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林欣禾
十年前,机器的轰鸣声是凤岗的日常,工厂星罗棋布,货车穿梭不息。十年后,这片土地灯光璀璨,创业者与创意者成为新的主角。
天安数码城第十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将于 10 月 30 日在凤岗天安 · 深创谷国际会议中心启幕,来自经济、科技、品牌、健康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齐聚,聚焦 " 踏‘十’出发 · 韧性生长 " 主题,共探企业在新周期下的可持续路径。
这场以 " 创新 " 贯穿始终的大会,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会,更是凤岗产业蝶变的缩影。
十年来,作为凤岗乃至东莞的一张产业名片,凤岗天安数码城见证了从 " 制造 " 到 " 智造 " 的深刻嬗变:从外向型加工基地到创新驱动高地,从传统制造集群到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聚地,凤岗的产业版图已经被重塑。
园区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更新迭代,产业生态在这里延伸、重构。作为东莞创新生态的重要节点,凤岗天安数码城以生态圈大会为载体,串联起政、产、学、研的协同力量,持续为城市注入生机与活力。
十年一程,凤岗天安数码城不仅是城市转型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与推动者。这片承载了无数创业梦想的土地,正以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力量,描绘出东莞新一轮产业跃升的清晰轮廓。

以韧性为底,向创新进发
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企业的竞争正在从 " 增速之争 " 转向 " 耐受力之争 "。面对技术迭代、产业转型与周期波动的多重挑战,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在压力中积蓄韧性,成为企业新的命题。
这一命题同样映照在凤岗这片创新热土上。
凤岗天安数码城正在从传统制造业的承载区,迈向科技与创意并生的创新高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天安数码城第十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的主题 " 踏‘十’出发 · 韧性生长 " 应运而生。
大会以 " 韧性 " 为关键词,回应当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提出 " 四重韧性 " 模型——从科技、品牌、健康、经济等维度探讨企业如何在周期更迭中构建底层能力,走向长期主义。
本届大会将邀请来自经济、科技、健康与品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从宏观趋势到微观实践,共同描绘新时代企业韧性成长的底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兰小欢,从全球产业链的宏观视角剖析中国经济的趋势与机遇。北医三院 ICU 主任医师薄世宁,以生命科学视角提醒创业者守住健康的根本。品牌战略专家小马宋,解析企业如何穿越流量周期,构筑长期品牌价值。AI 虚拟员工公司总裁郑立鹏,带来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创新的最新思考。
本届大会还特别设置 " 十年同行人 " 致敬环节,向与园区共同成长、并肩前行的企业致敬。那些最早扎根凤岗的创业者,将讲述自己在风雨周期中稳健发展的真实故事。从开拓者到中坚力量,他们的实践正是凤岗产业跃升的轨迹。
站在新的起点上,凤岗天安数码城以生态圈大会为纽带,持续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健康保障和经济洞察上实现系统成长。
十年蝶变,从制造高地到创新前沿
生态圈大会走过十年,背后是凤岗天安数码城产业版图的壮大与蝶变,也映照出凤岗这座小镇在过去十年间的跨越式发展。
十年前的东莞,已经是 " 世界工厂 ",凤岗也是一座以传统制造业为底色的临深小镇,电子、五金、塑胶、纺织等形成了密集的产业集群,却也面临产业链附加值不高、空间紧张、成本攀升的瓶颈。
2015 年,凤岗经济总量首次突破 200 亿元,标志着这座小镇进入新发展阶段,也在产业升级与空间约束的双重压力下,成为东莞制造转型的试验田。
在转型与突破的关口,凤岗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承载新产业、新动能的创新载体。
同年,凤岗天安数码城项目启动,成为广东省、东莞市的重点产业项目。这一落子,既是天安数码城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前瞻布局,也是 " 深莞融合 " 战略的重要注脚。
凤岗天安数码城总投资约 100 亿元,致力于打造大湾区产业合作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15 年,一期 " 天安数码城 T5" 正式启动;2020 年,二期 " 天安 · 深创谷 " 破土动工。十年培育,从最初的几十家企业,到如今的近千家创新主体,园区版图不断拓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人工智能、电商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构成了凤岗新一轮产业跃升的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凤岗天安数码城吸引超 960 家企业入驻,其中 70% 以上来自深圳,园区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合计近 200 家。代表企业中,都市丽人、丰润计算机、鸿栢科技、瑞朗电子、铂特斯新能源等企业均为行业细分领域的中坚力量。
