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10 月 13 日至 24 日期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600941.SH)广东有限公司通过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方式,分三次增持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00.SH)股份。三次增持行为分别于 10 月 13 日、10 月 17 日和 10 月 24 日完成,使其持股比例每次均跨越 1% 的整数刻度,从而触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
根据浦发银行发布的三份公告,中国移动的持股比例从 10 月 10 日的 17.00% 上升至 10 月 24 日的 18.18%。该系列操作未导致浦发银行第一大股东地位发生变化,也未触发强制要约收购义务。
此次连续增持行为源于 " 浦发转债 " 自 2020 年 5 月 4 日进入转股期后的持续行权。中国移动作为持有该可转债的主要持有人之一,选择在 2025 年 10 月集中实施转股。三次转股分别涉及可转债 56,314,540 张、18,740,710 张和 14,838,280 张,对应转股数量为 450,156,195 股、149,805,835 股和 118,611,350 股。每一次转股均因公司总股本变化和持股比例变动达到监管披露标准而单独公告。
浦发银行在公告中声明,中国移动身份为持股 5% 以上的其他大股东,无一致行动人。三次权益变动均未违反其此前作出的承诺或计划,亦未触发强制要约收购义务。浦发银行董事会确认,公告内容与股东提供信息一致。
该系列操作表明,中国移动通过可转债工具实现了对浦发银行股权的阶梯式增持。每次转股均对应持股比例变动,符合监管对 1% 变动刻度的披露要求。三次操作间隔紧密,反映出股东对持股比例的主动管理策略。
领先的银行正在被资本追捧。今年以来,多家上市银行先后获得重要股东增持,显示出资本对银行板块的配置意愿正在增强。邮储银行(601658.SH)控股股东邮政集团于 4 月 8 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 1991.02 万股,并计划在未来 12 个月内继续实施增持。光大银行(601818.SH)4 月 8 日发布公告称,为传递对光大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对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支持光大银行高质量发展,光大集团拟于 12 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等合法合规方式增持光大银行 A 股股份,增持比例合计不超过 2%。这些全国性银行的增持动作,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风向标。
城商行方面,青岛银行(002948.SZ)于 6 月 11 日发布公告称,青岛国信集团计划通过子公司增持该行股份至不超过 19.99%。9 月 15 日,青岛银行发布公告称,收到青岛国信产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增持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告知函》和《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国信产融控股于当日通过港股通渠道增持青岛银行 H 股股份 582,500 股,占青岛银行股份总数的 0.01%。此次增持后,国信产融控股持有青岛银行股份 655,205,743 股,占股份总数的 11.26%。国信产融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青岛银行股份 873,053,673 股,占股份总数的 15.00%。
6 月 26 日,苏州银行(002966.SZ)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累计增持金额达 8.56 亿元,远超原定计划,显示出地方国资对本地金融机构的强力支持。9 月 5 日,成都银行 ( 601838.SH ) 公告称,两家市国资委控制企业在短期内合计增持金额超过 1.6 亿元。同日,重庆银行 ( 601963.SH ) 公告显示,重庆地产集团通过大宗交易一次性增持 5200 万股,持股比例提升 1.5 个百分点。这些增持行为反映出地方资本对区域性银行发展前景的信心。10 月 23 日,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600064.SH)发布公告,宣布完成对南京银行 ( 601009.SH ) 的股份增持,以自有资金约 16.84 亿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 9.99%。这已是南京银行今年获得的第二轮大额增持,早在 9 月,其外资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就通过 QFII 渠道增持了 1.08 亿股。
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本轮银行股增持潮呈现出几个鲜明特征。增持主体多元,涵盖地方国资平台、中央国企、外资 QFII 及产业资本;增持行为在 2025 年不同时间段持续出现,显示资本对银行板块的关注具有延续性;增持资金来源清晰,多为自有资金,且普遍附带长期持有承诺;增持对象以区域性银行为主,尤以长三角、成渝等经济活跃区域的城商行为代表。
2025 年的银行股东增持浪潮,表面上是资本运作,实则反映了金融体系的重构逻辑。当外资、国资和地方资本集体选择以自有资金增持银行股时,这一行为超越了单纯的财务投资,成为对银行长期价值的公开背书。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银行股此轮增持潮,折射出资本市场对银行估值逻辑的悄然转变。过去,市场对银行股的评估多聚焦于短期盈利波动与净息差变化;如今,投资者愈发关注客户基础、区域经济韧性、资产质量稳定性及公司治理有效性等结构性优势。在宏观经济转型、利率市场化深化、金融风险化解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具备上述特质的银行正成为长期资金的 " 压舱石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