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问一个无锡人,周末去哪儿?对方十有八九会告诉你:" 去滨湖。"
去鼋头渚看樱花,到灵山抱抱佛脚,在蠡湖边上散步,到三国影视基地邂逅 " 刘关张 ",赴拈花湾小镇来一场禅意之约……这是滨湖的 A 面,一个山水如画、适合 " 躺平 " 的旅游天堂。

无锡拈花湾小镇
但这并不是滨湖的全部。
在这片 572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藏着更惊人的 B 面:这里不仅是风景的 " 打卡地 ",更是无锡的 " 科创心脏 "。
一台台具身机器人从这里下线,打破国外垄断的人工晶体从这里出海,甚至 " 奋斗者号 " 万米深潜、" 神威 · 太湖之光 " 超级计算这些 " 国之重器 ",都带着滨湖的基因。
有人来看风景,有人来造未来。滨湖,正把两件事做到极致。
在中国的城市版图上,无锡滨湖是少有的——既能让人 " 躺平 ",又能让产业 " 起飞 " 的地方。那么,滨湖,究竟凭什么?
前段时间,正解局应邀调研了无锡滨湖,近距离触摸它的文脉、商脉、水脉、智脉,从中读懂了滨湖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荣毅仁纪念馆静静地立在闹市边。这里既是了解荣氏家族的窗口,更是理解这片土地商业精神的钥匙。

荣毅仁纪念馆
20 世纪初期,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无锡先后创办了 " 茂新 " 面粉厂和 " 福新 " 面粉厂,打破了当时洋面粉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
他们成立的申新纺织厂,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棉纺织企业集团。
此外,荣氏企业还涉足机械制造、金融等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荣毅仁及其父辈,都是爱国民族企业家。解放前夕,许多资本家纷纷离开大陆,但荣毅仁选择跟随父亲荣德生毅然留在国内。1949 年 4 月,荣德生乘坐黄包车穿行于街头,向百姓表明留在家乡、迎接解放的决心。抗美援朝时期,荣毅仁代表申新职工捐出 12 架飞机,并个人捐赠 1.2 万套棉衣。

1949 年 4 月无锡解放前夕,荣德生乘坐黄包车穿行于街头
在实业上,荣氏家族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
在公益上,他们兴办学校(包括江南大学),捐赠图书馆,修桥铺路,泽被后世;
在国家发展上,他们顺应历史潮流,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荣氏家族的家国情怀和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是无锡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在影响着这里的人们。
说起无锡的城市精神,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2010 年,李政道回到无锡,见到众乡亲时,动情地说道:" 我是无锡的女婿,我的夫人姓秦,秦家是无锡的大家。"
李政道的夫人秦惠䇹,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的后人,她的父亲,是著名的国画家和古董收藏家秦以钧。

李政道秦惠䇹伉俪
李政道秦惠䇹伉俪相携一生,为中国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惠䇹临终前,向李政道建议,把两人积攒下的私人积蓄全部捐赠出来,建立一项奖学金,用以支持中国的青年学子求学。
后来,李政道遵照妻子的嘱托,将全部私人积蓄及部分亲友的捐赠近 100 万美元,设立了 " 䇹政基金 ",默默资助了数千名中国学子。
荣氏家族点燃的是实业之火,李政道夫妇延续的是科学之光,一代代无锡人用行动践行崇文重教、实业报国的城市精神,延续着滨湖的文脉和商脉,这种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

"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滨湖因太湖得名,也因太湖而兴。这里有着令人艳羡的 " 家底 ":108 公里的太湖岸线,353 平方公里的太湖水域,包括那个传说中范蠡与西施泛舟的蠡湖。

