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一场汽车设计师的聚会,也是一场智慧出行的 " 头脑风暴 ",更是国内唯一面向设计师的汽车及智慧出行设计国际性交流平台。10 月 24-25 日,作为 WDCC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全城联动活动之一,2025 国际智慧出行设计大会及系列活动在上海国际汽车城如约而至、如期举办。本次大会以 " 心 " 动力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发表演讲、深度对话,分享设计心得、设计战略和设计发展。活动现场汇聚了 320 余位专家学者与设计师代表,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为期两天的活动中,80 余位设计师深度参与系列论坛与主题沙龙,通过主题演讲与前沿洞见分享,展现行业创新思考。线上直播同步吸引超 12000 名观众实时观看,线上线下联动,共同见证本次大会的专业盛况。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师建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消费品和时尚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陈建林,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党委书记张立军,上海国际汽车城 ( 集团 ) 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钢,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潘晓红,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管清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设计分会秘书长、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李彦龙,上海智慧出行设计谷执行董事、总经理徐婷婷等出席活动。
行业生态协同
智慧出行设计的 " 试验田 "
本次大会上,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设计分会、上海智慧出行设计谷共同出版的《2025 年度交通工具设计成果集》以及《智慧出行设计产业图谱研究》正式发布。两项学术成果的发布并非孤立的 " 单点呈现 ",而是一场 " 行业生态协同 " 的延续与升华,标志着这两项凝聚智慧的成果正式走向公众、迈向应用。
" 匠心 + 初心 " 深耕产业生态
作为论坛主办方,中国汽车工程教育的领军者,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始终以 " 培养汽车产业创新人才 " 为初心,在智慧出行设计领域深耕不辍,学院始终与行业同频共振,为产业输送了大批兼具技术实力与设计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论坛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党委书记张立军致辞。他表示汽车从普通交通工具和制造业的产品,已经呈现向未来移动空间发展的趋势,广大汽车设计师要用心感受、用心接受、用心享受,新时代汽车产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工程师还是设计师,面向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与竞争,在产品技术和质量上必须针锋相对、以技胜人;在产业协同和生态的构建上,要肝胆相照、以德服人;在服务过程和用户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要以诚待人。
上海国际汽车城,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的 " 摇篮 ",更是智慧出行设计的 " 试验田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钢在致辞中指出,从 1958 年上海汽车制造厂诞生,到如今成为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全域开放测试区,上海国际汽车城始终以 " 敢为人先 " 的魄力,推动汽车产业从 " 制造 " 向 " 创造 " 跨越。而智慧出行设计,作为连接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的核心纽带,已成为上海国际汽车城推动产业升级的 " 关键抓手 "。
目前,上海国际汽车城以 " 设计赋能智慧出行 " 为核心,已构建起从创新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完整生态体系。在产业基础上,集聚了上汽研究开发总院、蔚来汽车设计中心等整车企业,以及科美创研等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服务企业;在生态建设上,连续举办国际智慧出行设计大会、中国汽车设计(国际)峰会等链接起国内外著名汽车企业和汽车设计师;在人才培养上,设立上海国际汽车城天工设计学院,致力于打造当代中国汽车设计师的 " 黄埔军校 ",构建 " 产学研用 " 一体化的汽车设计人才培养高地。此外,在学术引领、载体建设、场景支撑等方面,打造了多个 " 国内独一份 "。
" 心 " 动力
15 年坚持为设计师 " 出题 "
好的设计不仅能塑造产品的 " 颜值 ",更能提升出行的 " 价值 ",让智慧出行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汽车设计的核心是 " 以人为本 ",而文化创意的灵魂是 " 文化赋能 "。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重驱动下,汽车已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集 " 科技、美学、文化 " 于一体的 " 移动文化空间 "。
坚持举办了 15 年的设计论坛有一大特色:每年都通过调研,顺应行业形势给演讲嘉宾们出题。今年大会的主题是 " 心动力 ",而题目是:面对行业内卷、AI 浸入、设计趋同,如何保持独特的品牌文化与设计语言?在设计逐渐趋同的情况下,又该如何把 " 初心 "、" 匠心 "、" 雄心 " 转化为设计的核心竞争力,让设计成为行业的 " 心 " 质生产力?大会上," 大咖 " 们纷纷 " 举手发言 ",通过开题演讲、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方式,关注和探讨智慧出行设计中遇到的苦难和挑战,以及如何面对行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
著名设计史论专家、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受之教授在开题演讲中表示,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迅猛,但相当长的时间电动、油电混合和纯汽油车还会存在若干时间。不管汽车行业如何发展,汽车的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的是 " 人 " 的感受,要踏实做好工作,提供更好的设计产品,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作为汽车产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慢慢沉淀下来,做出更好的产品,打响自己的品牌。
畅所欲言、百家争鸣。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设计分会主任委员、上汽集团首席专家、研发总院总设计师兼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邵景峰则认为," 心动力 " 就是 " 发自内心的设计 "。在上海国际汽车城这片热土上,众多设计师和汽车从业人员前仆后继,不断求新求变,体现了 " 汽车人 " 拼和闯的精神。未来,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要学会活下来,不能为了刻意求新而新,要相信自己、要坚持原则、要脚踏实地做产品,才能为消费者持续提供好的产品。
此外,长安汽车全球设计中心副总经理邓鑫,奇瑞星途汽车副总经理、设计负责人刘能华,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执行顾问、前丰田汽车公司设计总监、千叶大学客座教授御园秀一,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武奕陈等先后分享了自己对智慧出行设计的理解及观点。
从 " 科技赋能设计 " 到 " 用户共创设计 ",从 " 独立设计的坚守 " 到 " 营销与设计的融合 ",设计的 " 不设限 ",本质是 " 初心 " 的无限延伸:对用户需求的无限探索,对创新可能的无限追求。大会不仅仅是一场观点和智慧的碰撞,更体现了设计师们的初心和热爱。
上海智慧出行设计谷
永不落幕的舞台
在令人期待的 " 设计师之夜 " 活动中,在上海智慧出行设计谷——卡尔曼星球上演了一场 " 汽车设计与时尚设计 " 的跨界对话,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设计师和专业模特们为观众奉献了一场不亚于专业时装秀的合作演出,百余位中外设计师以 " 设计为名 ",在思想碰撞中激发灵感,在跨界对话中无限想象。
如今上海智慧出行设计谷创新中心也已正式开业。作为汽车设计师活动中心,连接设计与产业的 " 实体枢纽 ",创新中心将为设计成果转化、跨界资源整合提供 " 从图纸到量产 " 的全链条支撑,让未来的成果有了 " 落地生根 " 的土壤。" 如何在‘试验田’里,把‘初心’、‘匠心’、‘雄心’转化为设计的核心竞争力,让设计成为行业的‘心’质生产力,期待未来在创新中心内将会迸发出更多的火花。" 而国际智慧出行设计大会暨 CCDIS 旨在重新定义设计师在产业变革中的核心角色,致力于为全球顶尖设计人才构建舞台,推动设计师从幕后走向前台,使其成为引领智慧出行设计发展的核心引擎与价值源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