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亦庄荣昌东街附近,一辆辆滴滴自动驾驶车穿梭在马路上,为前来参加 2025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嘉宾、媒体和观众提供接驳服务。
这不是一辆普通的网约车,而是一扇敞开的未来之门。门后的世界,是机器智能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让出行变得更加安全、高效。
虽然完全无人的自动驾驶商业化尚需时日,但与其旁观时代的脚步,不如一起上车,亲身感受这场正在发生的智能革命。
在变道、加减速、左右转弯等一系列操作中,滴滴自动驾驶车表现得非常丝滑,整个试乘体验平稳流畅,能够灵活应对各类复杂交通场景。信号灯状态、周边车辆、行人,甚至被前方卡车遮挡的红绿灯信息都能准确捕获,这一切得益于滴滴自动驾驶自研的 L4 软硬件技术,可实现 360 ° 全场景、全工况感知识别。

以混合网络,穿越技术与政策迷雾
网约车大战后,滴滴逐步成为出行行业的头部企业,同时也在思考和布局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早在 2016 年,滴滴就已投入自动驾驶研发,谈及做自动驾驶的初心,滴滴联合创始人、滴滴自动驾驶 CEO 张博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安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将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体验,L4 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后,汽车会进化成真正的移动空间,人们不需要在车上关注驾驶这件事情,可以尽情地休息、娱乐等。
在启动自动驾驶研发前,张博与全球 L4 自动驾驶领域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深入交流后,形成了两个关键判断。
第一个判断是对时间节点的判断,他认为自动驾驶进入人类生活大概需要 10 年时间,即从 2016 年到 2026 年。目前来看,这个预判还是比较准确的。
第二个判断认为,自动驾驶进入人类生活的最优路径,应该是类似于滴滴这样的出行网络,提供一种 " 人类司机 + 机器人 " 的混合网络。其背后逻辑是,自动驾驶在较长时间里会存在政策限制和技术限制。鉴于滴滴已经构建了出行网络,以一种渐进式的方式推进 L4 Robotaxi 出行服务,更为现实。

滴滴联合创始人、滴滴自动驾驶 CEO 张博
" 混合出行网络是自动驾驶商业化冷启动的最佳路径,滴滴自动驾驶在 AI、场景和硬件制造三大关键领域都积累了能力,正在以自动驾驶网络和司机出行网络相结合的混合模式,稳步推进 L4 技术落地应用。" 张博这样说道。
基于上述判断,滴滴自动驾驶制定了 3 个 " 五年计划 ":第 1 个五年是 2016-2021 年,核心任务是完成 L4 自动驾驶全栈核心技术的研发。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经掌握了 L4 自动驾驶所有核心技术。
第 2 个五年是 2022-2026 年,核心任务是完成 L4 自动驾驶在国内 " 从 0 到 1" 的验证,在部分地区示范应用接近人驾的 Robotaxi 出行服务。依托 L4 自动驾驶软硬件能力与慧桔港智能运维体系,滴滴自动驾驶已连续安全运行超过 1900 天,并在全无人示范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向部分公众开放全无人 Robotaxi 服务测试。
"AI 技术必须和场景深入融合,才有生命力。" 张博举例道,滴滴自动驾驶已在广州黄埔和北京亦庄实现了全场景、全天候的全无人测试,无论是早晚高峰,还是雷雨天气等复杂场景,都表现得非常稳定。
第 3 个五年是 2027-2032 年,核心任务是全球化,在全球寻找适合 L4 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政策土壤和技术土壤。前期,滴滴自动驾驶已于 2023 年与广汽埃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得到广汽集团 C 轮融资,双方把滴滴自动驾驶的 AI Driver 能力和广汽集团的汽车生产制造能力整合在一起,设计并生产前装 Robotaxi。
交付在即,通往 Robotaxi 商业化的 " 阳谋 "
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 2025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期间,笔者来到位于 A 馆的滴滴自动驾驶展台,详细咨询了这款与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前装自动驾驶车的科技含量。
据了解,这款前装自动驾驶车基于广汽埃安纯电专属平台开发,搭载了滴滴自动驾驶全新一代硬件平台,传感器总数多达 33 个,可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4D 毫米波雷达、红外相机和声音传感器等多传感器进行探测。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自动驾驶全新一代硬件平台的 GPU 算力已超过 2000 TOPS,传感器接入能力比上一代计算平台提升一倍;集成度和装配效率也显著提升,装配效率提升 7 倍,成本大幅降低 74%。

展台现场,
张博对《汽车观察》表示:" 这款与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前装自动驾驶车将于今年年底交付,随后将逐步在北京和广州开展示范应用。"
除前装自动驾驶车外,滴滴自动驾驶还动态演示了 Robotaxi 智能运维体系的全流程运维场景。据悉,滴滴自动驾驶已率先在业内推出 24 小时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包括用户中心、业务中心、安全中心、支持中心和运维中心,这五大中心协同实现 Robotaxi 前台运营和后台运维的全流程自动化运转。
用 " 一票否决权 ",重构安全估值
"L4 自动驾驶技术是下个十年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变革之一,将大幅提升出行安全、效率与体验。" 在 2025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张博特别强调了滴滴自动驾驶的价值观——负责任的科技创新,这令人印象深刻。
对于 " 科技创新 " 的解读不言而喻,自成立以来,滴滴自动驾驶持续加大对 AI 领域的投入。两周前,滴滴自动驾驶又获得 D 轮 20 亿元融资,将用于加大 AI 研发投入和推动 L4 自动驾驶应用落地。
而对于 " 负责任 " 的解读,张博在交流中进一步阐述道:一是对安全的重视与长期投入,二是保持相对稳健的发展节奏。
首先在安全上,一方面是整个滴滴公司对于安全的重视,另一方面是滴滴车辆软硬件在安全冗余方面做出的努力,希望达到最高安全水平。" 安全是自动驾驶发展的基石,要始终把安全作为不能妥协的优先项。" 张博阐述道。
实际上,滴滴在非常早期阶段就已将安全确立为核心基石之一。初期投放的自动驾驶车辆基于沃尔沃 XC90 打造,还专门为其设计了 " 双子星 " 系统,可在核心高性能传感器、车载自动驾驶系统、远程协助系统和车型深度兼容四个方面,实现多层冗余。

安全性不只是从行驶角度考虑,还要从运营维度评估。比如,为避免 Robotaxi 在行驶过程中阻碍交通、造成拥堵等意外情况发生,滴滴自动驾驶做足了准备,其先进的感知系统,能够全方位感知周边环境、精确检测障碍物、有效识别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等。
其次,为何要提倡相对稳健的发展节奏?通常情况下,新科技的出现会给旧方式带来冲击和恐慌,但从自动驾驶发展现状来看,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作为出行运力的 " 补充方式 " 逐渐渗透到新的出行方式中,不会快速或绝对替代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等原本的核心出行方式。
所以,滴滴自动驾驶并不会激进地推动 L4 的迅速普及,而是在以安全为基础的前提下,脚踏实地,稳步推进自动驾驶业务发展和新旧业态的转换。毕竟,科技的发展必将考虑到人们的感受和就业空间等多种问题。
作为中国和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先天优势显而易见,用户、场景和技术都已掌握在手中,Robotaxi 自动驾驶业务也只是无缝衔接的事情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