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温颖颖
官宣杨幂为全球首席代言人后,背背佳再次成为话题焦点。
伴随 # 杨幂代言背背佳 # 冲上热搜,截至发稿前,该话题在微博阅读量超 1.5 亿、抖音阅读量超 3000 万。
网友们一边感慨杨幂的引流能力,一边提出疑问:那个曾靠电视广告 " 攻陷家长 "、又被贴上 " 智商税 " 标签的背背佳,竟还能卷土重来?靠什么?靠谁?又为何此时此刻,选择牵手杨幂?
在固有印象中,背背佳主打青少年市场,瞄准的是焦虑的家长。而杨幂身上的商业符号,更偏向于 " 自我管理 "" 外形焦虑 "" 女性消费力 "。两者的结合看似突兀,却似乎又暗合了时代的变迁。
背后操盘者杜国楹,也再一次展示了他对消费心理的拿捏。这个曾打造出好记星、8848 钛金手机、小罐茶的 " 营销大王 ",显然不只是想打一场怀旧牌。
而站在背背佳背后的资本,也有着更深的谋算。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从隔代焦虑到审美焦虑
" 背背佳,挺起你的自信!"" 快乐背背佳!"
上世纪末,背背佳广告霸屏电视,一群身穿背背佳的少男少女,自信大方地跳舞、展示专属于青春时期的美。这些画面和洗脑的广告语,构成了 90 后的集体记忆,以及对体态美的初理解,也精准击中了家长对孩子体态的焦虑。
背背佳的诞生源于一个教育者的洞察。1994 年,辞去教师工作的杜国楹在销售近视治疗仪时,常听家长倾诉:" 治疗其实是后话了,有没有能预防近视的办法呢?" 这句话种下了背背佳的产品雏形。
1997 年,天津大学一位相熟的教授改良了一款 " 英姿带 ",并与杜国楹分享。杜国楹联想到了坐姿和近视的关系,当即决定花 5000 元买下该技术。
同年,背背佳成立,第一步就是打广告。
那是广告的黄金年代,消费尚未理性、焦虑尚未分层。杜国楹把广告投进电台、电视,一句 " 为了孩子的未来 " 瞬间击穿心理防线。第二天尽管倾盆大雨,背背佳的柜台前仍站满了人。仅这一天,销售额高达两三万元。要知道,当时全国城镇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仅 430 元,而一件背背佳售价 300 元。
杜国楹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1997-2000 年间,公司投入了接近 9000 万元广告费。背背佳的销售额,则在 1998 年就达到 4.5 亿元的水平,同在这一年,25 岁的杜国楹成为国内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 " 亿万富翁 "。
"1998 年的背背佳 " 甚至出现在阿里纪录片《马云和他永远的 " 少年阿里 "》中。彼时,为庆祝刚谈下的新项目,马云给初创团队买了 5 件背背佳作为奖励。多年后,背背佳 " 一号业务员 " 朱保卫被媒体问及此事时,还打趣道,他琢磨过许久,18 个人(阿里十八罗汉)怎么分 5 件背背佳?
然而进入 21 世纪,伴随电商兴起和消费观念转变,背背佳业绩一路下滑,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直至 2022 年,背背佳卖身可孚医疗。
随后,可孚医疗将背背佳的定位定位从 " 防驼神器 " 升级为 " 体态管理专家 ",这意味着,背背佳面向的群体,从学生扩大为 " 所有希望矫正体态的年轻人 " ——背背佳完成了从父母的隔代焦虑,到年轻人的审美焦虑的迁移。
在新生人口下滑的背景下,这一营销转向堪称神来之笔。
2024 年,背背佳借 " 每天 3-6 小时改善体态 "" 拥抱更好的自己 " 等宣传话术,赞助综艺《快乐再出发》,并全面加码直播电商,实现翻红。
飞瓜数据显示,在抖音平台,2023 年 11 月中至 2024 年 5 月中的半年内,背背佳在的销量超 100 万件、销售额超 1 亿元,较 2022 年翻了三四百倍。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矫姿带市场规模达到 19 亿元,其中,背背佳的销售额排名第一。
与 20 年前相似,背背佳依旧用 " 先营销后产品 " 的逻辑唤醒情绪,只是这次唤醒的,是成年人对自我形象的焦虑,所击中的也依旧是长大后的那一批 90 后。
但短期翻红不等于长红。如何进一步巩固女性群体、持续制造话题,才是背背佳真正的考量。而杨幂的加盟,正是这场情绪再造的关键。
飞瓜数据显示,背背佳消费者中女性占比超 80%,其中近 70% 为 24-40 岁;另据欢网大数据,杨幂的粉丝群体中,20-29 岁与 40 岁以上女性占比最高。——这一群体,正是具备稳定消费力、愿为外形与生活品质买单的 " 审美中坚 "。
在情绪营销的逻辑里,这是一场精准的互文。

