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5小时前
2025年10月文汇读书书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

郑欣淼 著,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具有鲜活思想、情感和历史记忆的新时代 " 文化档案 " 之著。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不仅是故宫博物院的一段峥嵘岁月,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中华民族 " 文化抗战 "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郑欣淼先生不仅是 " 故宫学 " 的首倡人,也是 " 故宫文物南迁 " 国家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他花了近四年时间,全力投入到此部书稿的写作中,终以六章、近 40 万字的内容立体鲜活地呈现了这段世界文物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行程最长的文物大迁徙。以史论结合和文学笔调再现了在抗战烽火弥漫、国运淹蹇衰弱之际,当时的一批 " 故宫人 " 启动和完成故宫南迁的艰辛历程,彰显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传承中华文化薪火、维系中华文化血脉的历史担当和文化使命,展示出他们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中华文化之脊梁。

《士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转折》

罗志田 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梁启超曾言,近代中国处于 " 互起互伏、波波相续 " 的过渡时代。因士人身处 " 四民之首 ",中国从世事到人心各个层面的演变遂常带有 " 士变 " 的意味,亦为时代巨变之关键。

罗志田教授以 " 士变 " 为轴,考察了近代多个关键性的社会思想转折,既有世事更迭,也有思想激荡,以此连缀起时代的变迁。作为一本考察中国近世思想巨变的通论性著作,本书视野宏阔、洞察敏锐、剖析细腻,既希望能在史事中呈现思想的作用,也力图在世变中揭示思想的转折,展现了一幅连绵变幻的历史长卷。

《自由鸟与蜗牛:史禄国在华的两重生命》

王 传 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史禄国是享誉世界的俄国人类学家,也是影响费孝通学术道路的老师。他在中国度过了自己学术生命最成熟、最旺盛的 17 年,一生中绝大部分著作在中国出版,对中国早期人类学界的影响深远,贡献卓著。

本书在广泛搜集、整理史禄国在华活动资料的基础之上,详细梳理、研究其在华期间的学术研究,以及他与傅斯年、顾颉刚、费孝通、苏柯仁等中外知名学人的交游活动,深入探讨史禄国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客观评介其人类学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研究的学术贡献,为国际学界的史禄国学研究提供了一张来自中国的学术拼图。

《消息》

贾平凹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消息》承续贾平凹 " 努力写好中国文字的每一个句子 " 的心意,以传说式的绮丽想象与仰观俯察的宏阔视野,将天地自然、历史民俗与世道人心紧密交织,在充满灵性的意象与文字之中,叙写一个又一个生长在秦岭之中、中国大地上的生命故事。小说以黄河晋陕大峡谷开篇,浩荡河水拉开故事的宏大序幕,以天地、生灵、古塔、树木、河流等自然意象和气韵,将传统与现代、天地与世情融为一体,晕染勾勒出一幅斑斓馥郁、灵秀传神的当代 " 山居图 "。

《书人长久》

姚峥华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扎根于当下文学现场,聚焦文坛书人书事,以书评人的独特审美和判断,对文学现场中的个案做一次类似田野调查式的巡访和勘探。作者笔下的文章不仅仅是 " 有意思 ",在温度之外,更有厚度与力度。作者注重对人物的深度刻画,行文进退有度,不落浮笔,不着浪言,走的是学者散文的路径,又与 " 口说历史 " 的追求殊途同归。文章颇有现场感与可读性,未来还会有历史价值可以期待。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五)》

阮仪三 主编,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中国的古城古镇古村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书是《遗珠拾粹》(四卷本)的延续,即卷五,全书是 " 遗珠拾粹 " 系列新调研的 50 个中国古城、古镇、古村(含历史地段和街区)的考察报告,汇集了建筑师、规划师全面深入探察所获得的真实资料,对中国民间社会研究、中国建筑史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中有大量的实景照片和部分测绘图,对于踏勘、辨别建筑年代类别等专业研究者来说,具有借鉴作用,能够根据不同城、镇、村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查策略,准确地提取地方典型传统元素。本书也是一部生动的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著作,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是一个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窗口。

《魏玛文化:置身事内的局外人》

[ 美 ] 彼得•盖伊 著,刘森尧 译,译林出版社出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之间,德国短暂而炽烈的魏玛共和国孕育出 20 世纪最激进、最现代的文化实验。思想史大师彼得•盖伊以深邃笔力描绘了一代政治生活的 " 局外人 " ——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如何在动荡中成为德国文化的中心力量。从包豪斯建筑到布莱希特戏剧,从弗洛伊德心理学到马列维奇构图,《魏玛文化》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现代性的光明与暗面的深刻剖析。在今日世界面临着文化的焦虑与断裂之际,盖伊笔下的魏玛,警示与启示并存,令人久久回味。

《坐困穷途:" 无限竞争社会 " 的苦恼》

[ 韩 ] 金敬哲 著,艾同立 译,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不是一本控诉竞争的书,而是一场对 " 成功叙事 " 的深刻反思。金敬哲用扎实的数据与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当小学生要学初三课程,当年轻人为虚拟货币赌上全部,当中年人被 " 解雇风暴 " 逼到开炸鸡店,当老年人贫困率高达 45.7% —— " 无限竞争 " 从来不是进步的动力,而是吞噬个体价值的漩涡。无论你关注教育焦虑、就业困境,还是社会公平,本书都能让你在韩国的故事里,读懂我们共同面临的时代困局。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

孙 明 著,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朝尚未完结,时人何以感知 " 中叶 " 气象?调试弊政的种种构想,何以成了新弊政的滥觞,以致积重难返?嘉道两朝,承平日久,变局初现,表征之一就是积弊日益凸显,因循弥漫天下。陶澍、洪亮吉、包世臣、龚自珍、魏源等治理能臣均敏锐地感知到大时代的总体性状态,并在这种特定的 " 政治时间 " 内,反复思索困境的生成机制,希望在制度理念的调试下扭转局面,但事与愿违。本书讲述的,就是清王朝大厦将倾之前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中叶往事,在种种改变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直面皇帝和经世官僚的焦虑时刻。作为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的一环,清中期国家内部的种种危机与应对,也相当程度上预示了王朝周期特殊时刻的最终到来。

《逃离都市的日本青年》

[ 奥 ] 苏珊 · 克林 著,陈锦萱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站出来,仔细考虑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然后由此改变。" 近年日本社会进入后增长时代,经济发展放缓,大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许多都市人开始移居乡村,以寻求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那些选择搬迁到日本乡村地区的 20 — 45 岁的城市居民,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梦想和雄心壮志?日本研究专家、北海道大学副教授苏珊•克林通过多视角的田野调查,观察移民们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安顿下来,追求更有意义的个人和职业生活。书中捕捉了这一群体在纠结于人生不同走向时经历的停步、退缩、失望和错位,描绘了他们的不安情绪与挑战精神,为同在 " 后增长 " 社会中挣扎与迷茫的年轻人提供了生动的参照与提醒。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贾平凹 吉林 故宫 烽火 文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