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网 18小时前
耶鲁经济学教授:流行叙事是驱动资产价格的主要力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周易 · 系辞》有言:"《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天地万物,看似寂静无为,实则蕴藏感应之机。人一旦有所 " 感 ",便能 " 通 " 晓万物之理。在数智时代,人类情绪——这一最原始、最本真的 " 感 " ——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捕捉、封装、定价与流通,演变为一种全新类别的 " 资产 "。这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精神的显形:情绪,作为人之所 " 感 ",正通过数字技术 " 遂通 " 价值之 " 故 "。

从加密艺术的数字图腾,到粉丝经济的集体狂热,情绪资本化已非未来图景,而是当下现实。它不再依附于传统物质载体,而是以代码为媒、共识为基,在全球数字场域中流动、增值。未来资产的价值将不仅取决于其财务属性,更在于其与社会情绪、文化共识的联结强度。个体的情感波动,通过网络被放大、连接、共振,最终贯通为一种可被广泛识别、认可与交易的价值形态。

一、情绪具象化的数字资产

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催化下,那些曾潜藏于内心的情绪,找到了 " 感而通之 " 的物质化路径。一系列数字项目清晰勾勒出情绪如何从私人体验跃升为公共资产。

Cryptopunks:身份认同之 " 感 " 与加密部落之 " 通 "。这些低像素头像,其价值远超图像本身。它们是数字原野上的新 " 图腾 ",承载着加密世界的归属感、历史叙事权与反叛精神。拥有一个 Cryptopunk,即是拥有一个身份徽章,是向全球社群宣告:" 我感于此,我属于此。"

NBA Top Shot:集体记忆之 " 感 " 与社群共鸣之 " 通 "。它将体育赛场上的狂喜瞬间——绝杀、逆转、封盖——封装为可拥有的数字时刻。球迷对球队、球星的情感投入,通过这种数字化 " 纪念品 ",找到了全新的寄托与流通方式。

粉丝代币:参与归属之 " 感 " 与金融权益之 " 通 "。如巴黎圣日耳曼等俱乐部发行的粉丝代币,将粉丝的支持与归属感转化为具体的投票权与独家内容获取权。贝莱德在其数字资产研究报告中强调," 社群共识与参与感正成为新型权益类资产的核心价值支撑。"

从加密猫到 " 人生 " 系列概念,情绪资产化的路径不断拓展,身份认同、社群归属、历史叙事、文化符号等情感能量,一旦被数字形式 " 感 " 发,便能突破个体界限,在网络中 " 通 " 达彼此,凝结为共识性价值。

二、加密资产情绪价值分析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201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 席勒是叙事经济学的奠基人。他认为,流行的叙事是驱动经济事件(包括资产价格波动)的主要力量。在数字资产领域,诸如 " 去中心化金融革命 "、" 数字黄金 " 等叙事,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情绪,从而决定了资产价格,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传统的基本面分析。他的理论为解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巨幅波动提供了完美的框架。

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尼古拉斯 · 科尔斯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贡献者,他研究了心理偏见(如过度自信、从众心理、损失厌恶)如何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繁荣和恐慌。这些偏见在 7x24 小时交易、缺乏监管、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加密货币市场中被极度放大,使得情绪成为价格短期乃至中期走势的核心驱动力。

Messari 创始人(前股票研究分析师)亚历克斯 · 弗莱斯曼 & 泰勒 · 科斯虽然不是传统学术界的学者,但其分析框架在加密领域极具影响力,他们提出了 " 情绪机器 " 的概念,认为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网络,其价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作为 " 全球、去中心化的信念 / 情绪协调系统 " 的能力。价格不仅是价值的反映,更是群体信念和情绪的 thermometer。

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传统的国际金融组织通常对加密货币持谨慎或批评态度,他们多次在报告中都认为加密货币价格主要由投机情绪驱动,而非基本经济用途。他们将其视为一个检验行为金融学和市场非理性的 " 完美实验室 ",并警告其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

三、情绪价值影响加密资产定价的技术原因

虽然上述分析多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块链与数字技术确实为情绪的 " 感而遂通 " 实施了一场 " 降维打击 ",极大降低了资产化门槛,推动其步入平民化时代。

确权与唯一性奠定感通之基石。NFT 为任何数字物品提供不可篡改的身份证明,使情绪 " 感 " 有所依。

创造与分发的边际成本趋零拓宽感通之源泉。任何人都可将瞬间灵感、纪念时刻所引发的情绪,快速封装为资产,打破传统精英化的创造壁垒。

全球流动性市场实现感通之极致。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平台提供全球性、全天候的市场,情绪的 " 变现 " 路径被极度缩短。

可组合性(Composability)升华感通之维度。情绪资产可与 DeFi、社交、游戏等协议组合,衍生出质押、借贷、碎片化所有权等复杂应用。贝莱德在 2024 年科技投资展望中提出," 资产的可组合性与情绪附着能力,将成为下一代数字生态的关键指标。"

区块链技术让我们正步入一个 " 万人皆可感,万感皆可通 " 的时代。任何能引发社群共鸣的情绪,都可能被迅速捕获,置于全球市场中等待价值的 " 通 " 达。

四、数智时代情绪价值或成资产定价逻辑

在数智时代,随着技术日益发展,情绪作为资产的价值,将不仅限于可交易性,可能更将跃升为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与价值评估的关键尺度。

情绪价值成为核心度量衡。我们正迈向 " 共情经济 " 时代。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将越来越由其激发积极情绪、满足情感需求的能力来衡量。情绪从经济的边缘走向中心。

情感交互质量决定协作深度。在 AI 大量替代标准化工作的背景下,人类的创造力、情感洞察力与共情能力成为比较优势。贝莱德在 Future of Humanity 系列研报中写道," 在自动化洪流中,人类情感与共情能力是最后的稀缺资源,也是未来资产定价的‘情感折现率’。"

情绪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资料。能够精准识别、理解人类情绪的 AI 系统,其训练依赖于海量、高质量的情感数据。这些数据集本身即为宝贵资产,是开发更自然人机交互的基石。

《周易》所揭示的 "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在今日以全新、物质化的方式呈现。个体的情感波澜,通过数字网络的 " 感 " 应与 " 通 " 达,汇聚成全球价值图谱中不可或缺的坐标。在 AI 重塑一切的时代,情绪——人类最古老、最本质的特质——非但不会贬值,反而将因其不可自动化替代的创造力、连接力与共情力,成为我们最珍贵的资本。

情绪资产化的时代,刚刚启幕。它邀请我们重新审视内心的每一次波动,珍视每一次共鸣。因为在那看似虚无缥缈的 " 感 " 之中,正蕴藏着能够 " 通 " 达未来、定义未来的巨大财富与无限可能。天下之心,感而遂通;未来之富,藏于情中。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 :张 烽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催化 周易 区块链 经济学 贝莱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