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昨天
零一万物高管换血,李开复梭哈To B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新质动能,作者|沐风

"AI 六小龙 " 之一的零一万物,高管又开始大 " 换血 " 了。

前百度智能云中国区副总沈鹏飞,空降成了联合创始人,主抓最关键的 To B 业务。清华毕业、阿里出身的赵斌强,和在海外战功赫赫的宁宁博士,也双双晋升为副总裁。

这三员大将,一个负责抢国内市场,一个负责搞底层技术,一个负责打海外江山。这阵仗,看起来像是要大干一场。

但就在这场 " 新官上任 " 的喜庆气氛背后,藏着一个尴尬的现实:自 2023 年成立以来,零一万物已经有至少 6 位联合创始人或核心高管,相继离职。

一边是 " 铁打的李开复,流水的高管 ",一边又是 All in To B 的战略豪赌。这家曾经被资本捧上天的明星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李开复的这盘棋,究竟是怎么下的?

铁打的李开复,流水的高管

零一万物的这场 " 换血 ",来得又快又猛,而且目标极其明确:打仗。

新空降的联合创始人沈鹏飞,就是李开复为这场 To B 战争,请来的一员 " 猛将 "。

沈鹏飞是大厂出身,前百度智能云中国区的副总经理,在 To B 和 To G 这两个最难啃的领域,深耕了整整 8 年。

他手里不仅攥着深厚的政企人脉,更有过带队签下 " 单体六十亿 +" 级别超大型项目的实战经验。这种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战绩,正是现在急于商业化的零一万物,最需要的东西。

另一位也是 " 百度系 " 高管——前百度副总裁马杰。当年沈鹏飞在自己创业前,还在马杰创办的 " 安全宝 " 里当过 COO 和轮值 CEO。如今时隔两年,两人再度搭档,共同驱动零一万物的国内国际 To B 业务。

除了外聘 " 将军 ",李开复也提拔了内部的 " 干将 "。

清华毕业的赵斌强,是前阿里资深算法专家,在互联网算法和 AI 领域干了 17 年。他现在升任副总裁,负责全公司的模型算法和 Agent 创新研发,为公司那些战略级的 To B 业务,提供最核心的技术支持和项目交付。说白了,他就是那个保证 " 弹药库 " 充足的人。

另一位新晋副总裁是宁宁博士。这位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是零一万物开拓国际市场的 " 尖刀 "。他不仅推动了多个高复杂度的国际项目落地,甚至还帮好几个 " 一带一路 " 国家,搞起了 " 国家级主权模型 " 的建设。据说,他还经常被客户聘为 " 首席 AI 官 ",直接向对方 CEO 汇报。

你看,市场、技术、国际,三条最重要的战线,都配上了信得过的 " 新人 "。李开复这盘棋,摆得明明白白,给零一万物的团队和投资人 ,吃了一颗定心丸。

要知道,此前零一万物高管密集离职:

谷雪梅,联合创始人,负责模型预训练。她是奔着 " 造大模型 " 来的,今年 5 月离职创业。

戴宗宏,联合创始人,技术副总裁,负责 AI Infra(基础设施)。离职创业,老东家创新工场还给他投了钱,算是 " 友好分手 "。

李先刚,核心团队成员,法定代表人,百度、滴滴出身的首席算法工程师。2024 年,回了老东家贝壳。

黄文灏,核心团队成员。2024 年,离职去了字节跳动的大模型团队。

潘欣,联合创始人。2024 年,离职去了一家消费电子公司,搞硬件和 AI 的结合。

曹大鹏,联合创始人。2024 年,离职,去向不明。

你看,短短两年,走了这么多联合创始人和核心高管。这已经不是 " 正常人员流动 " 能解释的了。这场高管离职潮,不仅动摇了内部的 " 军心 ",更让外界,对这家公司的战略稳定性和内部治理,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李开复 All in To B

事实上,高管变动背后,是零一万物的战略转向。

2023 年,零一万物含着金钥匙出生。创始人是李开复,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那时候,他们的故事,讲得很大。开口闭口,都是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高举高打,发布了 Yi-34B 这样的大参数模型,一度在国际上刷了不少榜。