今天,超 3 万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形成了产、商、居一体的创新生态。凤岗天安数码城已从一纸蓝图,成长为东莞临深区域最具活力的创新集聚区之一。

凤岗天安数码城的十年,不仅是一场产业升级的跃迁,更是一场关于 " 制造美学 " 的探索。
制造美学作为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表达,正在重构人们对传统工业的认知。基于此,东莞提出 " 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 " 的城市 IP,让制造与美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造、创造进阶。
凤岗天安数码城顺势发起建设天安制造美学园区,携手东和工品等优秀制造企业,打造美学 + 智造的共生平台,以东和工品赋能体验中心为载体,推动制造美学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展示的全过程。
在凤岗天安数码城的语境下,工业美学呈现出三重特质:它生长于千家企业的创新实践,融合科技与匠心的多元之美,更成为连接产业 - 商业 - 生活的生态纽带。制造美学不再是产业的装饰品,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自觉。
在这里,天安数码城关注的不仅是企业的产值规模,更是其创新与文化的内在价值;提供的不仅是标准化的产业空间,更是滋养创意与成长的沃土,为东莞 " 从制造到智造再到创造 " 的发展路径提供一个可触摸、可体验、可参与的样板间。
如今,凤岗正以凤岗天安数码城等创新平台为引擎,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4 年,凤岗 GDP 突破 400 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 800 亿元,多项经济指标跻身东莞前列。全镇高新技术企业增至 283 家,专精特新企业 88 家," 倍增计划 " 企业 21 家,新升规企业 77 家。近年来,超过 1500 家深圳企业落户凤岗,纳税前十企业中,近一半拥有深圳 " 基因 ",天安、京东、康佳、中集、都市丽人、深交所南方中心等名企构建起深莞共生的新格局。
十年蝶变,凤岗已不再只是深莞交界的地理符号,而是大湾区创新动能的重要承载地。随着深惠城际等三条直通深圳的轨道交通陆续建成,凤岗正加速融入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以更强的科技创新力与更高的产业想象力,从制造高地走向创新前沿。
向未来生长,从天际线到创新线
十年沉淀之上,凤岗天安数码城迎来新的发展高点——天安 · 阳光大厦的建成,不仅刷新了凤岗天际线,也标志着园区在产业布局和创新生态建设上的又一次升级。
这座高达 150 米的凤岗第一高楼,坐落于天安 · 深创谷西区核心位置,是凤岗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深莞产业新地标。大厦以总部办公 + 电子电商产业集群为核心定位,叠加多重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最高三年免租、装修补贴、品牌曝光等全方位营商支持,并打造了涵盖电商选品、物流仓储、直播、摄影、配单、人才一站式资源和服务的电商赋能中心,构建电商企业加速成长的优质生态。
依托凤岗 " 深莞融合第一站 " 的区位优势,以及 1 条城轨、3 条地铁、5 条高快速路与多条公交线路构建的立体交通体系,从阳光大厦出发,半小时可抵深圳各区核心。2026 年深惠城际通车后,从距离项目一公里的凤岗站出发,3 站可达深圳北、5 站直抵前海,凤岗与深圳的创新资源将实现无缝联动。
在功能布局上,阳光大厦重点面向电子、电商及智能硬件领域,配套保税报关、货运代理、财税律所等生产服务业,形成一站式产业生态。目前,园区内已引入超 100 家品质商家,涵盖餐饮、零售、休闲等业态,同时以兴趣为纽带,构建了 30 多个社群,覆盖人数 10000+,让工作、生活与创新在这里自然生长。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合作,为阳光大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能量。
第十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上,凤岗天安数码城将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天安阳光大厦共建 "AI+ 智能硬件创新中心 ",导入高校教授团队与顶尖科研资源,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链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凤岗天安数码城将整合集团旗下 10000+ 家企业资源,为技术落地提供丰富场景与应用需求,推动先进制造业的集聚与升级。
同时,双方还将共建产学研人才实训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科研交流、企业参访等形式,让科研成果与产业实践深度对接,为园区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同时,联合举办 AI+ 智能硬件创新挑战大赛,以赛事为纽带发现前沿项目,优胜团队可优先入驻创新中心,获得政策扶持与投融资对接,形成科研、企业、市场的良性循环。
港中深合作的落地,让阳光大厦不仅成为电子电商和智能制造的产业中枢,更成为连接深圳创新资源与凤岗制造实力的桥梁。科研与产业在此交汇,创新与发展在此共振,为凤岗注入新一轮增长动能。
从 2015 到 2025,凤岗天安数码城用十年见证了 " 世界工厂 " 的蝶变。下一个十年,它将以阳光大厦为新起点,让科技与产业在这里继续生长,让创新成为凤岗的城市底色。
当创新成为新的城市底色,凤岗天安数码城正以持续进化的创新生态,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动力。未来的东莞,将在更多这样的创新热土上,孕育新的可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