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5小时前
唐诗钟爱的“萧关”意象,至今在此回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提到固原,绕不开其境内的萧关," 关中四塞 " 中的 " 北塞 "。

这四塞,好比古人用山河布下的精妙防线,护卫中原安宁。而萧关,既是长城要塞又是丝路咽喉,直面西北游牧民族,尤为关键。

有统计显示,描写 " 萧关 " 的唐诗多达 40 余首,更甚于 " 阳关 "。例如: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杜甫《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杀场老。莫作游侠儿,矜夸紫骝好。(王昌龄《塞下曲》)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割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司空图《河湟有感》)

在文人的想象中,萧关已超越地域成为战争、荒凉、失意的代名词。

" 无论中原王朝经略西北,还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大多走的是萧关道。只要突破萧关,关中大地就无险可守。" 宁夏固原博物馆馆长张强指出,相当突出的军事地位,使得固原过去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例如,此地城堞如铁,池深似渊,汉时便以 " 高平第一城 " 之号雄踞边陲;宋夏好水川之战、成吉思汗灭夏之战等多个关键战役,皆在此写下烽烟注脚;及至大明,三边总制府在此设立,统摄西北军务," 固原 " 二字自此镌刻山河,道尽巩固中原边界之意。

" 固原的历史叙事中,军事与贸易、民族与外交交织的色彩极其浓厚。" 张强提到,这样的特质,在固博很多文物中都能看到。

1500 多年前的北魏彩绘漆棺画,成为早期民族融合的珍贵图像记录。中原传统孝子故事出现在棺侧档上部,如一幅长长的连环画,但画中人物的穿着,却是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的样式;波斯著名的连珠龟背纹图案现身棺侧档中部;下部鲜卑武士策马狩猎的场面,则尽显中亚文化与鲜卑文化的混搭。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的具装甲骑俑

也别忘了,墓室出土过鎏金银壶、凸钉玻璃碗等稀世宝藏的李贤,乃经历北魏、西魏、北周三朝的铁血将军。出自其墓室的蔚为壮观的仪仗俑中,一排具装甲骑俑成为研究古代军事装备和草原民族文化的宝贵材料。只见战马垂首站立,骑俑头戴尖顶兜鍪,两侧有护耳,身着铠甲,外罩披风,威风凛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固原 西北 宁夏 博物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