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官方微博的发布,将小米汽车送上热搜。
10 月 24 日午间,小米汽车宣布,2025 年 11 月 30 日前锁单的用户,若因小米自身原因延迟至 2026 年交付,所产生的购置税差额将由小米全额承担,补贴至高 1.5 万元,覆盖 SU7、YU7、SU7 Ultra 全系车型。

这条微博获得超过 2 万次互动。" 小米推出全系购置税补贴方案 " 这个话题,也在微博热搜榜上停留了 4 个多小时,获得了超过 4 万的互动。
小米汽车小程序显示,SU7 和 YU7 系列的交付周期仍达 30-40 周。根据这一政策,如果不考虑 SU7 Ultra 的话,小米为每辆 SU7/YU7 系列承担的购置税补贴,在 1.1 万 -1.4 万元。参考 9 月超过 4 万辆的交付量,小米在今年预计还能交付约 12 万辆。叠加 11 月底前新增的锁单,待消化订单仍达 20 万台规模。


这意味着,仅购置税补贴一项,小米汽车在 2026 年就将投入超过 20 亿元。
真金白银主动补贴
获用户积极点赞
这项 " 兜底 " 措施,从商业角度来看,将使小米面临超过 20 亿元的支出。对于仍处于亏损的小米汽车而言,这无疑会带来不小的财务压力。但从用户角度来看,这项政策却成为其面临购车成本增加的不确定性时,获得的 " 定心丸 "。
" 确定 " 和 " 全面 ",是小米汽车这份《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的显著特点。
首先是触发时间、条件和金额的确定性。用户 2025 年 11 月 30 日 24 点前完成锁单,如果因为小米汽车的生产或运输原因,造成锁单车辆在 2026 年交付开票,将以减免购车尾款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单车上限 1.5 万元的补贴。
在小米汽车发布的《答网友问》中,还以锁单价 28.69 万的小米 YU7 Pro(选装流金粉车漆)和 54.19 万的小米 SU7 Ultra(选装碳纤维尾翼)为例,说明了补贴金额的算法。


这两款用来举例的车型,涵盖了现行购置税政策的两种情况。前者在今年无需缴纳购置税,而后者需缴纳约 1.8 万购置税。
其次是覆盖车型的全面性。这一政策覆盖小米目前全部在售车型,包括 SU7 系列的三个版本、SU7 Ultra 和 YU7 系列的三个版本。
如果简单算经济账,这项补贴政策显然 " 不划算 "。购置税政策变化带来购车成本增加,企业并非必须承担这项成本。小米汽车自上市以来,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也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用户购车。
对于这项政策,业内人士给予了积极评价。有业内人士直言,这个 " 兜底 " 政策,对订单充足的小米汽车来说,规模更大,成本更高。" 真金白银拿出来,不只是安抚锁单用户,更重要的展示了品牌对用户的诚意,这非常重要。" 该业内人士分析称。
几乎 " 零门槛 " 的补贴政策和详细的说明,在社交平台上也获得网友的高度认可。在小米汽车官方微博的评论区里,不少网友都在留言 " 瞬间松口气 "" 大企业风范 "。




甚至已经有网友,晒出了自己与小米汽车交付助手的沟通记录截图。

这表明,在当前消费决策日趋理性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实质性让利建立的信任关系,能够产生远超预期的品牌效应。
文化基因延续 锚定 " 信任 " 护城河
随着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从 2026 年开始调整,已经有不少车企推出了类似的补贴政策。不过目前大多数车企的补贴,只针对热门车型。小米此次购置税 " 兜底 " 政策则是全系车型覆盖,展现出更全面的市场保障。当然,预计超过 20 亿元的补贴规模,也远超同业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像这样 " 大手笔 " 真金白银的补贴用户,在小米的历史上并非首次。2021 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就宣布,以小米商城红包的形式,向首批购买第一代小米手机的用户,全额返还 1999 元购机款,总金额达到约 3.7 亿元。

在小米的发展历史上,坚持用户价值优先,与用户交朋友,已经成为品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的米粉节活动和米粉 " 家宴 ",都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这种文化甚至深入到小米的产品研发中。2024 年小米推出双区洗衣机,这一产品创意正是源自有网友向雷军 " 许愿 "," 能不能出一个分区洗的洗衣机,既可以洗普通衣物,又可以有专门洗内衣的小桶?"

这次的购置税 " 兜底 " 政策,只是小米品牌文化在汽车业务上的延续。把短期财务让利转化为长期的用户信任资产,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品牌信任与客户黏性,而其最终目标则在于提升用户终身价值(LTV),构筑长期竞争壁垒。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小米的购置税 " 兜底 " 政策展现出了超越常规的战略思维。这一举措并非源于订单压力,而是基于 " 和用户交朋友 " 这一企业文化基因的长期品牌建设。
在技术快速迭代、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行业背景下,产品优势可能被快速追赶,价格战也难以持续。而由企业文化驱动的品牌信任,却能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小米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承担政策变动成本来巩固用户关系,正是在构建这样的护城河。
这种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战略选择,不仅体现了企业的长期主义思维,更预示着行业竞争正从产品技术层面,升级至品牌文化与用户关系的更深层次较量。
编辑|蒙锦涛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