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集微APP 10-24
被动元器件全球格局重塑:日系巨头霸守高端,中国企业攻坚突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基石环节,被动元器件以 " 幕后英雄 " 的身份支撑着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从消费电子到 AI 服务器,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电感、电阻等核心品类的市场格局,正随着技术迭代与供应链重构发生深刻变革。全球市场呈现 " 亚太主导、分层竞争 " 的鲜明特征:日系巨头垄断高端市场,中国企业则在中低端突围后加速向高附加值领域渗透,形成新旧势力碰撞的产业图景。

全球市场全景:规模扩张与结构分化

被动元器件市场迎来稳步增长与结构性机遇并存的发展阶段。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已达 3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7.7%,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全年规模突破 1423 亿元,同比增长 15%,占全球份额提升至 44%,继续稳居全球最大市场地位。

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已从传统消费电子转向新兴领域。在 AI 赛道,单台 AI 服务器 MLCC 用量可达传统服务器的 8 倍,2030 年 AI 领域对 MLCC 和芯片电感的年均需求增速将超 30%;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具爆发力,单车 MLCC 用量约 1.8 万颗,是传统燃油车的 6 倍,2025 年相关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200 亿元。

产品结构上,电容以 65% 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其中 MLCC 占比超 60%,成为行业增长引擎;电感受益于 AI 服务器需求,2024 年市场规模达 360 亿元,同比增长 8.2%;电阻市场虽份额较小,但高端产品需求稳步上升。价格端则呈现显著的 " 结构性分化 ":2024 年车规级 MLCC 价格同比上涨 8%-12%,AI 服务器用高功率电感涨价 10%-15%,而消费级产品价格因产能过剩下降 3%-5%。

国际巨头:技术垄断与战略收缩

日系、韩系及中国台湾企业长期占据全球被动元器件高端市场,凭借材料研发、工艺控制与客户绑定构建起深厚壁垒。日系企业主要有村田制作所、TDK 和太阳诱电等,韩台企业主要有三星电机、国巨电子等。

日系巨头的技术霸权。村田制作所以 " 技术定义者 " 姿态垄断高端市场,2024 财年销售额达 1.7434 万亿日元,其中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贡献 55% 营收,继续成为其最大市场。在 MLCC 领域,村田全球市场份额达 28.6%,稳居第一,其 01005 尺寸产品良率高达 99.99%,不良率控制在 PPB(十亿分之一)级别,在 AI 服务器大尺寸高容产品与车规级领域形成垄断。2024 年通过产能向高端倾斜,进一步巩固了在高功率电感市场的优势,直接推动部分型号价格上涨。

韩台企业的中高端卡位。三星电机作为 MLCC 第二大厂商,深度绑定全球高端供应链,其高端镍粉供应依赖中国企业博迁新材,2025 年签署的长期协议锁定近五年产能。中国台湾地区的国巨电子则在中高端电阻与 MLCC 市场占据优势,2024 年销售额达 132 亿元,全球市场份额 10.3%,通过产能整合平衡消费电子与工业市场需求。

这些国际巨头的共同优势在于:一是材料体系垄断,如村田自主研发的高介电常数瓷粉;二是认证壁垒,车规级产品通过 AEC-Q200 认证需 3-5 年周期;三是客户绑定,与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等终端巨头形成长期合作。

国内上市公司: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突破

中国上市公司已形成覆盖全品类的产业集群,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实现从 " 量增 " 到 " 质升 " 的跨越。主要有三环集团、顺络电子、风华高科等。

三环集团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41.5 亿元(+21.0%),归母净利润 12.4 亿元(+20.6%),毛利率 42.0%。MLCC 业务为核心,推出 M3L 系列等特色产品,超高容 MLCC 获创新金奖;SOFC 领域实现突破,300 千瓦商业化示范项目投产,光通信插芯及生物陶瓷产品亦稳步增长。

顺络电子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32.24 亿元(+19.8%),归母净利润 4.86 亿元(+32.0%),净利率达 17.34%。汽车电子收入增 55%,AI 服务器电感成英伟达供应商,收入增 73%。技术上实现 01005 尺寸电感量产,车规产品通过 AEC-Q200 认证,信丰基地布局高阶 LTCC 滤波器。

风华高科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27.72 亿元(+15.92%),车规、通讯板块收入分别增 39%、22%,研发投入 1.24 亿元(+23.79%)。技术上攻克纳米晶瓷粉等关键材料,6 款车规 MLCC 通过认证,精密厚膜电阻打破日系垄断,车规电感填补产品空白。

国内非上市公司:隐形冠军的细分突破

国内非上市企业在细分领域形成 " 单点突破 " 态势,成为国产替代的重要补充力量,尤其在车规电阻、核心材料等领域表现突出。

其中,微容科技是国内高端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主要制造企业。自 2017 年落户罗定以来,微容科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际顶尖设备与技术人才,成功打破技术垄断,成为国内第一家满足 AEC-Q200 标准且通过 IATF16949 体系认证的车规级 MLCC 制造原厂,实现了高端 MLCC 产品的国产化替代。目前,微容科技已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高端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制造商,年产能达到 6000 亿片,超微型 MLCC 市占率跃居全球第三。目前,微容科技已启动 IPO 辅导。

而安徽翔胜科技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独创 " 防结块剂 " 工艺将电阻良品率提升至 98% 以上,其车规级产品通过 AEC-Q200 认证,耐高温范围达 -55 ℃ ~+175 ℃,已进入比亚迪充电模块供应链,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达 30%。佛山市佐边电子深耕电位器与编码器领域,年产能达 8000 万片,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精密组件进口替代,产品进入国内知名家电品牌与医疗器械企业,年营业额突破 3000 万元。博迁新材虽未直接生产被动元件,但其 PVD 法制备的 80nm 镍粉全球独供,深度绑定三星电机,2025 年签署的长期协议锁定近五年产能,成为高端 MLCC 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这些非上市企业的共同特征是:聚焦细分品类、绑定核心客户、技术工艺独特,虽规模不大但在产业链特定环节具备不可替代性。

总结:替代加速与挑战犹存

当前国产替代已取得阶段性成果:MLCC 领域国产化率从 2020 年的 12% 提升至 2024 年的 22%,电感领域本土厂商在片式电感市场占有率超 30%。但高端市场仍差距明显:0201 超小尺寸 MLCC 良率、高频产品容值漂移率等指标,国产产品与日系竞品仍有代差;车规级产品认证周期长,国内企业产能爬坡缓慢,2024 年全球车规 MLCC 需求增长 25%,但国内供给缺口仍存。

未来竞争焦点将集中在三大方向:材料创新上,高介电常数瓷粉、低损耗磁芯等核心材料的自主化;技术升级上,微型化(01005 及以下尺寸)、集成化(无源集成模块)、高性能化(耐高温高压)的突破;供应链重构上,AI 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客户绑定能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中国企业 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 三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