但 AI 大模型这玩意儿,实在是太烧钱了。算力、数据、人才,样样都是天文数字的投入。李开复自己也承认:" 大模型公司融资快,烧钱也快 "," 要尽可能快地走过收入规模增长、亏损收窄、实现盈利的路径,这样才不会在商业化决胜的 2025 年掉队、被淘汰。"

面对现实的骨感,零一万物在 2024 年下半年,开始了一场剧烈的 " 战略大挪移 "。

最核心的变化,就是:不卷了。他们放弃了原定的万亿参数超大模型 Yi-X-Large,转而训练更轻量化的 MoE 模型。

今年 1 月,更是和阿里云,搞了个 " 产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 ",把一部分愿意继续搞超大模型的团队,送了过去。说白了,就是把 " 重资产 " 的预训练任务,给 " 软着陆 " 了。

紧接着,今年 3 月,零一万物干脆把牌给摊了:国内业务,All in To B。

他们甚至成了 "AI 六小龙 " 里,第一家公开拥抱 " 黑马 "DeepSeek 的厂商,宣布可以给企业,提供 DeepSeek 的部署和定制方案。

李开复的这番操作,可以说是非常有 " 自知之明 "。他知道,在卷大模型基建这条路上,自己根本烧不过那些大厂。与其硬碰硬,不如换个赛道,去当那个 " 卖铲子 " 的人。他把目光从比拼模型参数,转移到了如何服务企业,帮助他们实现 AI 转型上。

说白了,这帮技术大牛,当初是冲着李开复的号召力,冲着 " 造中国自己的 AGI" 这个宏大叙事来的。他们想造的是 " 火箭 "。但现在,公司的战略变了。当公司的航向,和个人的技术理想,不再一致时,离开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亲自搞 " 一把手工程 "

面对内部的动荡和外部的质疑,李开复,这个曾经的 " 导师 " 和 " 投资人 ",选择亲自下场当起了 "CEO"。

他知道,To B 这块硬骨头,不好啃。要想让那些传统企业的老板们,心甘情愿地为 AI 买单,光靠技术,是不够的。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概念:" 一把手工程 "。

他认为,企业的 AI 转型,本质上是一场由 CEO 亲自驱动的战略转型工程。你不能指望把这事,交给一个 IT 部门或者一个 CIO 就完事了。

所以,他要干嘛?他要亲自下场,去跟那些企业的 CEO 们,一对一地聊。

据说,他正在从顶级的咨询机构,招募一帮有实战经验的人,组建一个新的战略咨询团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去给那些行业龙头企业当 " 军师 ",手把手地帮他们设计 AI 嵌入业务的路径。

他还给这个服务,起了个名字叫 " 超级员工 "。意思就是,零一万物提供的企业级 Agent(智能体),可以像一个不知疲倦、能力超群的 " 超级员工 " 一样,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 " 更懂企业 "。

从 " 万知 " 这个一站式 AI 工作平台,到现在的企业级 Agent,零一万物在 To B 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具体。

而李开复本人,也从一个高高在上的 " 布道者 ",变成了一个深入一线的 " 推销员 "。这场由他亲自挂帅的 " 一把手工程 ",可以说是他为零一万物,下的最大一场赌注。

结语

面对 AI 赛道残酷的 " 烧钱 " 现实,李开复做出了一个极其务实,但也极其痛苦的选择:转向更接地气的 To B 服务。

这场 " 大转向 ",引发了核心团队的剧烈动荡,但也为公司,找到了一条可能活下去的路。

现在,他亲自下场,带着新招募的 " 百度系 " 猛将,和提拔起来的 " 阿里系 " 干将,去攻坚那些最难啃的企业客户。甚至,连哈萨克斯坦的总统,都成了他的座上宾。

这场 All in To B 的豪赌,对零一万物来说已经没有退路。李开复能不能在 CEO 这个新角色里,再创一次辉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零一万物 李开复 ai 创始人 清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