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1小时前
蒙古国爸爸在上海捐献250克肝脏救子,仁济医院完成跨国生命接力手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蒙古国宝宝希内出生后就被诊断为 " 先天性胆道闭锁 ",在蒙古国接受 " 葛西手术 " 治疗后病情仍在恶化,进展为肝硬化,生命岌岌可危。一场跨越国界的生命接力在中蒙两国之间开启,近日,希内父子跨越 2000 公里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仁济医院院长夏强教授领衔的肝移植团队主刀,父亲捐献 250 克肝脏,助孩子重燃生命之光。这是中蒙两国在儿童重大疾病诊疗合作领域实质性的突破,为跨国医疗协作写下生动注脚。

跨国救治:跨越国界的生命接力

希内出生后皮肤越来越黄,即使手术也没扭转危急状况。当地医生发现,希内得了一种严重的肝胆系统疾病,会导致胆道梗阻,胆汁无法正常排出,长期胆汁淤积损害肝脏,肝移植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蒙古国暂不具备低年龄婴幼儿活体肝移植技术。患儿父母辗转通过蒙古国 " 草原驿站 " 协会联系到上海仁济医院,并在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等多方帮助下,于 9 月来到上海求医。

在中蒙两国医疗团队紧密协作下,患儿移植前的配型检查完成。仁济医院随即组织肝脏外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及护理团队开展多轮多学科会诊,为患儿制定涵盖术前评估、术中操作与术后康复的全流程治疗方案。

情况危急,希内的父亲请缨成为供肝者,自愿捐献约 20% 肝脏给孩子。手术方案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为这场跨国救治铺平道路。

6 小时攻坚:破解血管变异难题

9 月 30 日上午,希内与父亲一同被推入手术室,一场连接血缘、跨越国界的生命接力开启。在夏强院士统筹指导下,供肝获取与受体移植团队同步精准施术。本次手术的最大挑战在于供肝存在复杂的血管解剖变异,这对移植手术的血管重建技术提出极高要求。

肝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罗毅通过微创技术,成功切取患儿父亲的左外叶肝脏;夏强院士则运用团队原创的血管重建技术,巧妙化解供肝血管变异带来的技术难题,将父亲约 250 克(占其肝脏重量 20%)的健康肝脏安全移植至患儿体内。整台手术历时 6 小时,出血少、创伤小,完成这场生命的接力。

术后,希内在移植重症监护室平稳度过感染、排异等危险期,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目前,父子二人恢复状况良好,已康复出院。

希内的父母出院时说," 是上海仁济医院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也让我们的家庭重获完整。这份恩情,我们永远铭记。"

多方协力:共筑医疗合作典范

此次手术成功,是中蒙多方共同的爱心促成。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蒙古国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蒙古航空公司及 " 草原驿站 " 组织等多方协调资源,为患儿跨国就医打通 " 绿色通道 "。

这场跨国救治也是中蒙两国在 " 一带一路 " 卫生健康合作框架下深化务实合作的缩影。2025 年 2 月,仁济医院代表团赴蒙古国开展医疗交流,在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和蒙古国卫生部共同见证下,与蒙古国家妇幼保健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揭牌 " 中国 - 蒙古肝脏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在肝病诊疗、远程会诊、人才培养等领域达成共识,在救治蒙古国患者的同时,帮助蒙古国提升该领域的技术水平。

此次手术的成功是这一合作机制结出的 " 生命之果 ",见证了国际医疗服务的温暖与力量。

作为全球儿童肝移植领域的标杆,仁济医院儿童肝移植团队迄今已完成逾 4000 例手术,手术例数连续十二年位居全球单中心首位,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长期生存率均达国际领先水平。该团队已为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十余国培养肝移植专业人才。

夏强院士表示,仁济医院将以此次手术为契机,进一步畅通中蒙疑难病例转诊通道,助力蒙古国提升包括肝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在内的诊疗水平,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方案。(文中患者为化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