可孚医疗的资本焦虑
背背佳此次高调官宣代言,背后还牵扯着母公司的资本布局。
2025 年 8 月,背背佳的母公司可孚医疗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正式启动 A+H 双重上市。
作为家用医疗器械企业,可孚曾被视为 " 消费医疗的黑马 "。押注电商后,它的净利润在 2020 年暴增 241.8%,2021 年上市市值一度达 148 亿元。
然而,辉煌未能延续。财报显示,2022-2023 年,其净利润分别下跌 29.7%、16.27%,2024 年虽有所回升、同比增加 23.52%,但在 2025 上半年再度同比下跌 9.78%。
为驱动增长,可孚医疗持续加大营销投入。2022-2025 上半年,其销售成本分别高达 6.19 亿元、7.41 亿元、9.73 亿元、4.8 亿元,分别占营收的 20.8%、26%、32.6%、32.1%,占比成扩大趋势。

| 同花顺数据。
换句话说,可孚越来越 " 靠吆喝 " 生意。
去年才翻红的背背佳,增长也已显露疲态。2025 上半年,其所属的康复辅具品类收入同比下跌 6.41%,成为可孚医疗唯一负增长的板块。

| 可孚医疗 2025 年中报。
与此同时,可孚医疗还面临核心客户流失的挑战。2022-2025 上半年,其前五大客户贡献的营收占比整体呈下滑趋势。据公开数据,其第一大客户收入从 2022 年的 8.57 亿元下滑至 2024 年的 5.64 亿元,3 年间累计减少约 34%。
截至发稿前,可孚医疗的市值为 87.15 亿元,相较 148 亿元峰值,收缩约 41%;股价为 41.71 元,较 93.09 元的发行价已经腰斩。
耐人寻味的是,在经营承压的背景下,可孚医疗却实施高额分红,2021-2025 上半年累计分红约 12.35 亿元。其中,2024 年的分红为 3.66 亿元,甚至比同期 3.12 亿元的净利润还多。

| 同花顺数据。
按照股权比例推算,合计持股 53.94% 的实控人张敏夫妇,在 4 年多的时间里拿到了超 6 亿元分红。
此时启动港股上市,并高调请杨幂代言背背佳,显然不仅是一次品牌营销,更像是向资本市场展示新的增长故事:我们不仅能卖 " 医疗器械 ",还能卖 " 生活方式 "。
杨幂的商业背书、舆论声量,正是这场资本故事的外包装。

" 美丽刑具 " 的真面目
不过,跳出明星滤镜和营销光环,背背佳的产品力始终是绕不开的争议点。
20 多年来,背背佳都深陷 " 智商税 " 质疑。
早在 2006 年,一份来自成都的市场调查提到,高达 30% 的中小学生家长发现孩子脊柱弯曲后,几乎都会问医生:" 可以用背背佳来纠正吗?" 同年,开始有媒体报道称背背佳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广东省小儿骨科学组主任委员杨军林教授曾直截了当地表示:" 背背佳纠正驼背无效,还可能延误病情。"
直至今天,这种争议仍旧广泛存在。
黑猫投诉平台上,多位用户反馈称,穿背背佳后" 没有矫正驼背的效果 """ 停用后体态问题反弹 "" 腋下被勒得疼 "" 压迫肩背 "。有消费者甚至表示,胸口被压得喘不过气," 后背没有支点,需要拉得很紧把背强行拉起来 "。

社媒上,有网友在穿戴背背佳后表示,腰部因脊椎过度挺直而酸痛,长期穿戴后导致腰部承受能力变差," 这么多年了,稍微搬点重物就会闪到腰 "。

有媒体援引骨科医生的表述,对此现象作出了解释:" 使用背背佳的挺拔身姿是在外力作用下被动形成的,身体后侧肌群并未得到强化,长期使用反而会因 " ‘用进废退’使肌肉变得越来越弱。"
或许连背背佳自己都清楚这一点。
如今它在商品详情页最下方,用小字写道:" 本产品不属于医疗器械,不具备治疗作用,如患有病理性驼背或脊柱侧弯,请务必寻求专业医生指导。"《北京青年报》曾询问背背佳客服,如何界定该产品类型,得到的回答是:" 属于服装类产品。"
实际上,母公司可孚医疗也一度陷入技术争议。
2022 年 -2024 年,可孚医疗研发支出从 1.18 亿元,持续减少至 0.96 亿元,整体降幅达 18.6%;2025 上半年的研发为 0.4 亿元,仅占同期营收的 2.68% ——与营收占比高达32.1%的销售费用,形成强烈对比。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可孚医疗有 389 名研发人员,团队规模较 2024 年末收缩了 8.3%。
或许," 挺拔身姿 " 只是表象,真正被矫正的,是被主流审美驯化的身体。背背佳这款 " 美丽刑具 ",在 " 制造焦虑 " 与 " 贩卖解药 " 之间,精准找到了生意的缝隙。
背背佳卖的,从来不只是一条矫姿带,而是一种被时代反复打磨、循环收割的情绪幻觉。只不过,在这场关于焦虑的生意里,谁认真,谁就输了。
参考资料:
中新经纬《成年人的 " 美丽刑具 ",一年卖了 5 个亿》
第一风口《" 未见明显矫正效果 ",产品功效争议不断," 背背佳 " 母公司赴港上市寻输血》
时尚健康杂志社《这种 " 美丽刑具 " 又火了,完美身形能靠 " 勒 " 出来吗?》
鉴闻《背背佳 " 造富神话 " 背后的 " 三剑客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