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的博物馆 10-28
北京经典赏秋citywalk路线中,藏着最美法式学校旧址,刚刚恢复开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不失联,需要你的加星

点击上方蓝字→主页右上角 ···→设为星标

你好啊, 我是朵朵~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朋友圈 " 赏秋大赛 ",朵朵每年必 " 参赛 ",今年来到的是五四大街~

以此为中心,还有一条绝佳的 citywalk 路线:

老舍故居→中国美术馆→五四大街→北大红楼→长春堂→中法大学旧址→北锣鼓巷

这其中有一个点位,经常被人忘记,那就是中法大学旧址。

这里不仅有一个绿叶葱翠的院子,还有一座冷门却诗意的民国建筑。

正好前两天刚刚恢复开放,朵朵先替你来这走走看看~

真正来到门前,对照这组照片,立马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说到中法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它的前身是民国初期的法文预备学校。

最初的校址是在西山碧云寺,后来文科搬到了现在的这个位置。

从 1920 年到 1950 年,虽然只有 30 年的校龄,但这里却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毕业生,比如陈寅恪、梁启超、茅盾、张伯苓等等。

而学校的创办者更加传奇,首任校长为蔡元培,还有民国时期的教育家李石曾等人。

李石曾,对,就是后来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任院长,最初故宫牌子上的字就是他题写的。

现在这个旧址是由一座灰色教学楼、一座两层礼堂和一组中式建筑共同组成的。

其中南部教学主楼是民国初年建的,从正面看大门类似牌楼门,以此为中线,两侧对称式分布。

不管是整体还是细节,都不愧是百年历史的建筑。

现在只能从侧门进入,一条长长的走廊贯通南北。

虽然历经沧桑,但至今保存完整,不失风雅。

浅绿色的对称双开门全部打开,一种年代感扑面而来。

如果你去过北大红楼,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每一扇窗户都充满了怀旧情愫,白色的纱幔柔软薄,透出去可以看到高大葱郁的梧桐树,

复古平行双分式木质楼梯,搭配上圆角扶手,尽显法式柔软的设计。

据说,走廊的地面、楼梯,包括教室的门窗都是当年的老物件。

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展览,以时间为轴线,以年代划分,每走进一间小房子,就像是走入一个 " 时间胶囊 ",一段故事就此展开。

比如这个房间主要讲了遵义会议这段时间的历史,

这里还有强渡湘江的路线图。

在历史课本里看过的「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场景,在人民大会堂会谈交涉时的红沙发,也被还原在这个房间。

走廊尽头的这个房间,则是 2008 年关于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的一幕幕。

看完你会发现,它所展示的时间跨度特别大。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历史可不只是文字的浅显叙述,而是通过文献资料、影像音频、场景复原等方式,让你沉浸式的融入历史长河之中!

比如这是写出巨作的天鹅咖啡馆的一处场景。

这里是撰写《资本论》时的一处场景,壁炉还影影绰绰的亮着。

一幕幕真实场景,仿佛历史真的重现了!

在教学楼里还藏着一间放映厅,每天分别在 10:00 和 14:00 有电影放映。

院子中的这座两层礼堂,在清朝时是大名鼎鼎的理藩院所在地,也就是清廷管理少数民族的最高机构。

它坐东朝西,几根高大的红色立柱对称分布在门外,正堂位置是一座硬山顶的大屋。

在礼堂前,有一对精美的雕花石翁,时间的魔力让它看上去沧桑了不少。

现在这里是另外一个展览,具备关怀感的资料陈列方式,书架排列整齐,整个氛围恰到好处,严肃又温馨。

目前在中法大学旧址,除了刚刚说的两个展览,还有一个「当代首饰双人展」,朵朵去的时候还没有开放,所以也没有看到。

总体上这里适合大概 1 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你要来一次五四大街的 citywalk,别忘了把这个点位加进来,一定会收获满满哒~

开放信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甲 20 号

|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可提前预约,刷身份证入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