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前天
保时捷坠入至暗时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王小娟

保时捷,这个在过去数十年中几乎等同于高性能与高利润 " 印钞机 " 的德系豪车品牌,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10 月 25 日,保时捷发布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这家德国豪车龙头的经营利润仅为 4000 万欧元。要知道,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 40.35 亿欧元,同比暴跌了 99%。如果单看第三季度,保时捷已进入亏损状态,当季赤字达 9.66 亿欧元。

可以说,保时捷已经游走于由盈转亏的边缘。

保时捷高层在业绩会上指出了当前利润压力的来源:高达 31 亿欧元的战略重组成本;中国市场的下滑比预期更为严峻;北美市场的高关税政策侵蚀利润。

8 月保时捷宣布对电池子公司 Cellforce 进行重组,放弃自研电池的生产计划;9 月宣布将推出更多燃油、插混车型。战略调整的背后是巨额资金浪费,面对市场竞争的举棋不定,让保时捷如今付出了不小代价。

回溯来看,保时捷走到今天,中国市场的失守成为了一大主因。

过去,保时捷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直接受益者,在 2015 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后,2018-2021 年销量还以近 40%的幅度递增。辉煌时期,全球每卖三辆就有一辆在中国,且车价的近四分之一都是利润。

但现在,保时捷在华的销量已经从 4 年前 9.6 万台的高位,降至去年的 5.69 万台。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仅为 3.2 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 26%。目前,中国市场份额已经缩水到只占其全球销量的 15%,距巅峰时期已经缩水了一半。

放在三年前还很难想象,曾经 " 不愁卖 " 的中国豪车市场顶流保时捷,也卖不动了。

从去年开始,面对库存压力,保时捷经销商给不少车型提供巨额优惠,保时捷 911 价格开始松动,轿跑 Panamera 的降价空间有 10% 以上;Macan 优惠后价格已经低至 44 万余元;百万级的纯电超跑 Taycan 降至 60 万元区间,优惠额足以买一台小米 SU7。

从原先 " 加价都买不到 ",到如今 " 降价都不好卖 ",保时捷的豪车神话破灭了,危机四伏。

分析人士向华尔街见闻指出,保时捷的购车用户中,有 2-3 成将保时捷视作为进入上层社会的入场券。但如今当教培、微商等高速吸金的行业式微,这部分买家逐渐流失;而剩余高净值客户群体,也在消费降级和国产豪车崛起的趋势下,重新做起了选择。

有国内高端品牌从业者指出,原先保时捷在百万级豪车市场拥有绝对话语权,然而近两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太快,自主品牌车企涌入百万级市场,成为攻擂者。蔚来、极氪、问界等品牌也陆续向保时捷所在的核心领域开炮。

不仅如此,在 50 万左右的价格区间,过往入门级的 Macan 为保时捷贡献了主要销量,但是如今它被迫面临小米 SU7ultra、蔚来 ET5T、极氪 001 等新势力产品,在智能化和电动 " 马力 " 上的降维打击。

而保时捷原本押注成为第二增长曲线的电动车产品,不仅没能扛起大旗,反成拖累。今年 1-9 月,纯电 Taycan 全球交付 12641 辆,同比下滑 10%。

" 中国的有钱人并非不消费了,而是他们不再将保时捷视为首选 "。有新势力高管向华尔街见闻指出," 保时捷并非不努力,只是中国豪华车市场已不复以往。"

对于这家德系豪华品牌而言,其在中国市场的溃败和全球战略的迷失,是传统豪华巨头在智能电动时代转型困境的缩影。

前三季度,奔驰在华销量同比降 18%,全球主要市场领跌;宝马前三季度在中国销量同比下滑 11.2%;同样的,由于中国市场的失守,奔驰三季度销量依然负增长。

面对国内后起之秀们 " 揭竿而起 " 之势,传统豪强们都显得手足无措,在压库降价和保持品牌调性之间、在全面电动与重回燃油车之间反复横跳。百年的汽车历史也向后来者预示着,时代更迭之下,没有人可以永守王位、长青不衰。

坠入至暗时刻的保时捷,最终也向现实妥协,决定先保住利润,重新拥抱内燃机。

根据计划,未来 5 年除了卡宴、911、帕梅的全新内燃机车型外,保时捷还会推出两款全新的 B 和 D 系 SUV 产品,两款新车将主推燃油和插混车型。

电动化方面,保时捷并未止步而是更加谨慎。后续,Taycan 和 Macan 将持续推动向全面电动化转型;卡宴和 718 的纯电车型也会在此后陆续推出;在长期规划方面,保时捷的纯电车型,将在 2030 年后全新的纯电平台发布后重新规划。这意味着,保时捷将全面电动化至少推迟了五年。

而对于最重要的中国市场,保时捷高层在业绩会上坦言低迷短期内无法缓解,但还是尝试在中国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保时捷首先在渠道端推进整合优化,计划 2026 年将经销商缩减至 100 家左右,在一线城市加码投资,力图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销售之外,保时捷也在生产研发端加速着本土化。近期,保时捷成立上海研发中心,300 人团队主导开发专属车机系统,2026 年将搭载保时捷全系车型。

看起来,保时捷已拿出挽回中国市场的应有态度,但这些策略是否能奏效还尚未可知。

危难之际,为了让公司平稳度过这段波澜,保时捷找来了新帅,任命迈克尔 · 莱特斯为保时捷新任 CEO,这位保时捷老兵在研发部门待了 13 年,曾负责过 Macan 与 Cayenne 两款主力产品的开发。

虽然有了新的战略和新帅的带领,但仍有千头万绪等待保时捷一一梳理。如何在中国市场的飞速变化下,革除这些深藏于辉煌时期下的积弊,是保时捷中国复兴的关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保时捷 中国市场 美国 自主品牌 德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