
在这个细分战场,EZ-60 不仅要面对成本控制见长的本土品牌,也要展现自身独特的品牌与技术融合魅力。它证明了,拥有合资背景与技术底蕴的车型,同样可以将价格下探至极具竞争力的区间,从而打破了市场对合资新能源必然昂贵的刻板印象。

所以,EZ-60 这款产品的特性也很好概括:它通过在空间上对标乃至超越更高级别的合资燃油车,在价格上锚定极具竞争力的新能源细分市场,在核心体验上融合马自达经典的设计驾驶基因与长安的新四化技术,最终构建起一个坚实而立体的合资品牌本土化产品。
对于消费者而言,EZ-60 让消费者在有限的预算内,能够同时收获合资大厂的品牌调性与驾控底蕴、越级的空间享受,以及全面跟进时代的电动智能科技。这正是 EZ-60 性价比已经非常不错这一评价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市场逻辑与产品底气。
但是,市场总是用销量说话。就像前文所说,即便是在上市当晚,EZ-60 的网络热度都不高。要知道,在 9.22-9.28 日这一周,共有 26 款车型上市,其中包括热门品牌奔驰、鸿蒙智行、吉利、理想、奇瑞、五菱等都有新车发布。
这就是现在中国车市的一个缩影,新车型扎堆上市,共同瓜分着本就有限的公众注意力。在如此密集的信息轰炸下,一个品牌声量相对有限的新车型,其上市讯息极易被淹没在浩瀚的车市新闻中。从性价比之王变成市场小透明,是件很容易得事情。
中国研发制造走向海外
其实,不管品牌力还是产品力的强弱,合资品牌电动化在中国市场的变现还是堪忧。在 9 月份的销量数据中,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只有 58 款,其中销量在 1000 辆以上的只有 15 款,销量在 5000 辆以上的只有 3 款。

当然,一直以来,无论是长安马自达还是马自达品牌,在中国的声量都不算太大。不仅自己承认专注在 " 小而美 " 的市场,消费者也总认为马自达只是主流品牌之外的个性化选择,这就导致了马自达进入一个循环怪圈。
目前,长安马自达除了新推出的 EZ-60 和 EZ-6 两款电动车型外,还在生产四款燃油车型:马自达 3 紧凑型轿车以及 CX-30、CX-5 和 CX-50 跨界车,这些传统车型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市场挑战。
根据马自达披露的数据,今年前七个月在华销量同比下降 18%,至不足 3.8 万辆。2024 年全年销量也下降了 3.8%,至 81,743 辆。这一下滑主要源于国内汽油车需求的持续萎缩。
随着中国市场加速向电动化转型,马自达正面临严峻的销售压力。为应对这一挑战,长安马自达也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式。

在 EZ-60 的上市会现场,长安马自达销售公司执行副总裁吴旭曦公布了具体的电动化路线图:" 今年,新能源汽车在我们年销量中的占比有望超过 45%。到 2026 年,这一比例将增至 70%,到 2027 年将达到 90%。"
这一明确的时间表显示出马自达在中国市场进行电动化转型的决心和紧迫感。可见,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传统燃油车市场空间正在快速收缩。马自达必须加快电动化步伐,才能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保持竞争力。
作为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马自达计划将长安马自达打造为全球出口基地。这一战略已初见成效。今年 4 月 22 日,长安马自达开始向欧洲市场出口 EZ-6 车型,该车型提供纯电动和增程式两种版本。此外,公司还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向泰国市场出口该车型。
吴旭熙在活动中进一步透露,到 2026 年,新上市的 EZ-60 也将进入其他海外市场,尽管具体目标市场尚未公布。这一系列出口计划明确体现了,长安马自达被定位为马自达电动汽车全球出口中心的战略定位。

将长安马自达转型为电动车的全球出口基地,代表了马自达在中国市场战略的根本性转变。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应对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趋势,还能通过出口业务创造新的增长点。位于中国西南部城市重庆的长安马自达总部,以及在重庆和南京的工厂,将成为这一转型的重要生产基地。
除了已上市的 EZ-60 和 EZ-6,长安马自达还在准备另外两款新车型,这些车型都将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销售。这一产品规划显示出马自达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动产品矩阵,以替代现有的燃油车产品线。
随着 2026 年和 2027 年两个关键时间节点的临近,马自达的电动化转型将进入加速阶段。这一转型不仅关系到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存续,更将影响其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浪潮中的竞争地位。
通过这次战略调整,马自达展现出传统汽车制造商在行业变革时期的灵活应变能力。其成功与否,将为其他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