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是一类严重的心脏疾病,会直接损害心肌的结构与功能,对患者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其中,肥厚型心肌病(下称 "HCM")更是猝死、心衰、血栓栓塞背后的 " 隐藏杀手 "。
当前,HCM 面临隐匿性强、疾病负担重、诊疗水平参差不齐等多重挑战,亟需推动诊疗能力的系统化提升和服务水平的优化,构建多方协同、共管共治的诊疗新格局。近年来,我国也掀起了心肌病专科门诊与综合诊疗中心建设的热潮。
在这一背景下,10 月 25 日,为提升区域内心肌病患者转诊效率、强化基层学术交流能力,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下称 " 华西医院 ")联合近 100 家区域医疗机构在成都成立了华西心肌病联盟(下称 " 心肌病联盟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联盟聚焦心肌病,尤其是 HCM 的诊疗难点,以 " 规范化诊疗能力升级 + 区域协同 " 构建起覆盖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的心肌病精准诊疗与多院协作新体系,为心肌病患者打造全周期的诊疗保障。
建立 " 精准高效的双向转诊 " 机制
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张庆教授对每经记者表示,许多心肌病,尤其是 HCM 患者往往对疾病的早期表现重视不够。比如有活动后的胸痛、头晕,体检发现心电图的异常,有家族史等现象,直到出现呼吸困难、水肿、晕厥等严重的临床症状才进行针对性检查。" 心肌病患者的猝死风险明显高于普通健康人群,因此,针对疑似患者进行及时且精准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或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错失最佳干预时机而酿成的悲剧。" 张庆说。

受访者供图
每经记者了解到,国家级的临床诊疗指南和体系建设是一个严谨、科学的流程。它由卫健委等主管部门委托,由中华医学会等权威学术组织牵头,组织全国专家进行系统性的文献回顾、证据评估和共识讨论后制定发布。这一过程确保了指南的权威性和普适性,但同时也可能面临周期较长的情况,并且难以覆盖所有细分疾病领域的具体实施细节。
因此,面对像 HCM 这样复杂且快速发展的疾病领域,等待一个全面细致的国家级实施体系可能会错失宝贵的临床时机。此时,顶尖医疗机构主动作为,便成为填补空白、推动实践的必然选择。
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陈玉成教授对每经记者表示:" 此次成立的心肌病联盟核心是建立一套‘精准高效的双向转诊’机制,不同于普通的院际转诊,而是依托‘专病联盟’实现医生间点对点的协作,并设立专门协调员,使转诊路径更清晰、高效。既能保障患者获得‘需转能转、转后能接、接住能治,治后能管’的全病程管理,又可以进一步缩小区域诊疗差距,让更多患者在本地即可享受与华西同质的医疗服务。"
其实,这种模式在华西医院已有成功先例。例如,该院早已通过成立 " 华西医院心内科学科联盟 " 等形式,与省内超过 80 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旨在推动分级诊疗和基层帮扶。同时,其成熟的多学科联合门诊(MDT)模式,也为处理复杂疾病提供了组织保障。这些已有的协作网络和组织经验,为心肌病中心区域联盟的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定位学术协作,无行政约束
然而,一个普遍的疑问是:专病诊疗体系和规范通常由卫健委等行政机构自上而下地建立,作为一家区域性医院,华西医院如何能够构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诊疗体系?
对此,陈玉成教授对每经记者表示,本次成立的心肌病联盟,更多的是一种偏学术协作和合作的组织,是作为该领域专家之间自发成立的一个联合体,该联盟目前未依托卫健委医政司,也未被赋予法律效力。
" 这更多是一种民间组织的性质,是以学术交流和培训教育为主。所以我们并不会说因为这个联盟去约束下面的医院,不是某些医院加入联盟才能做,不加入就不能做。" 陈玉成对记者表示,该心肌病联盟是一个开放性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公益性的、支持资源共享的。" 目前联盟内有 97 家单位,但在联盟之外,甚至(四川)省外(的医院),我们也欢迎(其他单位的)加入,不是排他的。" 陈玉成称。
张庆也向每经记者补充道:" 在基层医生培训和学术交流方面,联盟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到基层巡讲和来华西参加实操工作坊等活动,重点提升基层医生对心肌病的识别能力和规范诊疗水平;同时,帮助联盟医院建立自己的心肌病诊疗团队,形成‘华西赋能、基层落地’的常态化协作模式。"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