蠡湖
在太湖水脉的滋养下,这片土地正焕发出全新的产业活力。
在滨湖,你完全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灵山大佛的脚下,就有一家科技企业的研发中心;蠡湖的波光潋滟旁,正有工程师在测试最新的智能设备。
2024 年,滨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75.96 亿元、同比增长 6.3%,增速位列全市第一。2025 年滨湖入围年度五大全国百强区榜单,其中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 43 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 22 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 29 位。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 " 在山水之间做产业 " 理念的生动实践。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从来都不是单选题。
在滨湖,你随时可能邂逅 " 隐形冠军 "。
在长广溪智造,一台看似普通的协作机器人,可以实现螺丝拧紧、打磨抛光、点胶涂胶、机床上下料、质量检验、视觉分拣、焊接等技术。
据负责人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的焊接机器人,可以实现焊接自动化,能自主完成焊接工作,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这台机器人售价 10 万元,今年已经卖出了 1000 多台。

正在码垛的具身机器人
除此之外,他们还是全球首家车载机器人供应商,创新性地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汽车智能交互,量产的汽车智能部件,已成功搭载到红旗、小鹏等电动车上。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人工晶状体等高端眼科医疗器械行业,一直被海外企业垄断。2014 年,蕾明视康研制出了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一举打破了国外几十年的垄断,不仅让更多中国患者重见光明,还出口到海外,如今年营收已突破 1 亿元。

蕾明视康研发生产的人工晶状体
这些企业可能规模不算大,却都很 " 硬核 "。
它们共同织就了一张充满韧性的产业网,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旅游、低碳环保、数字影视等 7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在这里崛起。
滨湖正在证明,最好的生态,就是最强的生产力。

滨湖这 " 可怕 " 的实力,源于丰富的科创资源,和当地政府对科创的足够重视。
滨湖拥有两所 " 双一流 " 高校(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校区)、12 家省部属科研院所、4 家新型研发机构、5 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全无锡市近 90% 的科教资源。
2024 年,滨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到 3.8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77.47%,位居全市第二。
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的智力支撑," 奋斗者号 " 载人深潜器在这里诞生," 神威 · 太湖之光 " 超级计算机在这里运行。
除了 " 大国重器 ",还有贴近日常生活的创新技术在这里云集。
在无锡结晶多孔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正解局见到了令人啧啧称奇的 " 空气捕水机 " ——无需水源,只要插上电,就能从空气中 " 变 " 出可以直接饮用的水。

可以 " 空中捕水 " 的饮水机
这项技术的背后,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MOFs 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 材料能够直接从空气中捕集水分子,而无锡结晶多孔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正在推动这项技术走向市场。
2012 年 3 月,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在无锡滨湖成立。十余年间,该研究院为滨湖乃至无锡累计孵化出了百余家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高科技企业,深刻改写了无锡的产业版图。
2023 年 6 月,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也落户滨湖,致力于将无锡打造成人工智能经济示范高地。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在那里,正解局惊喜地发现,他们孵化出的企业——无锡紫荆智康——已于去年开发出了 " 全球首个 AI 医院 "。这家 "AI 医院 " 名为 Agent Hospital,覆盖 21 个科室,可诊断 300 余种疾病。患者可在线上完成发病、分诊、问诊、检查、诊断、治疗、取药、康复的完整流程。
数据显示,Agent Hospital 在几天内接待了超过 1 万名虚拟患者,而人类医生要完成同等的工作量,大约需要两年时间。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上,Agent Hospital 取得了超 96% 的准确率。

AgentHospital 1 的患者客户端
今年 5 月,紫荆智康与滨湖签署合作备忘录,这家 "AI 医院 " 未来将在滨湖落地。这项技术一旦被应用,将为当地医疗服务带来不小的变革。
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江南婉约的山水之间,滨湖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脉铸就风骨,商脉激活经济,水脉滋养灵气,智脉定义未来。

滨湖风光
这片土地之所以令人向往,不仅是因为旖旎的风光,更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既保留传统底蕴,又不断奔涌向前、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化县区样板。
这,或许就是滨湖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这片创新之谷、产业之谷,惊喜还在发生。
✎
THE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